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建设研究_活动理论论文

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构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际论文,活动中论文,企业竞争情报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0)06-0157-07

竞争情报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竞争情报的获得离不开人际网络。根据美国工业安全协会有关资料显示,75%的情报信息都是通过人际网络资源获得的,只有6%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资源获得[1];北京道鹰孚市场研究院的一份相关调查显示“人际交流”是中国企业获取竞争情报最多的手段(占65.1%),也是他们最信赖的情报搜集手段(占23%)[2]。这表明了人际网络对获取竞争情报至关重要。在我国已有一些文献进行了人际网络的相关问题研究(CNKI中近二十年里有七十多篇相关文章)。但是,关于企业竞争情报的人际网络的构建问题的文章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设计企业人际情报网络,提出了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四循环设计模式,并重点论述了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指出了企业在构建人际情报网络时应关注的问题。

1 人际情报网络

1.1 人际情报网络概念 人际网络是结点和结点间的联系(Ties)的集合体。人际网络(或人际关系网络),一般也称为社会网络,是竞争情报活动中备受青睐的一种途径。这种社会网络又称为人际情报网络(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简写为HIN)[3]。人际网络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4]。

人际网络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也日渐成熟,其中影响较广泛的有Coleman和Putman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5],以Burt为代表的结构空洞理论[6]以及Granovetter提出的弱关系理论和以Lin Nan为代表的社会资源理论等。

1.2 人际情报网络的表示 人际网络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描述网络的专门方法,但其中最为常用的为社群图法和矩阵代数方法[7]。图论中的网络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在有向图中,点之间的连线是有方向的。人际网络也分为无向图和有向图。如图1为由若干个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基于某种业务(情报)的无向图,图2为由若干个企业组成的基于某种业务(情报)的有向图。

图1 人际网络图(无向图)

图2 人际网络图(有向图)

用图表示人际网络的一大优点在于其比较直观,所有的结点和关系一目了然。然而,当人际网络规模较大时,用图表示就会很复杂。这时,人们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矩阵法。矩阵法可以表达任意规模的网络,并且借助UCINET、GRADAP、PAJEK等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专用软件以及MATLAB等软件进行相关的分析处理。用矩阵法,图1可表示为:

其中,0表示结点之间没有联系和自联系,1表示结点之间有联系。有向图也可以用矩阵表示。另外,考虑到联系的强度,还需要用到“加权人际网络”来描述。

1.3 人际情报网络(HIN)的特点 HIN具有以下特点:以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为导向,以挖掘人际网络中的情报资源为目的,因而是一种业缘关系网络;以竞争对手和组织自身的企业、企业中的管理者、竞争情报部门或者竞争情报人员为研究对象;具有内紧外松的小核心、大范围的结构特点[4]。除此,HIN还有以下特点:

a.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为两点:结点的复杂性和联系的复杂性。HIN中的结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组织。若将组织视为一个网络继续划分时,组织这一结点也是由很多个结点和结点间的联系组成。网络中结点间的联系不仅有直接联系,还有间接联系。这一个特点给人际网络的设计和维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b.动态性。即人际情报网络是随时间和环境不断变化的。人际情报网络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环境和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一旦内外环境发生大的变化、组织的目标发生转移,人际情报网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此,人际情报网络具有动态性。这就决定了HIN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地设计。

c.传递性。传递性反映的是网络中多个结点之间的关系。例如图1中的结点a、c、d,结点a和c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可以通过结点d与结点c建立联系。这就是传递性关系。这种传递性具有很大的优点,结点a想要获取结点c的信息时,只要从d处获取即可,无需与c建立直接联系,节省了与c直接联系的成本。其中d具有结构洞优势。在设计HIN时应注意人际网络的传递性,以发现人际网络中的某些节点的优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 人际情报网络的设计

