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1]2000年在《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是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与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垃圾成分不断变化,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逐渐加重;垃圾处理资金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垃圾产量的增长速度,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资金与设备改造资金严重不足;垃圾处理场地布局不尽合理;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北京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1995年以后,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和德国技术建设的五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垃圾处理场(站)的全面启用和运行,使北京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处理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研究分析和确立北京的城市生活垃圾总体处理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从总体看,北京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总体规划还有待完善。已形成的垃圾处理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本篇论文就北京市垃圾处理策略进行探讨,从垃圾处理项目最优方案的选择、合理运输路线的确定、垃圾处理单位平均成本分析及对垃圾收费的可行性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就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该部分首先对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垃圾产量、成分进行分析,提出垃圾处理较为普遍的三种处理技术:卫生填埋技术、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指出世界各国近年来垃<WP=3>圾产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同时说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垃圾中的可燃物、可再利用物的含量偏低,但总体看来,垃圾中的可燃物、可再利用物含量逐年上升。论文强调由于各国城市垃圾的成分差别较大,情况各异,因此其处理方法侧重点也不一样。然后,对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预测,说明科学地选择可操作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结合本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有效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了北京市的垃圾处理策略。首先,对北京市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和垃圾处理作业流程、主要生产布局作了介绍。接着,提出北京目前垃圾处理的四种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北京现有的垃圾处理代表项目:昌平垃圾焚烧处理厂、南宫垃圾堆肥厂、安定卫生填埋场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公益事业项目的成本费用分析,得出垃圾处理的最优方案,即“转运、焚烧、填埋”。该方案是各项费用最低,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且符合国内外垃圾处理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处理方案,也是符合北京市垃圾产量构成变化趋势的最佳选择。通过对垃圾处理方案的分析、评价及最优方案的确立,论文提出了垃圾处理生产布局的调整原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遵循按垃圾实际产量确定建设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土地资源浪费。2、结合垃圾产量和构成变化趋势确定处理生产布局。3、在目前垃圾构成情况下,卫生填埋仍可作为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WP=4>但随着垃圾构成的变化,焚烧技术将逐年取代填埋技术的主导地位,上升为解决北京市垃圾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4、在北京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垃圾场的选址及运距,应结合处理方案的成本、费用统筹平衡,以形成相对经济合理的生产布局。论文第三部分对北京城市垃圾处理实施收费进行分析研究。该部分 首先通过垃圾产量的逐年增长使垃圾处理费用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财政拔款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客观事实,强调了垃圾处理进行收费的必要性。并从北京市固体废物处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垃圾产量、构成及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费用,得出单位垃圾处理的生产成本费用,从而推断出只要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垃圾处理收费具有可行性。论文认为,建立垃圾收费制度,能为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创造条件。可使垃圾处理形成产业化发展机制,在为垃圾处理建立稳定资金来源渠道的同时,还从经济上起到制约垃圾产生,鼓励回收利用的作用。本篇论文涉及了城市垃圾产量、构成、清运和处理方式等垃圾综合治理的几个方面,同时也对现行的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反映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实际水平。可以看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而,有效地解决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不仅仅是环卫部门分内的事,也是引起社会关注的事情。目前,北京市已把整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提高首都印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高度重视。有效地解决垃圾治理问题,对于环境整治总目标的实现,无疑是十分<WP=5>关键的。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从社会角度考虑提出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对策。主要包括:1、垃圾处理逐步走向市场化,多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2、加强民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3、加强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有效降低和防止污染。4、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法制水平。5、重视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系统的二次污染防治问题。6、大力推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
刘楠[2]2018年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规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是为了解决我国“垃圾围城”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所必需的环保项目。然而它在给公众带来正面环境影响的同时,也会给设施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生态环境、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格外重视,尤其是对那些建设在自己周边的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格外关注。在担忧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产生负外部性的心理下,项目周边居民会用带有强烈的情绪化的方式来反对、阻碍该类项目在其生活区周边修建。由此而引起的邻避冲突事件也越来越多。对该类项目邻避效应的评价影响着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服务的改进和长久发展,对规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评价为主要内容,以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处理项目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进行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评价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初步的写作思路;其次,对文章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和邻避效应的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说明,并结合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畴;再次,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求出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定量评价结果分析该项目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周边居民的邻避情绪较强,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弱该邻避效应。其次,应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度、项目信息透明度、风险认知度三个准则层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的五个准则层中风险感知度分数最低,说明需要着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对项目邻避效应现状进行全面审视;运用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进行项目评价。
