复杂环境下盾构进洞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王玉祥

复杂环境下盾构进洞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王玉祥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开始兴建地铁。其中,上海作为国内特大型经济城市,地铁线路区间主要分布在市中心以及交通繁忙区域,但在城市密集区域和重要交通枢纽建设地铁,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盾构需穿越已有建筑群基础、国家铁路网、多条市政管线等诸多情况。因此,类似盾构穿越工程已成为目前国内乃至其他国家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且会伴随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增多,是迫切需解决的工程难题。

关键词:地下工程;盾构;进洞技术;监测;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某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左线盾构区间起讫里程为ZDK24+952.160~ZDK26+034.130,长20.445m,区间长度1102.415m,线路间距为13.7m~17.0m。区间每环管片数量为6块,管片厚度350mm,环宽1.2m,采用错缝拼装。盾构隧道外径6.2m,内径5.5m。接收端头围护结构为800mm厚的地下连续墙。接收端头加固措施采用搅拌桩+旋喷桩,靠近车站端头采用2排Φ800@500三管旋喷桩,搅拌桩采用Φ850@600三轴搅拌桩,加固长度为9m。同时端头设置2口降水井备用。

1.2到达段地质情况

该区间左线到达段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位于④1粘质粉土、④2粘质粉土夹粉砂、⑥1粘土层,大部分位于④2粘质粉土夹粉砂层。对区间施工有直接影响的含水层为微承压水(三)1,该含水层赋存于④1粘质粉土、④2粘质粉土夹粉砂中,其隔水顶板为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隔水底板为⑥1粘土、⑥2粉质粘土。2事件描述山~靖区间左线自2016年10月18日正式始发,于2017年2月24日盾构机掘进拼装完成908环,停机打环箍,此时盾构机位于接收加固区内(盾构刀盘距地连墙迎土面距离约为100mm)。2017年2月28日上午开始洞门凿除。在第1层混凝土(地连墙背土面钢筋保护层)凿除过程中洞门水平探孔3号孔(洞门右上方)漏清水,项目部采取土仓螺旋排水+探孔封堵的形式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后,洞门凿除继续。待第2层洞门混凝土(地连墙内外层钢筋间混凝土)自上而下凿除至1/4处,水平探孔9号孔位(洞门右下方)漏水,水流较大,孔流水为黄色,夹杂少量泥沙,后面变为清水,中间一段时间流出水泥浆液,无砂子,通过隧道内土仓螺旋排水后,水流逐渐减少。

2原因分析

2.1盾构机尺寸与加固区长度的对比

已知本区间所采用的海瑞克S641盾构机盾体长度约为9m,而端头加固区也仅为9m。由此可见,就当前的加固区范围(沿隧道轴线长9m),不能完全包裹盾构机,即盾构机进洞时,掌子面顶到围护结构迎土面时,盾尾刚进入加固区,尚未完全封闭,存在绕流可能,当洞门破除后,导致④2层(粘质粉土夹粉砂)沿着盾构机四周通道,大量的流失。

2.2注浆方式

注浆方式调查发现,停机封环注浆方式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注浆从896-898-900-901环的注浆顺序不合理的,其次在898环3点位,单点位注入15m3浆液,同样不合理的,不满足系统注浆的要求。第三,尚未在靠近盾尾后的2-3环系统地注双液浆封环,是不合常理的。由此可见,盾尾后面注入了大量的单液浆,并未形成有效的环箍,反倒在浆液压力下,疏通了盾尾至土仓的一个渗水通道。为后面洞门破除后,洞门渗漏水埋下了隐患。

3险情处理措施

3.1垂直注浆加固

为阻断盾尾至洞门圈的渗水通道,特在地面加固区后方增设垂直注浆孔。红色圈(10个)为进洞前的补强措施,蓝色圈(3个:4、10、20)为进洞时应急注浆孔。补强注浆液采用单液浆(水灰比为1:1),应急孔作为在进洞过程中,洞门一旦出现渗漏水,直接注入聚氨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中注意事项:①注浆孔深度控制:管片正上方的注浆孔孔深控制在距管片上方50cm,管片南北侧的注浆孔孔深底标高与隧道底标高同;②注浆管下部2m为花管。

