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得也愈发广泛,其中,BIM技术便是当前非常先进的一种应用模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本文便从BIM技术的概述入手,分析BIM技术的特征,讨论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究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实际运用
前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如果将CAD技术的应用视为建筑工程设计的第一次变革,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的出现将引发整个领域的第二次革命。BIM已成为当前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热点。从BIM的特点看,它作为建筑生命期管理手段,应该归属于业主方管理范畴。所以个别施工企业认为BIM是政府、业主方、设计方、软件公司的事情,与施工企业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施工建设作为建筑生命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BIM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管理不纳入BIM体系,整个体系将因出现断层而无法运行。这是参建各方所不能允许的。如果业主方启动了BIM管理体系,而施工单位不能响应,施工单位将被淘汰出局。
1 BIM技术概述
1.1 概念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
1.2 特征
1.2.1 完备性: BIM不是单纯的可视化演示,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1.2.2 关联性;信息中包含了参建各方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某个数据发生变化,各相关数据随之更新。
1.2.3 一致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避免了各阶段信息不一致所导致的误差,并能够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
2 BIM技术的优越性
2.1 提升算量效率,提高工程量计算精度。
BIM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BIM技术能自动计算工程实物量,这个属于较传统的算量软件的功能。此项功能也是在笔者接触的施工企业中,最早利用计算机进行统筹管理的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预算软件进入到施工企业中,就迅速扎根发芽,并广为传播,成为了项目参与各方对于成本控制的统一标准。随着图形化算量功能加入到预算软件中,也使这一工作具备BIM技术的雏形。
2.2 精确计划,实时控制
在BIM技术出现以前,由于大量的数据无法快速统计,极低的计算效率不能满足施工时限的要求,致使大量的工作凭借经验来完成。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管理者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财、物计划提供有效支撑,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可视化的设计交底。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模型实现向施工方的可视化设计交底,能够让施工方清楚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交底过程中施工方也可以从施工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时更改、优化设计方案。还可实现可视化的技术交底,我国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大型复杂的工程向工人技术交底时,往往难以让工人理解技术要求,但通过模型就可以直观的让人工人知道自己将要完成的部份是什么样,有哪些技术要求,直观而形象。
2.3 解决传统碰撞检查难题,减少返工
施工过程中相关各方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弥补由设备管线碰撞等引起的拆装、返工和浪费。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中,由于采用二维设计图来进行会审,人为的失误在所难免,使施工出现返工现象,造成建设投资的极大浪费,并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在拿到图纸的第一时间也要组织相关专业对图纸再次进行会审,是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且仍然存在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最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2.4 实体建筑过程中的技术应用
2.4.1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导致各类规范、图集频繁更新。作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即使暂时用不上的新技术也要作为储备知识进行学习,牵扯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整合了相关数据的BIM体系,能够精确指出项目所需的技术资料,便于技术人员有目的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4.2 BIM管理系统集成了对文档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并且所有操作在基于四维BIM可视化模型的界面中,充分提高数据检索的直观性,提高工程相关资料的利用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施工结束后,自动形成的完整的信息数据库,为工程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快速查询定位。
3 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1 建筑施工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意念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容易产生变化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往往是以总局的把握,以及具体操作的指引,他们的设计合适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问题,能够在以后的建筑实践中起着总体的指导与整体把握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人员、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各种钢模、管线、铁架以及具体地形等情况,于设计理念中的情况出现不同,而发生着一些或大或小的偏差,从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整体质量问题,也就不利于建筑施工过程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3.2 建筑施工所用产品的成本高、而质量得不到符合的标准
关于建筑施工所需产品的选取是一个技术活,而采购人员为了客观的原因或者是中饱私囊,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问题,没有看产品的合格证、销售产品的环境、范围、没有注意是否有营业执照等,导致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当这些产品被运用到建筑施工中,就会存在着很大的危害性以及未知的威胁,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能保障,也就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3.3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跟
不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人类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建筑施工所需产品当然随着科技的提高在不断地优化,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故而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达到与时俱进。在选用施工人员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大部分就是找一些熟悉的施工人员或者是电话联系的人员,这样挑选下来的人员素质有待商榷,可是为了赶上建筑工期的进度,只有旱鸭子上架,凑合地蛮干,如此不负责任地进行施工,必然导致施工质量的不尽如人意。
4 针对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
4.1 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
过程中,逐步地优化建筑施工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意念在一般的建筑施工设计思路中,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法往往是以参数化的方式、整体格局的把握需要,从而对于建筑布局的基本图形进行构思,考虑的只是整个过程中需要的、主观意愿构思的、而且是根据自己的理念进行构思的,而对于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同钢筋以及之间的相互斜街等没有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把握,这些建筑施工工程的开展都需要经过不同的形式分开来进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多种程序的合作完工,彼此之间通过进行比较、确认、分析、对比实际情况等,方可显现出其大致模型,但是这样的工序比较麻烦,吃力不讨好。相对应地,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逐步地优化建筑施工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意念,把不同钢筋以及之间的相互斜街进行一个整体地构建,同时把握不同环节的协作问题,使得建筑施工过程能够一目了然,还不至于混乱无比,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施工过程中的开支,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4.2 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中的进度进行虚拟指导在一般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中的进度把握只是停留在二维平面指导的层次上,没有进行深层次地指挥作业,对于工程进度的指挥就是简单的表面现象,不能够深入进行指导与引领工程进度的发展状况。然而,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程序繁杂的工程建设的指导,则表现得比较力不从心,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指挥,更加不能够很好地推进工程的进展速度,也就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样的二维平面指导工作不利于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与壮大。相对应地,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中的进度进行虚拟指导,能够同时把握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各个环节需要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提前的模拟练习,把具体的施工场所进行三维扫描,形成一个立体的、可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数据模型,让人们对其施工进度看得一清二楚,对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方进行预防与变革,这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把握工程的进展情况,为建筑施工现场指导做出努力,更加准确、快速、预知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进而推动建筑事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安全向前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少受损害,进而推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4.3 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
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衔进行提前预知,以防发生紧急情况在一般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管线、钢模、电线、管道等的衔接比较难以处理,往往采取的是把不同类型的施工分开来工作,各个环节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的建筑施工过程,既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又损失了经济利益。并且还不能够使得建筑施工的具体模型精细化、准确化、简单化等。然而,相对应地,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管线、钢模、电线、管道等之间错综复杂的衔接进行提前构建模型,形成立体感觉,使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加清晰、明了、可预知化,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防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
总结
随着BIM技术的完善,施工方的技术负责人更加侧重于技术策划、技术监督等技术管理管理工作,许多技术实施工作可以交由计算机完成。这就会使技术负责人有目的的学习BIM技术,能够尽快掌握所需的BIM知识。以便在各方协同时,能够有的放矢的提出建议和意见,使BIM体系发挥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春波.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01).
[2]焦安亮,张鹏等.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的方法与实践[J].施工技术,2013(01).
[3]张笈玮,樊博琅.BIM在异形薄壁混凝土风洞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4(11):17-20.
论文作者:黎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