包昌火等在“人际网络分析”一文中对人际网络构建流程的描述[8],将人际网络的构建分为:确定目标、确定模式和识别成员、建立联系等三个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本文中,我们认为人际情报网络的设计应该是以需求为导向来进行的。由此,我们重新设计了人际情报网络构建流程,并提出了人际网络设计的“四循环模式”,如图3所示。在人际网络设计中包括四个循环(Loop):L1、L2、L3、L4,它们分别是在确定网络模式阶段、识别结点阶段、网络分析评价与优化阶段和人际情报网络维护等阶段以(企业的)需求为目标而形成的循环模式。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其人际情报网络的设计也应是不断变化的。依据“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人际网络的设计过程如下:

图3 HIN四循环设计模式流程图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在企业人际竞争情报网络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人际情报网络整个构建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求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建立人际情报网络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旦方向错误,以后的工作即使付出更多的努力也会毫无价值。同时,它也是最为复杂的。企业在明确构建网络的目标时,必须同时考虑企业的内部状况、外部环境和总体战略,将目标与总体战略相结合。因此在HIN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需求分析,以便为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打下基础。

2.2 确定网络模式 模式是人际网络中的结点联系或构成的方式。根据人际网络的基本理论,很多学者提出了人际情报网络基本模型,通过这些模型来确定网络的模式。

图4为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人际网络模型[9]。这种网络往往是通过亲友、同事等原有的社会资本进行的,所以这种网络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

图4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人际网络模型

图5为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人际网络模型。这种模式要求情报人员在选择情报来源合作伙伴时,不应当仅仅依靠现有的合作伙伴,还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而且使该合作伙伴与其他网络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些其他成员与自身却没有直接联系[9]。

图5 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人际网络模型

包昌火教授在其“人际网络分析”一文中,将网络模式分为结构模式和内容模式;丁晟春等在“竞争情报活动中人际网络构建的一般模型与聚类分析”中提出三种类型人际网络:两层结构的HIN,三层结构的HIN,基于业务需求的若干子网络集成的HIN[10]。

由于不同的企业其战略目标也不同,因此各企业建立的网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哪种网络模式,企业都应从自身需要出发。同时企业不应限于一种网络模式,可以根据各类网络模式的特点交叉使用。

2.3 识别结点和其拥有的主要知识 根据来源角度的不同,可将结点分为内部结点和外部结点,如表1[11]。结点即网络成员。任何网络成员的选取和识别都要有一定的依据,HIN作为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来源,必然要考虑企业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及企业构建人际网络的目标。

图6 网络结点识别顺序图

网络成员的识别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如图6。基本原则为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将企业视为一个结点,识别出与企业有关的各个结点;识别企业内部的网络成员。此时的网络成员仍可能为一个组织或部门。如有需要,可以对这一成员继续进行划分。

识别出网络成员后,要作进一步的判断:网络成员拥有的主要知识;哪些知识是企业所需要的;这些知识在企业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要如何获取这些知识。

2.4 确定联系 联系即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它构成了人际网络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正是基于彼此之间的联系,网络内的结点才能互相关联,发挥各自的作用。它是网络成员之间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流通的渠道。一旦联系断裂,势必会增加企业获取此方面信息的困难。

在经过确定网络模式、节点识别、确定联系等过程以后,即可形成HIN的社群图或对应的矩阵,进而可通过UCINET、GRADAP、RAJEK等SNA专用软件及MATLAB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的分析与处理。

2.5 网络分析、评价与优化 企业在构建人际情报网络过程中所识别出的结点或是联系,都是对企业当前所拥有的资源的一种客观描述,是其自然状态。然而,这种自然状态可能存在着缺陷,以致在信息的交流过程中出现效率低、时间长、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必须对建立起来的人际情报网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和优化,尽量简化网络,以达到通过较短的途径、用更少的时间获取更真实、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人际情报网络的分析和评价要有一定的标准:

a.网络规模。指网络中所包含的结点的数量。它是体现网络结构关系的重要变量,其大小会影响到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规模大意味着构成网络的成员数量多,因而其关系结构也更复杂。网络规模越大,企业所支出的成本可能越高,然而企业为维护人际情报网络的支出是有限度的,一旦超出其限度,建立人际情报网络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企业可建立与关键结点的联系,而不是维持企业拥有的所有联系。

