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国价值观传播对策研究
□党东耀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它的实施有赖于相关国家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东盟作为中国的邻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东盟十国对“一带一路”的回应备受关注,对中国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东盟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状况,对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国家的中国价值观进行国际传播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东盟;传播对策
“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它的有效实施和推进有赖于沿线国家及世界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作为中国的邻国,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回应备受关注,对中国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至关重要。做好面向东盟的中国价值观传播,可以推进 “一带一路”在东盟十国的实施,对世界也具有示范性意义。
上传资源,发布任务 课前,教师在师星学堂网络平台上传电子档案袋的学习视频、课件等资源,包括电子档案袋的定义、特点、实施流程、应用案例等,同时上传学习任务清单、小组作业要求、在线测试题目,并根据平台提供的功能设置任务点,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即设定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和课件的时间,没有观看或观看时间较短,将无法进行下一环节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查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以及测试结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难点。
快要过年了。街上比平常多了许多人,大多都是来采办年货的。人群熙熙攘攘,商贩的吆喝和鞭炮声此起彼伏,节日的气氛笼罩了人们。我的心绪却随着燃放的炮竹的青烟,游离在人群之外,好像自己不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一、中国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从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一系列主旨演讲中可以看出,面向世界的中国价值观是一个包含中国方略、中国机遇、中国担当的全球治理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核心:
(一)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的道路
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
所谓命运共同体,是指存在着诸多差异的国家、民族所组成的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它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承认当今世界存在差异性,二是强调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性。这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的准确反映。自此,“命运共同体”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作为中国方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观。
(二)实现世界经济的转型,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2016年9月,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国际社会要对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2]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他又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经济领域的三大突出矛盾。”[3]
采访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思绪似乎仍然停留在瑞安那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被拥有20多年生产历史的华岳所吸引,更被学识渊博的夏碎娒深深折服。
当前,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而且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反全球化思潮抬头,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西方主要大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意愿普遍下降。“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是典型的非排他性、非拒绝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新引擎。中国价值观与这一理念深度契合、一脉相承,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
(三)承担中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中国在主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在为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中国的责任在于:一是增强中国的经济活力,二是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三是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是中国破解世界经济难题的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为支点,可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因此,中国价值观对“一带一路”担负引领责任。
因此,中国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包含了中国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责任观——治理观的完整体系,是以价值观为统领的有机整体。
二、“一带一路”是中国价值观的载体
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以世界经济转型和中国责任承担为两翼,构成了中国实施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2016年9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新旧转换的长期过程中,世界迫切需要新的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来弥补现有治理体系的缺陷和不足。”[4]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这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发展的责任感。
(一)中国价值观为“一带一路”提供理念领导力
理念领导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国全球治理能力的核心标准。中国价值观所蕴含的理念领导力,就体现在改革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以理念领导力化解国际体系改革中的既得利益。它不是简单地对既得利益国家集团进行打击,而是要引导其共同推动全球改革。中国价值观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念领导力。“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同时也蕴含了对世界经济转型方式的时代精神和发展理念,预示着新时期国际合作的新方向。
高原反应极可能造成儿童死亡,并且多为突发症状。急诊治疗和护理高原反应要求护理人员专业,及时,且能够根据患儿症状采取最佳的护理方案。降低反应影响程度,确保患儿健康。对高原反应急诊就诊患儿护理的具体要求如下。
(二)中国价值观为“一带一路”提供中国智慧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多模态环境下POA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材料理解能力;第二,在听说教学中有效地应用POA理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第三,POA 的应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可选择性输出语言和口语输出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三)中国价值观为“一带一路”提供中国担当
归纳起来,开放性、包容性和合作性成为核心理念。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实现共同繁荣,为世界提供中国机遇。
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首次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表明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三、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认知
(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
东盟(ASEAN)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它是东南亚10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中国在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郑重宣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东盟有关国家提供援助,表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东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地位。
