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与启示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黄建辉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
摘要 从分析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入手,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任务,总结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做法,即精准育人、双链融合、三类协同,并以此为基础,得出了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思路。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育人;双链融合;三类协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弹性学制等方式,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求各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教学培训资源,创新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及灵活设置现代农业急需的各专业或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要超过2 000万人,并指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为构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人才保障。从长远来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必将成为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将有效缓解我国“无人种田”的困境,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对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甚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由谁种、怎么种、为谁种”的根本问题[1],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计,已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理应肩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当作是一项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要工作任务。然而,高职院校,特别是涉农类职业院校,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怎样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是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应当解答及思考的问题。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指出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5年11月,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职业农民”概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国家对农民的发展方式上完成了“技能培养”到“人才培育”的转变,在发展要求上经历了“传统农民—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演变[2]。
So I would like if you can send us your last price for 30 20 feet container with different model you have.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身份意义有所区别,其是现代职业意义上的称谓,即推动农民由身份向职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者或现代职业农民。他们是农村社会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文化”即了解相关农业法律法规,具备现代农业观念,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常识;“懂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掌握一定的养殖、种植、农业工程机械类方面的生产技术技能和劳动经验,具有较高的农业专业素养,会使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手段;“会经营”即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规划及实施工作,能够阅读农业经营方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报表,能够参与市场竞争,掌握成熟有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能够进行果蔬、畜禽等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营销[3-4]。
2016年10月10日,燕岭大厦举办学校2015级燕岭班开班仪式。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燕岭班的顺利开班标志着校企合作联动培养人才迈上新的步伐。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秉承农垦人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好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燕岭大厦酒店丰富的实践资源,发扬“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坚持“平等合作、资源共享”原则,实现“办好办优学校、做大做强企业、育好用好人才”目标。同时,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将结合酒店集团发展趋势,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为燕岭大厦培养更多的青年骨干,成为旅游行业、酒店管理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从而助推广东农垦第三产业稳步向前发展。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正经历着深刻变动,广东农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有利的国家政策支持,广东农垦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有智力支持。因此,学校积极利用垦区的农场资源,积极与垦区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在农场实施现场教学,继续探索“产学”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校企联手实施“校企双环境”“学生双身份”“学业双导师”“教学双轨道”和“能力双培养”等“五双”精准育人机制,为广东农垦输送了一大批懂理论、会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新型职业农民。
2 主要做法
目前,中国正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而人作为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主体,人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质量与效率的关键因素。农垦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国家队”,同样面临着“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因此,垦区农业现代建设需要具有更多农业职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工。而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广东农垦“懂理论、会技术、能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探索“产学”结合新型发展模式,为农垦输送懂理论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农垦总局(广东农垦集团公司)主办的一所农业高职院校,是广东省18所“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优质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以“精准育人、双链融合、三类协同”为主要做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11月23日,“世界银行上海低碳城市项目暨成果展示论坛”在虹桥迎宾馆举行。从2013年至2018上半年,长宁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累计完成38幢楼宇,覆盖建筑面积约241万m2,节能量达84 041tce,减排CO2202 049t。
2.1 精准育人
分别统计两版教材“平方根”“无理数的引入”两块内容中的例习题数量,我们发现:美GMH版的例习题数量远多于浙教版,大约是浙教版的1.5倍.而且美GMH版在每一道例题后都会相应安排同一类型的习题,方便学生及时巩固.
