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按法; 脑卒中; 肌痉挛; 临床应用;
中风后痉挛(PSS)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研究表明,约有20%至25%的患者在第一次中风后发生肌痉挛[1]。 在卒中后第一个月肌痉挛发生率为4% ~27%之间,3 个月内为17%~46%[2]。国内报道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发病率高达80%~90%[3]。一项对痉挛患者的调查发现,近60%的患者表示他们的病情使他们根本无法工作,另外29%的人表示他们的痉挛干扰他们的工作能力。总体上,89%的受访者报告由于他们的痉挛状态而完全或部分无法工作。除了对患者生命的限制外,痉挛还会增加的有关人员负担[4]。解决问题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脑卒中后肌腱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本文中,对近年来在卒中后肌腱治疗中获得的结果总结如下。
大量的临床和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中医推拿对中风偏瘫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康复治疗[5-6]。 中医推拿直接影响肌肉组织,产生经络穴位的良性刺激, 可调节拮抗肌群紧张,缓解痉挛[7]。余韵扬[8]等通过对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在常规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单元模式的基础治疗上进行研究,病情稳定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结果证实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②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③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ugl-Meyer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和Fugl-Meyer上肢总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试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得分(ADL)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无论在整体疗效还是局部功能的改善方面,在发病后14天内进行干预并结合中医推拿康复训练比在14天至30天内进行更好。王晓晓[9]等.选择9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发病时间作为分组的依据,分为发病1个月以内和1-3个月的两组,两组均使用中医康复训练。即中医推拿推拿+中药泡洗的干预方法,同时,他们接受基础治疗并观察康复评估指标( Ashworth痉挛评估量表, Fugl- Meyer运动功 能评估法, Bathel指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确定中医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和偏瘫不同阶段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早干预组Fugl-Meyer总分、Fugl-Meyer上肢评分在入组14天、21天显著高于晚干预组;早期干预组Fugl-Meyer下肢评分,NIHSS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和康复满意度调查与晚期干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说明发病1个月以内和发病1-3个月同时接受中医康复训练的患者相比,病程短的患者患者上肢和整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接受这种康复训练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和日常活动的恢复以及改善。潘华平等[10]等将120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41名患者,对照组40名和康复组39名。所有登记的病例均根据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随机数据表,选择每组10名患者进行步态运动学分析。研究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8周的临床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表明: 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导致血瘀和热量积聚。或阳气血气妄动,导致脑瘫晕厥中风。根据临床辩证法,通过调节身体经气,疏通督脉进行中风的治疗,使皮肤躯干和四肢合理化,经络气血调和,恢复内脏功能,达到滋阴养阴,化痰,活血化瘀,以血养血的目的。②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过度释放,导致肌肉功能障碍。推拿可以改善中风偏瘫的运动功能。通过干扰肌肉生物共振频率疏通和经络推拿,影响周围神经元的节律性运动,促进肌肉功能重建,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促进肌肉群之间的相互平衡和协调,提高肌肉耐力和活动精确度,从而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③治疗考虑到躯干和四肢的协调运动以及足够的感觉功能的参与,通过干扰肌肉共振频率,平衡和协调神经肌肉功能,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行走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活动,具有良好的短期效果。王永良等[11]等将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针灸,推拿,关节活动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是常规全身药物,针灸和常规推拿疗法。结果表明①结合推拿治疗可显着降低上肢瘫痪程度,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②推拿腱关节联合关节活动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准确。
综上,推拿在中风后肌痉挛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明确治疗效果和广泛的研究前景。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显着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是解决脑卒中后导致的肌肉痉挛的明确治疗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Sommerfeld DK, Gripenstedt U,Welmer AK. Spasticity after stroke:an overview of prevalence, test instruments, and treatments[J].AM ,J Phys Med Rehabi1,2012,91 (9) :814-820
[2]Bethoux Francois. Spasticity Management After Stroke.[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15,26(4):625-639.
[3]朴雪梅. 近十年脑卒中后痉挛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4]Ward Anthony B.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onset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J]. Eur J Neurol ,
[5] 潘化平,冯慧,李亚娟,等.疏经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474一1478.
[6] 范江华,黄永,王开龙,等.从循证医学角度分析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02):242-248+260.
[7] 李惠兰,徐基民,卢虎英,等.中医推拿颤法对脑卒中痉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05):456-457.
[8]余韵扬 早期介入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硕士 论文.
[9]王晓晓等.中医康复训练法治疗不同阶段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对比[].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硕士·论文.
[10]潘化平,疏经通督推拿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硕士论文.
[11]王永亮.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硕士 论文
论文作者:张绍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上肢论文; 缺血性论文; 功能论文; 中医论文; 肌肉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