互利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合作、产能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中国与东盟自2003年起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在经贸、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03至2013年期间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 “黄金十年”。2014年后,中国与东盟关系开启未来“钻石十年”的新机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7合作框架”的指引下,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一步调整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推进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海上安全合作。
卢米斯和克里皮(Loomis&Crespi,1999)对美国旅游目的地气候变化对8种休闲娱乐活动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休闲娱乐活动天数与天气温度及降雨量之间互相影响的均衡模型。在该模型中,当气温上升25℃,降雨量减少7%时,他们预测滑雪活动的天数将大幅下降(-52%),而打高尔夫的天数将上升(14%),海滨休闲活动的天数将上升(14%),去水库垂钓等休闲活动的天数也将增加(9%)。
价值选择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主体可能产生的效应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比较、权衡、取舍的行为过程,以求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客体最大的价值。据此可以对东盟国家实施分类传播,区别对待。研究表明,当前东盟十国对“一带一路”的支持程度分三类:第一类是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最能接受“一带一路”,但不想把对外关系全放在中国这一个篮子里,也会同时争取其他域外大国的援助。第二类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比较能接受“一带一路”,但担心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增长得太快,所以会与中国配合,也会拉拢域外大国参与合作项目。第三类是越南、菲律宾,对“一带一路”有期待也有疑虑。中越、中菲关系因南海主权纠纷曾出现过争执,随着菲律宾领导人的改变,中菲关系有了很大的改观,中越也在管控分歧,但这些国家要与中国深化合作,也都面临安全问题和域外势力的压力。因此,需要针对东盟国家不同的价值需求,对中国价值观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和解读,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安全领域进行有效的沟通,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沿着“一带一路”的内涵相向而行,实现双方的共赢。这是一种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
(二)东盟对于“一带一路”内涵的理解
目前,东盟国家已经出现对“一带一路”倡议由初期审慎的回应向积极响应转变的趋势,各国都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愿。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东盟各国感受到“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国际公共产品,对其自身发展大有裨益;第二,“一带一路”的许多重要项目正在东盟各国不断推进,会给东盟各国带来巨大的好处和利益;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经济、政治、安全及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关系。
要传播中国价值观,就要充分利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交流机制,在国际交流场合发挥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作用,通过广泛的交流互动,阐释中国价值观的理念,并落实到“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和实施过程中。
鲁棒性的分析可以用零极点图来描述,通过零极点的位置变化来说明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零极点图可以由20-sim中Frequency Domain Toolbox的Model Linearization工具直接得到[11],如图8所示,选择输入输出变量后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界面,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得到相应的传递函数、零极点等,同时也可以直接画出Bode图、Nyquist图、零极点图等,从而使得系统的分析更加方便简洁。
“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价值观来凝聚国际共识。它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秉承包容性、开放性发展理念,强调建立一个机会平等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平台,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的合作平台。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就是无论国家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多边合作的机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让所有参与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间“你赢我输”的零和博弈思维,是实现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政治、文化安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经济合作为基础,还需要在价值层面对东盟展开传播,以全面阐释和解读 “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价值观,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
四、面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对策
此前,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载体,中国将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双方政治互信、经济互惠、睦邻友好,共同筑牢了中国东盟的稳固关系。“一带一路”为中国和东盟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提供了新机遇,如何加深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识和认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从目前来看,需要建构面向东盟国家传播中国价值观的对策。
(一)以中国价值观为引领,形成价值话语体系
价值范畴实质上是一种关系范畴。“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意义关系”[5]。“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主体的中国与作为客体的东盟深化了彼此的合作意义,中国提供了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公共品,东盟获得了带给本国人民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需求的机遇。
鹅肉松脆有营养,鹅肝也是一道著名菜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如果延伸产业链进行白鹅深加工,生产冷冻鹅肉、盐水鹅肉等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带一路”的实践效果依赖于东盟对中国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认同是一种赞许和遵从,当人们认同某价值对象或规范时,也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其内含所指向的价值方向,对符合这一价值倾向的各种事物和思想行为,就给予积极的肯定。价值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对于中国价值观的传播,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的“早期收获”,让东盟国家的人民亲身感受和体会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国价值观的深度解读,使更多的东盟国家人民了解“共商、共享、共建”这一“一带一路”的内涵,提高参与性和互动性,从而对中国价值观形成认同。
东盟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原因,东盟国家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而且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安全上给他们造成威胁。
(二)以交流机制为核心,形成互动话语体系