学校紧握发展畜牧产业机遇,注重培养垦区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2015年3月,学校与广东省阳江农垦集团公司联手合作承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畜牧兽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学徒班是学校与阳江农垦联合举办的,是阳江垦区增加人才储备和解决当前畜牧技术人才紧缺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北领地位于澳大利亚中间北部地带,面积约135万km2,人口约24.5万,地广人稀,政府驻地达尔文市。地理极值坐标E129°~138°,S26°~11°。领地北面均为海洋,海运发达。本地区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尤以铀矿、金矿、铅锌铜多金属矿、铁锰矿、铝土矿等最为庞大和突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对国民意义重大、新兴产业所需的矿产资源需求量变大和短缺,拓宽矿产资源供需渠道就需要人们更加关注全球资源状况,北领地地质情况及金矿资源前景是需要了解的方面之一。
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之后,中央以及相关部委多次在有关重要会议上强调,新型职业农民从类型上大体可分为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三类[6]。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作为一个农业生产群体,需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可直接从事园艺、农产品、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作为一个农业服务群体,需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植保、设备维修等相关事务;而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作为一个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群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并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1]。
“学徒制畜牧兽医班”经过2年多的校企协同运作,已经顺利完成了2015级21名和2016级21名学徒的招工招生工作。2015级学生已与相应的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学徒身份得到了合法保证。学校将融合5家相关企业,建成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完善和做好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等方面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进一步促进校企紧密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2.2.1 成立广垦农产品商学院。2013年,学校为了打造高技术高技能农产品营销人才,与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广垦农产品商学院。广垦农产品商学院立足于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和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农产品营销订单班顶岗实习的形式,力图通过构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农产品营销人才,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本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学校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在实习结束后予以校企合作成绩鉴定互认。广垦农产品商学院建设目标是打造广东农垦产学对接示范平台,开展企业员工培养,培训并进一步开展农产品商贸流通、商务管理领域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及科研工作。在学生实习、就业和企业人才招聘方面进行渠道合作;在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农产品检测、市场调研、策划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
2.2 双链融合
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都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为导向,基于农垦产业需求,将“培养链”与“产业链”进行“双链融合”。其具体要求是,加强农学结合,按照“生产现场是教室、企业专家是教师、企业是教材”的培养模式,实行一体化培养。学校与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广州燕岭大厦酒店分别成立广垦农产品商学院、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年龄过小,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有限,因此仅仅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对象和客体,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德育教育无法使学生信服,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此外,学校还与各垦区签订“十三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精准育人,为农垦培育订单式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农垦。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紧贴产业发展的办学机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组织课堂教学,联合开展实习实训。如2016年1月6日,广东省阳江农垦集团公司与学校在阳江农垦商务大厦签订“十三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搭建了学院服务农垦的平台。根据协议的内容,双方“十三五”期间在“林下经济、生物肥改良、现代旅游观光规划设计、畜牧家禽养殖、食品加工与配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为农垦热作产业输送了一大批懂理论、会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广垦农产品商学院成立1年多来,双方开展了一系列对接和合作,通过实际行动,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主打品牌“佳鲜农庄”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这个平台,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企业服务。一是学校各部门群策群力,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商务系、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热作系、管理系、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学院等部门密切合作,通过订单班、校园专场招聘、专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共组织近100名学生到企业实习,留在企业就业82人,其中有30人已经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晋升为副店长以上的中层管理人员15人,业绩优秀的店长月收入达万元。在佳鲜农庄举办的第一届“见习店长成长计划”中,学生最终入选人员占比高达73.6%,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快速扩张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二是共同开展员工培训。商务系、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继续教育中心等教师参与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师资团队、设计培训内容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2014年10月14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视察学校商务系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广垦绿色农产品公司旗舰店“佳鲜农庄”,充分肯定了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感谢企业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给予的支持,希望学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出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受益的校企合作经验和范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广垦绿色农产品公司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及佳鲜农庄实体门店进一步的拓展,广垦农产品商学院将继续为农垦企业新一轮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广垦农产品商学院是落实广东农垦“校企产学深度对接”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农垦产业转型升级,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制图数据中为辅助制图设计了图廓层(包括点、线、面以及注记层)和辅助层(包括点、线、面以及注记层),图廓层用于表达图廓外整饰部分,辅助层用于辅助制图表达。制图数据模板中规定了注记映射规则,库数据中的名称注记(AGNP、AANP)、高程点及其他需要说明注记的要素通过创建注记工具(批量或交互)生成辅助名称注记和辅助说明注记,并存储于辅助注记层,且原有库体注记或说明注记对应要素与辅助注记之间建立关联,二者可联动更新。辅助点、线、面层用于存储辅助制图表达的点、线、面要素。例如,为保持水系连通性,利用输水渡槽处理(批量)在辅助线层增加了干渠线,且干渠线在输水渡槽上层,如图3所示。
