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绿色装配式建筑也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利用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所建造出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质量也更加规范。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所要使用的构件在工厂中进行生产,然后再运至施工现场,通过高效的、专业的连接方式进行建造,其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不会给工程周边地区的环境带来污染且建筑质量更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在国家大力倡导工业生产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绿色施工已经逐渐被建筑从业者们所熟知,与此同时,已有许多建筑项目管理者将绿色施工概念应用到施工管理活动中,并得到了不俗的管理成效和社会反响。但与此同时大多数管理者对绿色施工的理解相对单一,在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用上较为被动。在此背景下,积极研究节能优势突出的绿色施工技术,无疑是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成效的必然选择。
1装配式技术概述
装配式技术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定制预制的构件,并使用机械将其吊装并连接的施工方式,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将各种预制构件组成一个整体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的优势在于结构性好、节省人力、减少浪费、降低环境污染等,这种工业化的建筑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建筑工程项目耗费的材料、资源、人力、资金等,推进建筑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规模化产业发展。近年来,装配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升建筑结构性能、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2绿色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2.1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多以绿色材料为主。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材质较轻,实现了材料重量轻质化,不会给建筑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可以达到较好的防火效果、抗震效果、隔音效果且耐腐蚀性相对较好;将不同的构件进行组合与调整,使其可以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升建筑的性能,同时可以将材料的柔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利用其来提升抗震效果;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属于低导热性材料,因此可以更好实现建筑外墙的保温功能。绿色装配式材料不仅符合建筑质量的要求而且不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在建筑被拆除后还可以对材料进行二次利用,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2.2减少资源浪费
与装配式建造方式相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技术不仅要在外墙搭接建筑脚手架,而且需要搭设临时支撑,耗费大量的钢材以及木材,造成了模板、脚手架、施工用水等资源的大量消耗。建造装配式住宅制作需要预制构件,这些预制构件都是在预制工厂内流水线上生产的,能显著减少资源浪费,其一就是生产机器和模具可以循环利用,资源消耗极大地减少。其二是装配式住宅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完成预制构件吊装与连接这两个施工环节,极大地降低了模板和支撑的使用量。和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化施工可节水60%、节材20%、节能20%,建筑垃圾减少80%,脚手架、支撑架投入减少7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有效的提升生产率
绿色装配式建筑是利用在工厂中生产好的构件进行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在进行主体构件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来完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工的使用量,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雇佣成本。在进行整体安装施工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湿作业施工量,这样工程不会受到季节、温度的制约,使工程安排更加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3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进一步深化预制构件设计
3.1.1做好整体式楼板与支座连接处设计
在进行整体楼板与预制墙体施工之前,应在其水平方向上设置10mm的搭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避免连接处出现漏浆的情况。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整体楼板安装结束后出现漏浆与开裂情况,提升安装施工质量。
3.1.2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设计
在进行预制建筑设计方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的对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位置进行设计,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主,可以对内线管排布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交叉情况,尽可能的不给工程进度带来影响。
3.1.3合理的设计PC构件容易损坏的位置
在进行PC构件设计时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加有力,并重点关注容易出现损坏部位的设计,在此基础上避免构件在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开裂的情况,提升施工质量。
3.2与BIM技术相结合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与模拟仿真技术完成建模,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从而构建一个协同合作的平台。如果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装配式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实现向建筑信息化的跃进,极大地降低了项目管理的难度,实现了各个技术工种的协同工作,使信息的及时分享与交流成为了可能;与此同时,建筑团队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提升装配式技术流程的便利性,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
3.3做好装配式构件吊装与定位工作
3.3.1在进行装配式构件吊装的过程中,应准确的控制其垂直度
现阶段,在进行构件吊装作业时,经常会出现精度不高、浇筑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是无法保障斜撑调节精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吊装工程中没有对垂直度进行把控,导致出现偏差。因此,在进行构件吊装作业时,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作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垂直度,将误差控制在1mm左右,同时,还应做好薄弱部位的加固工作,在此基础上来确保构件安装的质量。
3.3.2确定螺栓位置
装配式构件在进行连接、固定与现浇时均是使用螺栓来完成的。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螺栓定位不准确、掉落或是拧不上等情况。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合理的选择螺栓位置,并做好试拧工作,明确螺栓尺寸是否与孔洞尺寸相对应,在满足所有要求后,再进行构件与现浇连接作业。
3.4合理的应用转换层施工技术
3.4.1合理的控制现浇结构层的标高与平整度
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架架设前不仅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测量人员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测量工作,在此基础上确保模架架设位置的准确度。在完成架设作业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并对底板、梁柱及围墙等部位的标高进行再次审核,在确定其准确度后进行正式的浇筑施工。
3.4.2有效的设置垫片位置,避免误差的出现
在进行装配式构件安装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垫片,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相关要求合理的设置垫片位置,避免垫片位置设置不准确情况的发生,以此来控制标高的位置,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公式对层高进行计算。在明确垫片位置后,应合理的控制施工过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或是倾倒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显著的节能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应将装配式技术积极推广到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过程中,在充分认清和利用装配式技术节能价值的基础上,采用全过程管理思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装配式技术价值,确保绿色施工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鹏里.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85-186.
[2]张鑫,隗鸢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19(6):68.
[3]李晴,李素蕾,吴广源,等.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9,38(13):47-50.
论文作者:周加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材料论文; 位置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