可以看出,一方面,东盟各国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期望主要是寄托在中国对它们国家的投资上。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之间存在经济上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的问题,以及南海争端和域内安全的问题等,因此部分东盟国家对“一带一路”持谨慎的态度,希望对中国这一倡议背后的意图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已经形成了“10+1”“10+3”和“10+8”合作机制。 “10+1”指东盟 10 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任意一国合作的机制;“10+3”是指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共同合作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10+8”机制,则是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机制,又称东亚峰会。“10+1”和“10+3”合作机制形成了以经济合作为重点,涵盖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合作机制的重要补充,自成立以来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按照政治安全对话和经济合作双轨并进的基调,积极推进成员间的战略对话,推动能源与环保、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六个重点领域合作,地区影响和作用不断上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在印度尼西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时提出的战略构想。表明中国愿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6]2017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第12届东亚峰会时发表讲话,表示中方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落地;倡导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实现安全上的合作共赢。[7]通过中国领导人的阐释,更加鲜明地表明了中国价值观的理念,并能赢得东盟国际领导人乃至相关国家领导人的共鸣。这是一种经济话语体系的建构。
(三)以经贸交流活动为载体,形成人文话语体系
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已经建立了区域和次区域的经济展会和论坛等交流、建设的平台,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通过有效的经贸和文化活动,促进中国价值观和“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
由于当前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差,按照以上的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对文章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摄影测量的悬垂控制器的可以准确的检测电缆在管道中的位置,图像采集抗干扰能力强,图像背景差分算法有效快速,实时性好.本设计的悬垂控制器不受设备的影响,可以在具有高电磁干扰的环境下工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会议期间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服务好“一带一路”成为东博会的重要任务,第12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为主题,第13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筑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第14届东博会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题,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东盟建立50周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为契机,落实《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传播中国价值观,需要对这些博览会进行改革创新,延伸展会价值链,深化旅游、文化、传媒等重点领域合作,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从共识走向务实。如在云南举办的中国—南亚博览会加入了东盟元素,第4届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东南亚商务论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系列活动、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和东盟华商会等活动。国内其他省份也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渠道,如河南多次举办中国(河南)—东盟合作交流洽谈会、河南东南亚交流合作对接会、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年论坛等活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与合作。这些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双方民间交往活动,促进了民心相通、文化相通,并且通过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将中国价值观融入其中。这是一种人文话语体系的建构。
(四)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形成信息交流话语体系
一方面要发挥国家级主流媒体和东盟国家媒体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媒体层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与东盟“10+1”媒体合作研讨会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已成为媒体间研讨交流的有效平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与东盟多个国家的媒体建立了相互供稿、交换节目、人员互访等合作机制。[8]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沿边省份及内地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和东盟国家的新闻与信息交流。2018年2月,首次中国东盟媒体合作年会在南宁召开,发挥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媒体在促进各国相互沟通与理解的重要作用,为各国间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广西、云南以及海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传统友谊深厚,开展媒体交流合作具备天然的优越条件。广西和云南是面向东盟国家的桥头堡。在“一带一路”的定位中,国家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要求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云南及海南需要进一步优化面向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传播体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整合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新媒体国际传播内容,打造国际传播的区域性品牌。而国内的其他省份,同样担负着面向东盟国家的中国价值观传播任务,如河南、陕西等省份,地处华夏腹地,是“一带一路”的交会节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价值观的紧密联系,找准传统文化与“一带一路”之间的结合点,创新传播中国价值观的符号体系,形成国际传播的文化品牌。总之,国内媒体要配合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与东盟国家形成命运共同体的传播愿景。这是一种社会话语体系的建构。
五、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国家的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既要照顾到东盟作为东南亚10国组织实体的共性,又要针对区域内不同的国家,考虑到它们的差异和个性,总体上要通过由政治话语、经济话语、文化话语和社会话语组成的话语体系来化解东盟国家的疑虑,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民心相通的具体措施,从而获得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并引领“一带一路”的实施和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http://www.xin 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831.htm.
[2]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EB/OL].htt 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9/04/c_129268987.htm.
[3]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EB/OL].htt 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9/04/c_129268987.htm.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EB/OL].http://cpc.people.com.cn/shipin/n1/2016/0929/c243247-28751243.html.
[5]杨耕.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6.
[6]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17591652_3.htm.
[7]李克强在第12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7-11/15/content_5239759.htm.
[8]中国与东盟在媒体层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EB/OL].http://www.scio.gov.cn/ztk/dtzt/35/4/Document/763002/763002.htm.
[9]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resume/n/201504/20150400929655.shtml.
(基金项目: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度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平台项目)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编校:王志昭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中国价值观论文; 东盟论文; 传播对策论文;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