3.2冷缝处理

在加固方案的选择上,无论采用哪种方案进行加固,一定要考虑在加固体和围护结构之间设注浆孔,以封堵加固体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施工冷缝,封堵可能存在的来水通道。发生险情后,在洞门南北侧施作了2口注浆孔,孔位位于隧道管片两侧,且在加固区内,距端头围护结构地连墙迎土面300mm,孔深底标高位于洞门钢环底标高下2m。各孔注入300kg聚氨酯,检验冷缝的效果,注入过程中观察土仓,并未发现刀盘土仓内流入聚氨酯,由此判定两侧冷缝还是较好的。另在正式进洞前,在洞门南北侧,再增加2个冷缝应急注浆孔。在盾构机进洞过程中,若出现洞门渗漏水,对2个应急注浆孔进行注射聚氨酯。

3.3增设降水井

在盾构进洞前,增加4口降水井,降低端头水位,降水井结构形式同原端头加固设计备用降水井形式,井深24m(深度为深入加固区下5m),并及时进行降水。在盾构接收前2d,持续降水,使水位稳定在地面下22m左右。降水深度控制值:至少降至结构底板下1m。水位达不到要求时,及时对水泵进行调整、更换。

3.4隧道内环箍补强

盾体保护及封环:注浆原则首先保护盾构机,采用系统注浆,系统注聚氨酯。在脱出盾尾的前两环(905、904环)注入聚氨酯保护盾尾。后10环进行系统注入双液浆,注浆方式为:从前至后(大环号至小环号),单环从下至上(8点位到16点位,对称逐步向上),一环赶一环,形成封环。注浆时注意应多点、少量等方式,即单点不宜注浆太多,以2m3作为最大控制值。注浆机安装压力表,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0.5MPa。

3.5其他技术措施

(1)洞门预埋钢圈上安装弹簧钢板,填充海绵条在洞门钢圈内焊接2圈弹簧钢板,2圈钢板间距200mm,共计232块,焊接时注意弹簧钢板不可挡住洞口,避免影响后期弧形钢板安装。材质:Q235钢材,2mm厚;组成:2块钢板,中间夹海绵;目的:减小渗漏通道,防止漏泥、漏砂,确保密封注浆质量。(2)查找水源,截断/封堵可能的渗水通道治理原则:首先确定水源、水路,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封堵、截排处理。对水源判断清楚后,确认水源的情况下进行处理。对接收端头井附近的所有雨污水管井、沉淀池、集水坑等进行排查。将积水进行抽排,根据水流、水位、沉积物等情况判断是否为洞门渗漏水源,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截流抽排。①端头井东侧遗留DN800上水管探挖:未发现渗漏水;②结构北侧DN800雨水管,采用气囊进行临时封堵。采用色浆水源跟踪技术,发现端头北侧降水井水位持续降不下去,主要为结构北侧DN800雨水管里的水持续补给所致。对此,采用气囊对雨水管道进行了临时封堵,隔断可能水源。(3)管片间增设海绵条在停机打环箍后的后续掘进中,在拼装下一环管片时,在拼接面靠近外侧填塞海绵条增强防水堵漏效果,海绵条尺寸(15cm×15cm×2m)。

4盾构接收

经过众多措施的落实,项目自评合格后(环箍评定等),并做好相应应急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计划正式进洞施工。以防洞门凿除完毕后,盾构机被浆液及聚氨酯凝固卡死,增大接收风险。于2017年3月6日晚进行盾构机推进测试,推进10mm,洞门内外无异常情况。2017年3月8日22:18顺利完成盾构机无水进洞。

5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垂直注浆补强环箍、隧道内补强环箍、冷缝检查与处理、周边管井的排查及封堵、增设降水井、增设弹簧钢板+海绵条等多种措施的进洞应急方案是可行的,环箍效果良好,能够保证盾构机在无水条件下完成进洞接收,有效地保证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施伯超.盾构进站接收险情处理的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5(2):11-12.

[2]孙延盼.隧道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5:1-2.

论文作者:王玉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  ;  ;  ;  ;  ;  ;  ;  

复杂环境下盾构进洞技术与施工工艺研究论文_王玉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