2.2.2 成立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实训基地、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办学经验。近20年来,已为广东旅游与酒店行业培养了2 000多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而广州燕岭大厦酒店(以下简称燕岭大厦)在广州酒店行业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是一家集吃、住、行、游、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四星级酒店、国家“五钻”酒家。2013年以来,为贯彻广东农垦总局的工作部署,燕岭大厦的酒店经营管理业务,拟从广州等中心城市,加快向湛江、茂名、汕头等二线城市拓展和布局,酒店管理人才队伍缺乏问题亟待解决。基于这种需求,在省农垦集团公司、省农垦总局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和燕岭大厦携手合作创办了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2013年7月19日,由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燕岭大厦联合创办的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燕岭旅游酒店管理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农垦集团整合内部资源,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迈出新步伐。
根据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农科教发〔2017〕2号)指出,截至 2015年底,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 272万人,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 000万人[5]。
2.3 三类协同
畜牧兽医专业学徒班采取“2+1”的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第一学年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第二学年在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穿插进行学习,第三学年完全安排到阳江农垦集团公司下属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边学边做。根据职教改革精神,校企联手实施“校企双环境”“学生双身份”“学业双导师”“教学双轨道”和“能力双培养”等“五双”精准育人机制,即实施校内公共基础能力培养—企业认知—校内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企业轮岗实习—校内专业能力培养—企业轮岗实习—企业专业能力培养。其中,精准育人机制特别重视技能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的对接,如2016年7月21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畜牧兽医专业学徒班4名学生到红五月农场“阳东粤垦草牧发展有限公司”(野香猪养殖基地)开始为期2个月的职业特长轮岗实习,10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导师,实现校企“双导师”共同传授技艺,完成234课时的教学任务。在红五月野香猪养殖基地实习的学生,要从配怀岗、产仔岗、保育岗、育肥岗、饲料生产岗和肉猪销售岗等岗位中选择2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每个岗位实习1个月。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蚜虫一般会在六月中旬出现,在大豆开花前它就会开始蔓延,到达七月中旬的时候是大豆的生花期,如果条件气侯适宜的话,大豆蚜虫就会迅速繁殖,并且危害性非常强,由于蚜虫的分泌物粘稠,可以导致叶片卷曲、脱落甚至植株死亡。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以教育学院坚持服务农垦为宗旨,通过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定期为广东农垦乃至全国农垦企业干部和科技人员举办在职培训,被誉为华南农垦系统的“黄埔军校”。为精准育人,充分体现培训的专门性和分类性,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创新探索和试点示范,基本确立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为规范化、系统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基础。
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需求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3个典型特点,在教育培训内容设计上,构建专业化与多样性并存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①第一类课程资源为现代农业政策法律类,包括农业惠农、补贴、扶持、土地流转等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食品安全、农民权益保护、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等;②第二类课程资源为基础知识应用类,包括农业科技基础、现代农业概况、网络科普技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农民手机应用、农业生态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写作、农业与文化等;③第三类课程资源为农业技术类,包括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智能农业、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等;④第四类课程资源为农业经营管理类,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农业金融、市场意识与创新创业、现代物流等;⑤第五类课程为国际化课程类,包括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宏观政策、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环境、海外企业经营策略、海外企业管理实务、海外企业管理者素质、海外市场战略、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等。
第一类与第二类课程资源是基础类课程资源。因此,上述3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一般都包含上述部分课程。除此之外,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需包含第四类课程资源,如2016年7月面向农垦企业场(处)级领导干部举办的海南农垦投资控股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贸易及资本运作、市场营销及品牌战略、现代物流及国际贸易等课程。专业技能型与专业服务型则还需学习第三类课程资源,如2016年9月举办了农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橡胶)培训班,包括天然橡胶栽培管理技术、橡胶中小苗抚管技术、橡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橡胶高效低频割胶技术、橡胶树林下经济等主要课程。专业技能型与专业服务型培训课程的区别是前者力注重生产技术类课程,后者为植保等技术服务类的课程。第五类课程资源主要服务广东农垦“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培训对象为广垦橡胶集团海外企业经营者及技术骨干,如继续教育学院2017年5月举办了垦区海外企业管理骨干培训班,主要包括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环境、海外企业经营策略、海外企业管理实务、海外企业管理者素质等课程。此次培训班是继2013年举办的“垦区海外企业管理骨干培训班”后又举办的第二期,学员是通过严格选拔的各垦区3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历时1个月,培训结束考核合格的,将被派到广垦橡胶集团有限公司驻东南亚国家的海外企业任职。
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采用平时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对于平时性评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线学习的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间及阅读量、在线提交的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的总体表现、网络无纸化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之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评价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这种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在展示自身任务、观看其他同学的任务并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对教师及同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得进步。
通过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以三类协同为导向,采用长短期结合、脱产与半脱产结合、半工半读、函授教学、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精准培训。近几年来,依托学校优质实训资源和师资资源,继续教育学院为广东农垦乃至全国农垦完成了5万人次的专题培训、干部培训、业务技能培训、涉外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在职职工培训任务,取得了农垦受益、学校满意、行业有影响的良好效果,切实完成好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到“培育”以及“办班”到“育人”的转变。
3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启示
3.1 开展分类分层分级的精准培育
