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西部差距的测度指标体系及计算分析_经济指数论文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测算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指标体系论文,差距论文,东西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07(2000)03—0087—05

定量分析地区间的差距是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探寻协调发展对策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分析地区差距多是就地区之间的单指标进行比较,缺乏综合衡量比较的指标体系和定量化测算方法,这对精确测算地区之间的综合差距及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笔者运用现代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并对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比较。

1 对地区差距概念的认识

地区差距内涵囊括的范围较为广泛,可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在自然、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笔者对地区差距的理解是:(1 )它不是某一要素的单方面比较,而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比较;(2)它不是某一时点上各地区的静态比较, 而主要是对不同时点之间变动状况的对比;(3)不是对各地区增长要素(资产存量、 资本和劳动投放)的比较,而主要是一定时期内不同地区相对产出结果的对比。笔者认为,通常所说的地区差距应该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的差距组成的“集合体”,也即区域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从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其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因此,对地区差距应该分析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要突出经济方面的差距,同时还要兼顾由自然、历史、资源、基础设施、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构成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各个要素存在的差距[1][2]。从差距的属性而言,地区差距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1 )绝对差距是指某变量值偏离参照值的绝对额,通常用极值方法计算极值差幅;(2 )相对差距是指某变量值偏离参照值的相对额,一般通过两个变量值的比率或百分比来衡量,其具体的衡量方法也有两种:一是把一个变量值作为100, 另一个变量值与之相比较所差的百分点即为彼此之间的相对差距;二是用一个变量值相当于另一个变量的倍数来衡量。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在作用方向上具有“互补性”,笔者认为在分析地区差距时应将这两种表现形式同时并用,以便相互印证。

2 地区差距的衡量指标体系

2.1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建立地区差距的衡量指标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建立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对区域之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及其各方面构成要素的相互比较,即可分析测算出区域之间的综合差距及各构成要素的差距。由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是组成这个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核心,地区差距的比较应突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应该是整个“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的核心,建立地区差距的衡量指标体系首先应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从经济总量、人均占有量、经济结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来选择[2][3]。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资源状况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以及刚进入中期阶段,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分析地区间的综合差距时,必须考虑地区间资源状况的差异。反映和测度地区间资源状况的指标可以从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来选择。

基础设施水平与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体现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和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完善并发达,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在分析地区差距时基础设施水平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反映和测度地区间基础设施水平的指标可以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农村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来选择。

社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社会发展水平作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构成要素与其它物质形态的要素(如资源、基础设施、经济)不同的是,它属于精神和智力状态的软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虽小,但左右着其它物质形态要素作用的有效发挥,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在分析地区差距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反映和测度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从教育、卫生、人民生活、人口再生产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几个方面来选择。

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样重要,是一个区域其经济走向繁荣、社会走向进步必不可少的过程,贯穿于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一个主要要素。在建立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涉及反映城市化水平的有关指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经反复的论证后认为,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主要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资源、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五方面,可以称之为构成“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系统的子系统,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各构成要素中的具体指标[4]。首先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预选指标, 在预选指标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1 )选择的每个具体测评指标应对提高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要求所选择的指标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2)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 要求所预选的各个测评指标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其相互配合中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覆盖和描述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的内涵和特征;(3)所选择的各个指标之间必须相对的独立,不应存在包含、 大部分交叉及大同小异现象,要互不重叠、互不取代,以尽量避免信息的重复;(4)各个指标概念要完整,内涵要明确,并具有唯一性; 计算和计量的范围、口径等必须一致,具有可比性;要能够进行时间、空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5 )各个指标其内涵要能够进行定量化的描述,能够根据某一标准进行度量和分析测定,以利量化(包括模糊量化);(6)所选择的指标既要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 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尽可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数据易得。指标在数量上要少而精,并力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方便、简洁。

根据上述六条原则,笔者搜集有关数据,运用鉴别力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各个预选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量化判断,剔除掉地区间鉴别力不强以及与本子系统主要指标高度相关的指标,最终确定了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具体指标,从而形成具有一个总目标、五项准则(或称子系统),由47个具体测评指标组成的四层次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图1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的总目标系统