汤钟明[3]2014年在《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随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在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IPCC国家温室清单指南已将城市固体废弃物部门单独列出,并指出城市固废处理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长沙市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优化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长沙市建设了第一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厂,除了中转压缩垃圾的功能外,也承担了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的工作,大部分的可回收物在中转分选过程中得到了在此利用。除此之外,长沙还建设一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单独收集餐厅等地方产生的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在进行固、液、油三相分离后,餐厨垃圾中的粗油脂将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长沙市垃圾填埋场中建设了沼气发电厂,利用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填埋气发电,回收电力资源。本文在长沙市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法上进行情景设置,对长沙市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部门进行单元化,方便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本文采用IPCC中推荐的一阶衰减(FOD)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FOD方法计算对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填埋气的排放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部门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回收填埋气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长沙市实行的两种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单独收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减排机理除了减少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量之外,还有在回收材料在替代原生材料的过程中减少了原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餐厨垃圾中的粗油脂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柴油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除了长沙市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法之外,另外两种对温室气体减排具有积极作用的管理策略也在推荐之列,这两种方法分别为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和填埋气的热电联产利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潜势为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的1/25;填埋气的热电联产能提高填埋气燃烧过程中热能的利用率,回收更多的能源。
张乐伟[4]2016年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受“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生活垃圾一直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虽然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找出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的诸多因素,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积极的针对性策略措施,以期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作了阐述,并通过参考大量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的代表性观点和研究方法,确定研究思路。其次,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概念界定和特性分析,同时以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展开研究内容。再次,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现状进行全面定性分析,选取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水平的评价指标,设定权重。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和量化评价,具体分析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收集模式粗放、环卫基础设施不足、环卫工专业技能一般、处理方式单一落后、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低等,并探究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从政策倾斜、源头分类收集、拓宽资金渠道、提高科研水平等多方面对前文分析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影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的各因素的权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策略,对主要矛盾加以着重解决,并辅之以其他有效措施。本文的研究将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陈鲁言, 钟姗姗, 潘智生, 覃有钧[5]1997年在《香港、广州、佛山和北京市政垃圾的成分比较及处理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现场采样分析了佛山市市政垃圾的组成和性质,比较分析了香港、广州、佛山和北京等4个城市市政垃圾的特征.4个城市的市政垃圾的组成和性质差别很大,北京市市政垃圾的煤灰含量很高,而香港的市政垃圾的纸张和塑料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根据香港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经验、广东省城市市政垃圾的处理方式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讨论了中国城市市政垃圾的性质和管理策略.
苏婧[6]2007年在《城市固体废物优化管理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正迅猛增加,特别在大中型城市,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置逐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研究从我国城市固体废物产生现状及特点入手,首先通过固体废物的物理组成,分析了影响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得出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主要与城市人口、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居民燃气化率等有关。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焚烧、堆肥、填埋多种处理处置技术逐渐成熟。但单一的处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相关标准。将多种处理有机结合,使收集路线、物流分配、管理模式以及各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配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各自发挥其优势,将更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需要。在对城市固体废物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各种模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确定性多目标动态优化固体废物管理模型。模型以系统成本最小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目标,采用不确定性分析、污染损失理论,将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货币化,使环境和经济有效地统一,以更加客观地解决多目标决策和管理问题。同时采用完整、合理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有效补充。将该模型应用于佛山市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使每吨固体废物处置成本较原方案减少8~18元,每年最少可节约2.8×10~7元,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同时证明该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又将该模型应用于深圳市固体废物优化管理。优化结果表明深圳市单位废物处理成本费用低于佛山,分析得出管理成本与技术水平及中转费用有关。由两个案例城市的优化结果分析可得,焚烧、回收等能量回收率高、资源化水平高的处理方式在现今能源紧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应逐步提高其战略地位。通过模型约束方程的对偶价格得出,影响固体废物总处理费用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产生量、回收量、处理容量。针对以上三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综合处理技术,首先,采用将广义综合处理应用到实际中,采用分类回收、压缩收集、用优化模型对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尽量降低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其次,采用多种技术组合,达到处理率高、资源化程度高、环境影响小的目的,是经济、环保、可行的技术策略。
虞莳君[7]2007年在《废弃地再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传统工业逐渐衰微,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大量废弃地,其中大多数靠近人口集中区,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危害,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再利用成为关系到国家、城市、企业、废弃地居民的重要问题。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再生的同时,重视土地功能的置换,同时注重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废弃地再生理论体系。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渐趋枯竭,废弃地迅速增加,综合运用生态与景观规划的策略和方法推进废弃地再生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目前,国内介绍废弃地景观更新案例的文献资料有很多,但是对于废弃地的定义和分类,尚缺乏系统而详细的说明,对废弃地的系统研究也较少。论文在对废弃地的定义进行详细阐述后,将废弃地再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的综合性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废弃地综合利用实践的丰富案例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对废弃地再生实践的发展进程加以研究整理,划分不同发展阶段;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废弃地改造、再生案例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废弃地再生的模式。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区的改造,走在我国废弃地再生实践的前列.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调研工作。选取已建成的唐山市小南湖公园,调查研究其废弃地再生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湖湿地公园的再生对策。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废弃地改造、利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废弃地再生的整合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废弃地再生实践提供一定的的思路与方法。
