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继红小学 150000
摘 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话多并不见得有效,有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进行交流,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对方感受到被关爱。
关键词:教育 反思 尊重
一、期待学生成长
我们班的小畅是一个特别文静的小女孩,平时从不与同学交流,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我一直想找个机会鼓励她发言。一天的语文课上,机会终于来了,当我提出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小畅的目光注视着我,虽然没有举手,但是似乎能够回答问题,于是,我把她叫了起来,我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可她的脸色忽然暗了下来,目光变得游离,迟迟没有说话。我马上意识到我突如其来的问题使她受到了惊吓,我们面面相觑尴尬地站着,我马上笑容可掬地说:“没关系,坐下想想。”
之后的日子里,我从不主动叫她发言,因为那样会让她感到惶恐不安,她也从不举手发言,可她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着、想着……以后,我们经常通过日记交流,她那娟秀的字迹、优美的语句时时地打动我,虽然她在课堂上不爱表达,但是写作水平却是班级同学中的佼佼者,也许换一个角度去评价孩子她也是优秀的。一天她在日记里写道:“谢谢老师能宽容我、理解我、尊重我。”
是呀,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尊重他们吧,学会等待吧,让稚嫩的花朵慢慢绽放吧!
二、鼓励不同观点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声、绘声绘色的朗读声、小组合作的讨论声,可是,最近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我在教学第18课《慈母情深》的时候,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作者把“我的母亲”放在每一句话的后面,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崇敬与热爱之情,语气更加强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梁晓声要把‘我的母亲’放在每句话的最后呢?如果放在前面好不好呢?”我想学生一定会说:“放在最后表达出更强烈的语气,更加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可是,有一个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却说:“我认为把‘我的母亲’放在句子的前面更好,读起来更通顺,更能抒发自己的感情。”听到学生这样回答,我说:“你能够有自己的感悟,说明你用心思考了,老师尊重你的意见,看来你也具备了成为文学家的潜质。”
反思:我这样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也使课堂不至于机械、沉闷和格式化,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呼唤语文课堂中不同的“声音”。
三、尊重学生人格
午休期间,我照常在教室里组织学生扫除。背后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着“老师老师,他们打起来了”那熟悉的声音,我知道是我们班级出事了。我立刻来到操场上看到有一大帮人已围在那儿了,那架势就像是电影里看到的帮派间的“火拼”场面,远远地我也看到了我们班的一名男同学——小海也在其中。我先找到在场的几位学生仔细了解了整件事的经过。据那几位学生反映:小海是为了保护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晨晨不受其他班同学的欺负而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去找另一个班的学生进行“理论”的,只是到后来双方都互不相让,才会有这场面的发生。
但是,我知道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观察小海和晨晨同学的行为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我也发现了他们之间那种微妙的气氛——现在看来是属于青春期的萌动。小海总是主动接近晨晨,发本的时候、游戏的时候、开班会的时候、小组合作的时候他们总是在一起,作为班主任的我,联系种种迹象以及这件事的发生,我认为我应该在保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处理这件事。小海是个性很强的男生,唯有采取合适的方法与他沟通,否则的话势必会适得其反。
于是,在掌握了所有的动向后。我心平气和地把小海叫到了一间空的教室。在那里: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有的是朋友间的和谐;没有责备和鄙视,有的是关爱和尊重。我说:“现在我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可以当我是你朋友,今天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心里话,走出这扇门我就当没听过,但是必须是发自你内心的。那时我的态度是极其严肃而认真的。在沉静或是犹豫了片刻之后,小海终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讲给了我听,在这期间我只是静静地聆听着,并不时地用自己真诚的目光鼓励着这个早熟的“男子汉”。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做一个好老师就应该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成熟都较早,思想较为独立,遇事希望自己解决,希望老师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对待他们。单方面的责骂、过分的包办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指导学生对已出现的情感问题进行观念和行为的调整变得犹为重要。教师在处理某些敏感问题所表现的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文作者:张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小海论文; 学生论文; 放在论文; 自己的论文; 母亲论文; 老师论文; 这件事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