b.与关键结点的关系。这里的关键结点有两层含义:网络中成为连接多个结点的桥梁,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企业极其关注的结点:例如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经销商等。在建立的网络中,企业若只能经过多个中间结点才能与关键结点建立联系,情报人员需要重新考虑,查看结点的设置是否合适,尽量缩短与关键结点的距离。

c.冗余度。包括结点的冗余和联系的冗余。冗余的存在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几点只是人际情报网络建立初期的判断标准,随着竞争情报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为维护与其他结点的联系所支出的成本、结点间信息的流动性,信息的价值等也应被纳入到评判标准中。

网络优化的方法主要有清除、整合。清除即将原有网络中的不必要存在的结点和联系清除,例如与同一结点中具有相似知识的多个成员有联系,此时可选择其中的关键成员作为唯一的联系对象;整合即将结点、联系进行合并。

2.6 人际网络的维护 人际情报网络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此,企业需要对变化了的人际情报网络进行维护。

企业的人际情报网络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和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因此对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应同时包含这两部分。

2.6.1 企业内部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田辉等在“竞争情报活动中人际网络应用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明确指出构建人际网络的诸多关键要素如软性因素、组织结构、技术、资源等[12]。在维护人际网络过程中应考虑这些因素。

a.企业高层领导树立正确的观念。人际网络的建设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和较高的成本,只有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这项工作才会顺利进行。同时,企业高层作为企业内部网络中的关键结点,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显著、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13]。企业高层领导的观念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高层领导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持对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支持,是人际网络维护的重要内容。

b.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我们强调全员参与。那么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制度建设是有效管理的基础和保障,而人际网络理论的较大缺失就在于缺乏对网络中的“结点”之间建立“联系”的驱动力的分析[12]。这种驱动力就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会促使企业员工更加注意对企业有关信息的收集,但不能保证信息能有效地在企业内部流动,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沟通机制,这种沟通必须是情报专业人员与员工的沟通,员工在获得情报人员的反馈后,在与外界的交流过程中,调整方向,有意识地去收集有关信息。

c.建设和维护相关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分析软件。基础设施是情报人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沟通与共享的保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须建设和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新技术和新工具对人际网络的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情报人员在维护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借助于这些技术和软件。

d.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从精神上影响员工的信息意识。弱关系力量强调人际情报网络的形成和扩展是依靠强关系力量建立和不断完善弱关系联系的过程。这种强关系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而且较易建立联系。而弱关系通常没有强关系作媒介,彼此之间要建立联系难度很大[9]。因此,在企业中建立起以信任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能更好地促使强关系去开拓新关系并使这种关系稳定性和信任感增强。

2.6.2 企业外部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a.通过为对方创造价值建立和维护人际情报网络。人际情报网络中结点间的联系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渠道。如果联系的一方只是单纯地从另一方获取而没有相应的付出,这种联系不会持久。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联系的一方必须为另一方创造价值。对于客户,企业只有提供较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进而收集到他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其他方面的真实意见,将其融入企业各项工作的改进之中。对于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亦如此,为对方创造价值有利于其与企业共享关于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信息和知识。

b.通过私人关系进行维护。企业在对外合作中,企业的员工可能和对方的员工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即使企业间的合作消失,也可以通过这种私人关系获取信息。人际情报网络中,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很多是通过私人关系建立的,因此对私人关系的维护有助于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

c.利用合作项目进行维护。高校和相关的知识团体,由于其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且与多个行业中的不同人员进行合作,对当前市场状况和行业等有着清楚的认识,因此,与他们维持联系,对企业掌握当前发展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立合作项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d.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和会议。行业协会是本行业企业的集合体。它会开展对本国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出版刊物,供企业和政府参考;它还会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组织会议等等。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和其会议,既可以与更多的企业建立联系,也可以搜集到行业相关信息。

3 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构建案例研究

下面,本文以某企业(简称A企业)为例,来说明人际网络构建的“四循环设计模式”在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