郭湧[8]2012年在《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引入设计研究理论,运用“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针对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开展由多个相关联的设计过程所构成的设计师式研究。通过设计研究,本文验证了景观改造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以及以技术美学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总结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经验,填补了风景园林学领域针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问题的研究空白,同时设计研究过程又对“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做了创新性的发展。本文主张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中应用“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文中系统介绍了设计研究理论相关概念和发展过程,梳理和辨析了“设计师式研究”的方法,提出该方法体系对设计学科具有认识论意义,对风景园林设计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对研究行为具有社会性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设计师式研究”的方法体系针对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的具体问题展开设计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机制进行梳理,形成了开展案例研究的参照框架。随后对照景观改造在现行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外填埋场景观改造的成熟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方法的理论设想,即在设计的流程上“整合景观改造与环境保护治理过程”,在设计的概念上“以技术美学价值为导向”。本文通过“温州杨府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处置与生态恢复工程”,以及“第九届国际园林博览会锦绣谷景观设计”两个设计过程分别验证了以上两项理论设想。在此基础上,论文选取了北京市周边典型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作为设计对象,综合应用上述设计方法形成相关设计成果,进而通过设计反思总结设计经验,形成有助于风景园林师应对同类问题的专门设计知识。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过程的延伸、规划布局的原则,以及场地要素的转化等。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及三个设计项目在内的上述设计研究过程,形成了完整的“设计师式研究”的框架。该框架在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应用了“通过设计之研究”的方法体系,突破了单一设计过程承载研究行为的现有理论,从而推进了“通过设计之研究”理论的新发展。
刘承毅[9]2014年在《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城市垃圾处理服务被认为具有纯公共品属性而完全由政府提供,形成了一整套行政色彩浓重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传统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导致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存在能力建设不足、处理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促进行业快速发展,2002年底,原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拉开了我国全面推行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亦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案例研究以及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及其政府规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现有研究文献,分析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产品属性,回顾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绩效进行实证检验。以上游减量化环节的收费改革和下游处置环节的特许经营改革为主要内容,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以及体现竞争和产权改革的特许经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本文从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和质量规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府规制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从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特许经营理论及其文献综述、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规制三个方面对相关的理论与文献进行梳理与评述。其中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特许经营理论及文献述评中对特许经营的基本问题、关键问题以及特许经营研究新进展进行梳理;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规制中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依据、关键问题和研究新进展进行评述。第二,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发展历程与绩效评价。本文从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与产品属性入手,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变量数据收集,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其中,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可分为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终端处置等多项业务环节,其终端处置环节具有一定的区域垄断性、规模经济性、资产专用性;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尝试阶段、全面推行阶段以及规范和规制阶段;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第三,上游减量化环节收费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收费改革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收费改革发生在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上游减量化环节,征收垃圾处理费是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减量化的有效手段。本文建立城市垃圾处理收费理论模型,深入分析市场化改革下影响生活垃圾排放量的多项因素,重点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以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垃圾处理收费等因素对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效果,得出我国目前实施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不能有效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结论,最后对我国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下游处置环节特许经营改革:风险识别与规避思路。体现竞争改革和产权改革的特许经营制度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的主要实现形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主要发生在下游垃圾终端处置环节,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搜集市场化改革以来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相关的典型案例,对特许经营中存在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面临十种主要风险。这些风险以其发生的时序,主要可归为特许经营的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以及终端控制阶段,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从行业准入、特许价格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风险的规制思路,为下面章节的规制机制设计提供了依据。第五,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路径选择与规制设计。针对前文第四、五章中分析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本文从进入规制、价格规制及质量规制三方面进行深化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与规制设计。其中,进入规制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准入实施分业务领域规制的思路,并设计具有可分性的招投标模型;价格规制方面,设计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定价模型,确定了能够反映处理成本的收费标准,并设计上游环节中体现竞争激励的浮动定额收费制度,完善了价格规制模式;质量规制方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不考虑声誉损失、考虑声誉激励、引入社会监督以及考虑声誉激励和公众参与情况下的四类博弈模型,得出引入声誉激励和公共参与能显著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水平。