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精神家园--关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关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关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精神家园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常理: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有极其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继承发扬,可以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来。我们应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学生生活道德教育,花大力气建设好学生的精神生活家园。

学校德育是文化育人的整体工程的核心工程,它是通过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的文化氛围,来促进学生德性和学业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德育应重视其实效性。审视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内容安排和方法的采用上存在问题。从德育内容看,学生在学校大量接受的大都是思辨性的哲学伦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总有一种“老师讲的大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碰壁”的感觉,行不通。从德育方法看,教师一般都是以讲科学知识的方法,把道德理论灌输给学生,这样,无形中把原本来自于生活的生动形象的道德认知过程,变得单一枯燥,使学生缺乏对道德原理的感悟和体验。

中华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道德文明,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道德传统,这种道德文明的精神实质是凝“道”而成“德”。“现代”是从“传统”中生长起来的。立足于我国的优秀“传统”,通过比较东西方的道德文化,才能创造出我们的“现代”道德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道德生活中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人格理想形成规律作科学的描述和解析,以总结现代生活中的道德价值判断的科学方法。

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以现有的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为切入点,加大改革力度,在德育的视角上,要将德育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层面,包括学生的学校、社会、家庭、心理生活,并以此建立学生精神生活家园;在德育内容上,将道德伦理与道德生活有机结合;在德育方法上,引入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等方法,增强德育的体验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我们学校在取得“环境道德”教育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学生生活与道德教育”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对德育改革全新探索。本课题在道德教育理念上由道德灌输变为社会生活道德修养,学习方法上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传递,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道德行为选择的分析,探索学生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和道德实践的科学方法。

闵行中学在《中学生生活与道德教育》课题中提出“道德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活规范”。凝道而成德的命题是道德形成的规律,它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探索,并在生活实践中自律的过程。由此,我们设想学生精神生活家园的建设计划:

首先要明确生活的道德意义:“道德是良好生活的保证。”当人们“追问‘怎样活’实际上就是追问生活的意义,就是反省和评价自己的生活,就是对自己的生活作出判断,并要求某种新的生活……这个奠基于生活本身的‘道德’与生活结合在一处,成为人生意义的根基”。

人在社会之中生活。“道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相反——生活是为了道德。一方面,道德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违背生活的发展趋势或者背离生活本身内在要求的道德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违背生活的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另一方面,人的生活又总是需要道德的,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他的生活不可能是美好的,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的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美好的。”

其二,认识人类生活道德的价值。从人类道德的价值来看,道德,对于我们人类和每个人的意义就在于它体现着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善”。人类的道德价值,并不是为了价值才有价值,而是因为人类有道德的需要才有价值。“它根本上,价值就是人的自我判断,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生活这一意义上的自我判断。”

完整的生活价值是真、善、美,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道德的善,来自于生活本身的需要,是对生活需要的满足和实现,而绝不是扼杀生活和扭曲生活。具有道德修养的品质就是道德品质,就是德性。

中国传统的仁政理想的合理性究竟何在呢?或者说仁政所要实现的社会的善究竟何在呢?在于表达了这样的美好观念:天下苍生,我们都要体其情,念其苦,生命都要成长,都要完善,社会的治理不应当遗漏任何一个人,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成员遭受苦难。

其三,认识人的成长,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网中,在自觉、自愿和自足的基础上,通过与自然、社会以及他人所构成的外在世界的交相作用来实现的。这种成长过程既是一个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的成长过程。

其四,认识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现代家庭在结构上、功能上、规模上都变化了,由此也产生了两者在家庭关系和家庭美德上的历史性差异。家庭美德的两个层次:权利平等和相互尊重;以爱的感情为取向。家庭之所以为家庭,不仅在于相互间的尊重,而且在于感情。家庭成员原本就有天生的血缘关系,再加上在共同的环境中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彼此了解,自然会产生较深的感情。有了这样的感情,家庭成员之间才会互敬互爱。因此,理想的现代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爱。

现代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要在于平等相待,互相关心,这样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父母才能老有所靠,父母与子女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这样的家庭才真正体现出现代的家庭美德。

人性、人的德性以及人的人格等,是不断生成的、不断创造的。通过生活与道德教育,在现代生活中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其最有价值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理想。人格就是一个人在世界中生存,具有自己内在的恒定品质,而表现为一个理性、意志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统一整体。

总之,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任重而道远,这是我们正在探索、实践的工作,期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携手共进。

标签:;  

构建学生精神家园--关于“生活与道德教育”的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