高职院校应科学遴选培育对象,着眼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分类型、分产业、分等级制定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标准和培训要求,如针对粮农、果农、菜农、牧农等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在合理选择培训模块和培训课程的基础上,科学调配相应的师资力量,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学班并积极开展精准培训,坚持培育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培育内容与农民需求相一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兼顾普通农户相结合,从而实现依据产业专业选培育对象,依据创业意愿选优先培育对象,依据发展潜力选培育对象。此外,还需重点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爱岗敬业、创新精神、经营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以有效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
3.2 探索“一点两线、多方式结合、全程分段”的培育模式
高职院校应坚持立足产业,把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开展农民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同时,实施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农业生产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2条主线,以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办农民田间学校、弹性学制等形式相结合的“一点两线、多方式结合、全程分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全程分段是指在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内,分阶段组织理论培训、生产实践、集中研讨、考察参观和实训实习。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并积极探索菜单式学习、创业孵化等多种育人方式。同时,还要大力收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典型案例,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具体实例进行实地观摩与演示、现场教学、教育示范基地教学。另外,还可建立学分银行。根据农民的个性需求,将培训内容按学时折算学分,搭建中、高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的“立交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现多路径成才、多样化选择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3 科学规划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提前了解学员想要学习的内容,针对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生产常见问题开展教学,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生产难题。围绕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科学确定相应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农民学员年龄、从业背景、知识基础,科学规划教学内容[7]:①在综合素质方面,重点设置法律法规、礼貌礼仪、爱岗敬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食品安全、绿色发展等课程内容;②在生产技能方面,要重点设置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应用,市场化、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等课程内容;③在经营管理能力方面,重点设置创新创业、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全产业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管理、融资担保等课程内容。
3.4 完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涉农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引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8]。一方面,完善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师资选聘管理制度,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师资队伍建设,如通过建立共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放式师资库,重点充实农产品保鲜、职业道德、品牌建设、经营管理、创业指导、质量安全、冷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师资;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9],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师资考核与评价,通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推介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并创新培育对象的多元评价机制,对师资队伍实行科学的动态管理。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践行中国特色乡村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10]。近几年,尤其是2017年以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充分担当起作为广东农垦重要“智库”的责任和使命,按照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领导的指示精神,学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服务农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学校通过实施“精准育人、双链融合、三类协同”为主要做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广东农垦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
5参考文献
[1]何国伟.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困境及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6,36(11):52-56.
[2]吕雅辉,赵耀,周瑾,等.基于SWOT-ISM分析法的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展策略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5):242-247.
[3]乔平平.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村职业教育行动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3):23-25.
[4]史明艳.国外远程教育应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价值及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11-113.
[5]祝士苓,王素斋.基于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J].职教论坛,2017(21):61-64.
[6]张水玲.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优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4):65-69.
[7]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5):93-97.
[8]夏金星.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60-263.
[9]丁红玲,郭晓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2):152-160.
[10]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13):5-11.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An Example of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HUANG Jian-hui
(College of Management,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7)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China,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was a basic and long-term task.The main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was summarized,namely precise education,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and three types of synergy.Based on this,the enlightenment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obtained,in aim to provide ideas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team with culture,technology and good management.
Key word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precise education;double chain integration;three types of synergy;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4-0241-04
基金项目 广东省农垦总局、广东农垦经济学会2018年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黄建辉(1977-),男,江西分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1-16
标签:新型职业农民论文; 精准育人论文; 双链融合论文; 三类协同论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