相对于己有的研究文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中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下垃圾处理收费、维护城建垃圾处理资金支出、垃圾处理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同时亦检验了市容环卫专用车辆设备数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厂)个数等变量对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影响,得出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绩效的结论。第二,提出了特许经营定价与浮动定额收费相结合的城市垃圾处理行业价格规制模式。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价格规制主要包括定价与收费两个主要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收费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城市垃圾处理价格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场(厂)建设和运营成本、收益、垃圾处理量,以及特许经营风险因素等,构建了能够反映生活垃圾处理成本的特许经营定价模型,以该模型所确立的价格为标准,设计了针对上游生活垃圾排放主体的并且体现竞争激励效应的浮动定额收费机制,完善和优化了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价格规制模式。第三,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生活垃圾收费改革是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居民生活垃圾回收与排放行为模型,深入分析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等变量对居民排放与回收行为的影响,得到生活垃圾收费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并构建指标体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改革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排放量随着城市生活垃圾收费量、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多,随着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多。第四,设计了引入声誉激励和公共参与的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博弈模型。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育规制者、被规制企业与“第三种力量”之间的互动机制,注重公共参与在政府规制中的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政府规制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将被称为“第三种力量”的社会监督主体纳入质量规制体系。本文构建引入声誉激励和社会监督因素的、并由社会监督主体、规制者与特许经营企业三方参与互动的城市垃圾处理特许经营质量规制模型,得出了公共参与社会监督是提升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质量规制效果的有效途径。
王海瑞[10]2007年在《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生活垃圾生产周期变短,而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急剧增加,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是绝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新型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推广。在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中如何实现稳定的气化熔融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和有效控制二噁英的排放以及热能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但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固有的特点,使得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正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以及直接气化熔融技术发展现状,从稳定燃烧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论文首先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对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在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行研制的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炉,提出了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控制的研究思路,在理论研究和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学习算法、探讨了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昆明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炉的工艺过程,提出了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炉的控制系统组成结构。通过对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影响熔融区温度和第二燃烧室温度稳定的主要因素。结合基本模糊控制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熔融区温度和第二燃烧室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了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在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分别详细设计了熔融区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第二燃烧室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对余热锅炉三冲量进行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并对影响各个控制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本文建立的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过程熔融区温度和第二燃烧室温度模糊自适应控制模型与常规PID控制模型以及基本模糊控制器在应用上进行了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具有明显改善系统控制性能效果。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集成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三种计算方法,建立了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最具代表性的状态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可以搜索到不同目的下的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并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了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模糊控制规则的自动形成。利用三种计算方法实现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使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控制效果得到最优。通过对集成了三种软计算方法构成的控制系统进行的仿真,仿真结果不仅证实了智能控制器在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中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而且对其他类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控制系统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创造性地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二噁英软测量模型,介绍了二噁英软测量的模型结构、建模方法、神经网络的节点激励函数、网络层数、学习精度、隐含层节点数、目标函数误差、初始权值与阈值、学习速率的选取与设置等内容;比较了纯BP算法与基于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二噁英软测量模型的应用效果;分析了软测量模型对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控制机理,详细研究了主要影响二噁英排放软测量模型性能的参数;探讨了利用遗传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二噁英排放软测量的可行性。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了总结,对本文建立的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和二噁英排放软测量模型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二噁英排放软测量模型的应用前景。并对稳定控制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过程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策略研究[D]. 刘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0
[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邻避效应规避研究[D]. 刘楠. 天津商业大学. 2018
[3]. 长沙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减排策略研究[D]. 汤钟明. 湖南大学. 2014
[4].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D]. 张乐伟. 天津商业大学. 2016
[5]. 香港、广州、佛山和北京市政垃圾的成分比较及处理策略[J]. 陈鲁言, 钟姗姗, 潘智生, 覃有钧. 环境科学. 1997
[6]. 城市固体废物优化管理模型研究[D]. 苏婧. 北京化工大学. 2007
[7]. 废弃地再生的研究[D]. 虞莳君.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8]. 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郭湧. 清华大学. 2012
[9]. 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研究[D]. 刘承毅.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10]. 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控制策略研究[D]. 王海瑞.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标签: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 生活垃圾论文; 特许经营论文; 城市垃圾论文; 城市生活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垃圾焚烧炉论文; 垃圾焚烧发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