图2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中资源状况子系统

图3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中基础设施水平子系统

图4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

图5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中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

图6 地区差距指标体系中城市化水平子系统

2.2 地区差距的定量化测算方法

地区间各方面的要素差距以及综合差距的衡量比较,必须把各个指标的情况综合起来。笔者采用线性加权和函数的方法对区域的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进行综合测评并对地区差距进行定量化测算。采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问题:(1 )要科学确定出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2)要对指标进行科学的无量纲化处理。 笔者采用美国学者T.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运用美国学者L.A.Zadeh 提出的模糊隶属函数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计算由各个指标及相应的量化值组成的线性加权和函数。在地区之间相应的指数之差,即为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以某一地区的指数为100, 另一地区与之比较所差的百分点即为这个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

3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比较分析

运用上述地区差距的衡量指标体系和定量化测算方法,笔者对目前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表1), 可以看出,差距是比较大的,而且是综合的差距、全方位的差距。

表1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综合差距分析

指标 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指数水平指数水平指数水平指数

权数

0.1800 0.1800 0.5100 0.1000

东部地区82.69

95.82 100.00

99.71

西部地区65.98

56.22

47.33

60.29

绝对差距16.71

39.60

52.67

13.95

相对差距20.21

41.33

52.67

47.21

东部相当于

西部的(%)

79.79

58.67

47.33

52.79

占总体差距

的比重(%)7.07

16.75

63.148.58

指标 城市化水社会经济综合

平指数

实力指数

权数 0.03001.0000

东部地区

100.00 95.81

西部地区36.89 53.27

绝对差距63.11 42.54

相对差距63.11 44.40

东部相当于

西部的(%)

36.89 55.60

占总体差距

的比重(%)4.45100.00

从资源状况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地处沿海,国土面积、人口和劳动力的资源总量略有优势,且有比较丰富的金属矿藏;山东省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煤炭、石油储量较大。由综合反映资源状况的各个代表指标计算得到的资源状况指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10.7个百分点,相对差距为20.2%,西部地区的资源潜力大致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9.8%。

从基础设施情况来看,山东省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地区。铁路营运里程较东部地区少143km,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9.6%; 公里里程较东部地区少4056.2km,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5.9%;公路网密度相当于东部地区的85.6%;海上运输西部地区只有一个滨州港,海港的吞吐能力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0%;空运条件比东部地区差; 交通运输的整体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9.9%。在邮电通讯、电力供应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西部地区均较东部地区差。由综合反映基础设施水平的各个代表指标计算得到的基础设施水平指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39.6个百分点,相对差距为41.3%,山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8.7%。

从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山东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3.5%;财政收入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8.6%;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总资产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9.3%;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当于东部地区的9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5.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2.3%;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7.7%;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2.0%。由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各个代表指标计算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52.7个百分点,山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7.3%。

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山东省东西差距也相当明显,除人口自然增长率无明显的差距之外,在其它方面西部地区均落后于东部地区。山东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1.6%;卫生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2.2%;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1.6%;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72.9%。由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各个代表指标计算得到的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36.5个百分点,相对差距为47.2%,以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而言,西部地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2.3%。

从城市化建设情况来看,无论是城市密度、城市群、还是农村的小城镇建设以及人口的非农化程度,山东省西部地区均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密度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2.8%;城市群(在此特指县级市、区个数所占比重)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2.2%;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1.7%;人口的非农化程度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7.2%。由综合反映城市化建设水平的各个代表指标计算得到的城市化水平指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63.1个百分点,论城市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西部地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6.9%。

由各个代表指标所计算的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指数,目前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为42.5个百分点,相对差距为44.4%,即西部地区目前的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从总体上来说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5.6%。

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此套地区差距的衡量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简明、有效、易操作,且导向性强,是科学测算地区之间各方面差距及综合差距的有效方法。

收稿日期:1999—09—18;修订日期:2000—06—04

标签:;  ;  ;  ;  ;  ;  

山东省东西部差距的测度指标体系及计算分析_经济指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