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
□ 李卫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兴化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红色领航”,充分释放“党建+”聚合、辐射、引领的叠加效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全市613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53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269个经济薄弱村已脱贫207个,今年底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筑牢基层“主阵地”,夯实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兴化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一是建强“桥头堡”。 全面落实江苏省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推动力量、管理、服务下沉。出台《全市农村基层党建整体提升(2018—2020年)实施方案》,以书记项目为抓手,组织实施“支部标准化建设工程”,整体优化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建设质量。注重抓乡促村、上下联动,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基本阵地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党群工作站标准化建设。二是培养“领头雁”。 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回流、在外能人回归、机关干部回村“三回”工程,推进“定制村官”培育工程,选优配强183名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作用,完善落实村党组织书记选任乡镇领导干部、招录公务员以及刚性退出机制,形成头雁领路、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组建“城乡党建大联盟”,举办“村干部孵化学院”,建立“片区孵化站”,选培年轻干部墩苗历练、成长成才。三是壮大“主力军”。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名录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69.3万亩,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47%。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制定《乡土人才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首轮选拔2171名农林牧渔生产经营能手以及掌握技能绝活的乡土人才,打造21个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大师工作室,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耕好产业“试验田”,拓宽发展路径
东罗村庆祝农民丰收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兴化坚持以功能农业生态高值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品牌农业、休闲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农业,全力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努力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一是在绿色生态上创新路。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里下河生态优势,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东罗村放大国家田园综合体、省市特色田园乡村等试点叠加优势,创新“政府+工商资本+村集体”发展模式,建设互联网农业中心,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48万元,两年内翻了一番,“东罗模式”成为全省样板。王横村以环保倒逼引领脱水蔬菜转型升级,以品质品牌提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开发研发大麦若叶、即食燕窝、冻干食品等健康养生系列新产品,畅销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7万元。二是在特色品牌上创新路。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放大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集体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大力推广高效轮作、稻渔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网店”,做到“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官河村先试先行、示范引领,摸索总结出“虾藕共生、田沟共作”的新型种养模式,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2年的244万元增长到668万元,并辐射带动所在乡镇荷藕种植套养小龙虾面积达26000亩。竹二村放大竹泓木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效应,打造竹泓木船文化产业园,建立“中国木船网”“中国木制品商城”行业网站,开设网店600多家,带动就业1200多人,木船远销意大利、荷兰、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全年电商交易额达5.6亿元,“家家开网店,农民变网商”成为竹二村经济发展新名片。三是在融合发展上创新路。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坚持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种好风景、卖好风景、讲好故事,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促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东旺村依托兴化垛田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千垛菜花”资源优势,以花为媒、以水为魂、以文为神,推动观光农业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转变,每年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达800多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00多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四是在脱贫攻坚上创新路。 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谋划,找准产业、对准人头、选准能人、瞄准市场,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八尺沟村以樱花特色为主题,将旅游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能人、客商投资,举办“八尺沟樱花节”,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70万元,成功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
激活改革“强引擎”,厚植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兴化坚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法宝,持续发力、增强活力、注入动力。一是实施“双延工程”。 全面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探索实施支部“双延工程”,扩大农村产业链组织覆盖,创新建立产业党支部、项目党支部、网上e支部,让基层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开花结果”,483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二是深挖资源“富矿”。 深化农村“三资”管理创新,分批次在66个村试点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改革,推动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东。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大力实施村级债务化解两年行动计划,整合全市村级集体存款资金,创新设立村级集体存款“现金池”,规模达3.85亿元,年增加集体存款利息收入1155万元。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和“五未”土地依法处置,加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扎实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充分释放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农村产权交易额全省领先。试点开展农业大灾保险、河蟹价格指数保险、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等,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保险保障程度。三是健全长效机制。 持续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统筹引导支农、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资金投向集体经济项目。落实村(社区)组织经费投入保障及正常增长机制,设立1000万元农村党建工作资金,拨付2000多万元逐村补足运转经费。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策
(作者系中共兴化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标签:村级集体经济论文; 多元化发展论文; 路径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文; 经营性收入论文; 脱贫目标论文; 经济薄弱村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中共兴化市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