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论文_李燕华1彭翠香

李燕华1彭翠香2通信作者

1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湖北宜昌443000;

2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患肢被动活动等基本护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护理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287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并阻塞血管,造成静脉回流障碍。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下肢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及过度牵拉和旋转、骨水泥的热力效应等对血管的损伤均是造成术后DVT发生率较高的因素[1]。DVT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0%~84%[2]。因此,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DVT的发生极其重要。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对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其中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ASAI~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5672岁,平均652岁,病程1个月12年),其中左下肢18例,右下肢22例,全部因重度骨关节炎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除外标准为:术前行双下肢动静脉血管彩超排除血栓病史,并排除心肌梗死、静脉曲张、恶性肿瘤、脑卒中、偏瘫、感染性疾等。

12方法:所手术均由具有丰富膝关节置换手术经验的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入路及方法基本相同,采用膝关节髌旁内侧入路,使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术中均使用骨水泥固定;术后均使用抗生素及抗凝溶栓术后均使用抗生素及抗凝溶栓药物,所用药物基本相同。

对照组除了不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治疗外,其余护理均同治疗组。

13评价指标:术前测量患肢肢围,术后1周再测量患肢肢围,以观察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患肢肢围定点位于髌骨上缘上15cm及胫骨结节下10cm处。

评价标准:无肿胀:患肢基本正常,膝下10cm较术前增粗小于2cm,下肢无疼痛症状;轻度肿胀:患肢略肿胀,膝下10cm较术前增粗2~4cm,皮肤基本正常,下肢有轻度胀痛感;中度肿胀:患肢肿胀,膝下10cm较术前增粗5~8cm,表浅静脉略充盈,皮肤颜色改变,有张力,按之有凹陷,下肢有胀痛感,腓肠肌有压痛;重度肿胀:患肢肿胀明显,膝下10cm较术前增粗8cm以上,表浅静脉充盈,皮肤颜色明显改变,皮温升高,张力大,按之凹陷明显,下肢有明显胀痛感。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髌骨上缘上15cm及胫骨结节下10cm处周径差分别为(133025)cm、(156042)cm;治疗1周后髌骨上缘上15cm及胫骨结节下10cm处周径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30)cm、(138032)cm。治疗组髌骨上缘上15cm及胫骨结节下10cm处周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肢围差值的变化比较(X±s,cm)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非常有助于减轻患膝疼痛、改善患膝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这种操作很成功,但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却是一项棘手的临床难题。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的发生,是围手术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膝关节置换术后,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和血管内皮损伤,此外,紧张、惧怕疼痛等心理因素,止痛泵的应用,广泛的运动神经阻滞引起下肢麻木和拒绝功能锻炼等因素也可导致静脉血流缓慢,从而形成血栓[3]。

表2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肢体肿胀、疼痛情况[n(%)]

间歇充气加压泵主要是通过其机械效应及生物化学效应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通过有效加速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并增加血浆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从而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4]。

注意事项: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过程中对伴有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心慌及面色改变等。若患者有冠心病史,需注意先做一侧肢体,休息1h后再做另一侧肢体,以免回心血量剧增,使心脏负荷过重,发生心血管意外。此外,由于间歇充气加压泵对血栓形成高风险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术后需结合药物预防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之一,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经济、方便、安全有效,易被患者广泛接受,而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相对于手法按摩,其加压按摩的力量均衡,按压速率与人体血流速率更接近,生理舒适度更高[5]。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间歇充气加压设备已被广泛用于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智能化的间歇性加压治疗装置开始逐渐服务于临床,其临床的应用前景将更宽广。

参考文献

[1]路世勇,李光磊,李福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7):3941.

[2]ColwellCW,Jr.Rationaleforthromboprophylaxisinlowerjointarthmplasty.AmJOrthop,200736(9):1113.

[3]黎坚.间歇性充气加压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1338136

[4]李向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2021

[5]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31.

论文作者:李燕华1彭翠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间歇式充气压力泵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论文_李燕华1彭翠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