企业A是一家以生产自行车为主的合资企业,凭借一流的品质,一流的服务,其自主品牌的自行车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美、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的竞争,如何抓住市场,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何使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便成了企业A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A在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以构建有效的人际网络:

a.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本行业和本企业的“需求分析”。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企业A不满足于原有的单一的自行车型号,紧跟时代的需求,根据详细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确定企业需要生产的自行车产品;如果因为某些情况的变化需要调整产品,以满足“需求”。企业A利用“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1来进行“需求分析”。

企业A通过“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1推出了一系列自行车型号,包括轻便车、跑车、山地车、折叠车等多种型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也说明了这种“四循环模式”的合理性。

b.以“社会资本理论”、“结构洞理论”等模型共同确定“网络模式”。在前面的基础上,企业A首先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模型确定低层次的人际网络。但由于这种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结构洞理论”模型有利于企业找到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的企业节点,因而,在前面的基础上,企业A又充分利用“结构洞理论”模型构建更高一级的HIN。例如,企业A找到了某地区拥有更多市场控制优势的销售商B(这个销售商可能拥有更多分销商),则非常利于企业A打开这个地区的销售市场。

当以上两种模型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可结合包昌火等提出的模型来完善HIN,一般情况下,以上两种模型能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

在这一阶段需注意的是,应该将“需求分析”与“网络模式”的确定相结合,根据“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1完善人际网络的构建。

c.从内、外两个方面识别“结点”和其拥有的主要“知识”。虽然在前面的基础上建立了HIN,但是上面建立的HIN还是初步的,必须对已建立的HIN进行更进一步的识别,识别出不同类型的节点及HIN中的“关键节点”和“非关键节点”,并识别这些节点拥有的知识。

企业A在这个过程中,按照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的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的环境,识别节点。首先,企业A从外部入手,确定了当地内的若干供应商,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几个竞争对手,以及天津、北京等地的“领域专家”,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与政府相关人员加强联系等等。为了扩大市场以走多元化的道路,还识别并确定了若干投资商。

进而,从内部入手,识别并确定与主打品牌生产相关的企业内部节点,如工作团队、业务单元(注意:这些节点会随着时间和产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识别节点的基础上,对每个节点如供应商、竞争对手、领域专家、政府相关人员、投资商等外部节点,以及作团队、业务单元等企业内部节点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对这些节点拥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以为人际网络的最终确定打下基础。

在这一阶段,需要将“需求分析”与识别“节点”和拥有的“知识”相结合,并根据“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2来完善HIN。

d.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节点间的“联系”。在本阶段,企业A在“需求分析”、网络模式、节点识别等基础上,确定企业A与所有节点之间的联系,包括是否有联系、联系程度的大小(即权重)及联系的类型(间接联系或是直接联系),最终建立以企业A为中心的人际网络,包括以企业A为中心的外部HIN和企业A的内部HIN,如图7、图8所示。下面对以企业A为中心的外部HIN加以说明。在图7中,建立了企业A与供应商(原材料)、竞争对手、政府人员、投资商、销售商等节点的人际网络图。

图7 基于某种产品的A企业HIN网络(外部)

对于供应(原材料)关系而言,企业A建立了与供应商B、供应商C的联系,而通过供应商B的“人际关系”又建立了与供应商B1的联系,通过供应商C建立了与供应商C1、供应商C2的联系。这些间接关系不仅扩大了企业A的原材料供应能力,而且还降低了供应商的成本,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网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

图8 基于某种产品的A企业HIN网络(内部)

注:虚线表示该节点除与中心节点联系之外的联系

对于投资关系而言,企业A不仅建立了与投资商D的关系,而且还通过投资商D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与投资商D1、投资商D2的联系,有力地扩大了企业A的筹资范围,这对于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

对于销售关系而言,企业A建立了与销售商E、F的联系。由于销售商E的“人际关系”,企业A可以间接与销售商E1、E2、E3、E4联系;由于销售商F的“人际关系”,企业A间接与销售商F1、F2产生联系。由于销售商E、销售商F的“社会资本”优势及“结构洞”优势(包括“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可以大幅度地扩大企业A的销售。

