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改变产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_劳动生产率论文

技术进步:改变产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_劳动生产率论文

技术进步: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必经之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技术进步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按可比价格计算,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近92000亿元,比1985年增长4.1倍,工业增长速度年均为17.6%,令世界瞩目,但工业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亏损增加,利润下降。由于工业在我国现有经济结构中比重最大(1995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1.8%),因而,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能否转变。

我国工业增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明显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其主要表现是:

——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近年来,产品质量呈滑坡趋势,据统计,1992年以前工业品合格率为76%,1992年至1995年则分别为70.1%、70.4%、69.8%、75.4%;每年因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造成损失高达4000亿元。1995年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占全部工业品销售收入的8.5%。每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仅占工业品出口总额的5%。

——原材料、能源消耗高。在我国工业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能源消耗占70%以上,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钢材,我国为美国的5.8倍,日本的2.7倍。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我国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

——生产能力利用率低。由于各地热衷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使固定资产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造成我国工业产品能力严重过剩,从而引发产品过度竞争。据对9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调查,有半数以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如彩电为46.1%,洗衣机为43.4%,自行车为54.5%。

——劳动生产率低。由于我国工业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企业冗员多。因此,我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7%,日本的2.4%。我国煤炭行业人员500万,年产煤12亿多吨,美国煤炭行业13万人,年产煤近10亿吨。劳动生产率低,企业用人多,这是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经济效益差。这可以从几个数字反映出来。从1980年至1994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7倍,国民生产总值却增加不到3倍。工业销售利润率1985年为11.9%,1995年则降到3.1%;资产利税率1985年为19.4%,1995年降为6.4%。

上述状况若不及时扭转,不仅我国工业增长难以为继,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工业增长粗放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到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甚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

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直接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1)从主要依靠扩张工业规模,不断增加新企业转变到主要依靠对现有企业的挖潜和改造上来。(2)从主要依靠追求产品的数量和产值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上来。(3)从主要依靠增加资金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上来。(4)从主要依靠增加原材料、能源的消耗转变到减少物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上来。

要实现上述转变,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内容的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活动。世界发达国家正是不断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工业集约型的增长。具体地说,技术进步在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技术进步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升级换代,大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就是依托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科技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1995年新产品销售额达63.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78%,实现利税12.6亿元,占总利税的78%。彩电市场占有率近40%。

其二,技术进步是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世界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原材料、能源的消耗水平却在下降。如美国在1973——1983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几乎翻了一番,而能耗并未增加。日本利用节能技术,使1985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比1973年减少了31%,据测算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率仅为30%,倘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到35%,每年就可节省3亿多吨标准煤。

其三,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杠杆。通过更新生产技术设备,采用新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就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日本从1951——1969年,依靠技术进步,工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0%。日本丰田汽车厂10万名职工年产汽车达200多万辆,等于我国最大汽车集团(职工也是10万人)40年生产汽车的总和。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主要是技术进步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其四,技术进步能节省大量建设投资,且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大量事实表明:同样数量的资金用于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明显要比铺新摊子、建新企业效益更好。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1994年,我国技术改造每投入1元,产出2元,创利税0.4——0.6元,大大高于一般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对30万吨已烯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比新建同等规模的新厂节约资金近1/2且节省时间一年多,每吨已烯能耗还下降了15%。

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呢?当务之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彻底转变观念,扭转片面追求工业产值、速度的倾向,真正把工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增强技术进步的紧迫感,要清醒意识到: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思想认识解决了,企业才会有抓技术进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代,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加速企业技术进步的前提。在旧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没有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成本,因而企业就有了追求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

第三,要加大企业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目前,全国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不到产品销售额的1%,与国外企业一般占3%,高科技企业占10%相比差距甚大。按国际经验,如此低的科技投入,企业是难以生存的。技术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企业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上,逐步提高技术开发资金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改变技术开发投入过低的状况。

第四,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首先,要加大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要坚决克服有钱铺摊子,无钱搞技改的现象;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使得用于技改的投入占固定资产投入的比重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以上;还可采用发行技改券债、吸引外资参加技改等途径来筹集技改资金。其次,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仍占大多数,它们基础差、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如据有关部门统计,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为1:5。

第五,坚持高起点引进技术,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引进,可以迅速提高本国生产技术水平,这是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借鉴这一方面的经验做好技术引进工作。一是引进技术档次要高;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引进;要注重引进关键的技术设备。二是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要力诫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创新的倾向。

第六,大力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①要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拥有技术开发机构为0.6个(1995年数字),在已建立的企业开发机构中,有一半不能完全承担本企业的技术开发任务,有四分之一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自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主体和策源地,从而缩短新技术、新产品从研制到投入生产的周期。②要继续推动产、学、研三结合,鼓励以技术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加入到大中型企业中,壮大企业技术开发的实力。积极支持高校以多种形式和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发挥高校的技术力量,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

第七,制定和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各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包括鼓励和支持新产品开发、重大技术改造,以及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政策。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指标体系,以促使企业自觉地抓好技术进步的工作。

标签:;  

技术进步:改变产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