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企业A建立了与竞争对手G1、竞争对手G2的竞合。竞合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A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因为只有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品牌、价格、市场占有率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必要的合作又将整个市场做大做强。

另外,对于企业来讲,还必须与政府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A建立了与政府相关人员的关系,这为企业A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奠定了基础。

e.HIN的分析与处理、评价和优化。在经过上述的网络模式、节点识别、确定联系等过程以后,便形成HIN的社群图或对应的矩阵,进而可通过相关软件(如UCINET、GRADAP、PAJEK等及MATLAB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的分析和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网络规模、关键结点、冗余度等对已建立的HIN网络的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并对HIN网络进行优化,最后得到优化了的HIN。

在这一阶段,应将“需求分析”与网络的“分析、评价和优化”相结合,并根据“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3来完善HIN的构建。

f.HIN网络的维护。因为建立好的HIN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HIN网络也会发生动态的变化,因此,必须对HIN网络的维护。对于HIN网络的维护应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维护。

在最后这一阶段,应将“需求分析”与HIN网络的“维护”有效结合,并根据“四循环”模式中的循环L4来完善人际网络。

4 企业构建人际情报网络时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关注人际网络的核心要素:人 人际网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在网络中,无论是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传播和利用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一旦人员缺失,整个网络也就不复存在,竞争情报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充分调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成功建立人际网络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内部,如何鼓励员工参与竞争情报活动成为构建人际网络的研究重点。为发挥这个群体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涉及企业高层领导的观念、企业文化建设、沟通、反馈与奖励制度等问题[14]。这一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2 企业内部关键结点的保护 企业内部关键结点是指在企业中掌握企业大量信息的人或者是具有关系优势的人。他们的作用对企业来讲是尤为重要的。一旦关键结点流失,整个网络可能会断裂。如图1中的结点a、b、c、d是通过结点d连接的,一旦d流失,结点a和结点b、c就失去了联系。

从反竞争情报的角度来讲,企业内部关键结点也是企业竞争对手等密切关注的焦点。因为他们掌握了企业大量的信息,一旦关键结点被竞争对手挖走,对企业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应是企业关注的问题。

4.3 网络规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根据结构空洞理论,竞争优势不仅源于资源优势,更源于关系优势,任何个人或组织,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与原本无关联的个人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的网络结构空洞越多,获得有价值情报的机会就越大[12]。企业在不断与原本无关联的个人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的过程中,网络规模是不断扩大的,此时企业需要考虑靠扩大网络规模所获取的信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与企业维护这个网络所需支出的成本之间的关系,一旦这种效益小于成本,一味的扩大网络规模只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4.4 重视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联系密切,信任度高,信息扩散的速度快。因此,理解并有效管理这种“影子”组织的非正式交流渠道和非正式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员工的周转率、加强差异化、提高企业内知识资源的利用率[8]。

4.5 遵循职业道德,利用合法手段收集信息 根据SCIP对竞争情报的定义,“合法性”是竞争情报活动的根基。竞争情报活动应遵循自身的职业道德。因而在建立人际网络的过程中,坚决避免利用各种非法手段建立与其他成员的联系、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HIN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忽视这些问题将给人际网络的构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进行人际网络构建必须重视这些问题。

5 结论和进一步的工作

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HIN的设计在人际情报网络构建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本文着重探讨了HIN的设计流程,提出了四循环设计模式,并重点探讨了HIN的维护,以及HIN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具体的企业进行了人际网络的构建的实证研究,以期这些工作能为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情报网络带来一些启示。

当然,对于企业来讲,由于面临的国家宏观环境、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给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的构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而,重视HIN网络的动态性、时效性、复杂性研究并利用相关理论(如复杂网络理论)将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这也是今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构建需要做的进一步工作。

收稿日期:2009-12-28 修回日期:2010-04-07

标签:;  ;  ;  ;  ;  

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建设研究_活动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