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民用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类型民用建筑如住宅、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等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民用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给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智能化技术以其结构上的复杂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检测上的定量性、运行上的智能性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民用建筑;智能化技术;运用实践
引言
随着时代科技和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大量应用到建筑领域,并以崭新的面貌和高新技术的格局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了“智能建筑”。在智能建筑中,大量的子系统都处于一个“系统集成”的综合管理下,对整个建筑物内的自控设备、通信系统、安保设施,进行集中调控,形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对民用建筑智能化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民用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具体运用,可以为我国未来民用建筑智能化技术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1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1.1全面监控
在民用建筑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对建筑运行的全方位监控。现代民用建筑,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民用建筑中,民用建筑所需要监控的点数是巨大的,传统监控模式只能按功能或专业来建立多个监控系统的模式已经难以很好的满足要求,智能化系统经过系统集成后,会将智能化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从物理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实现综合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对各子系统如: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PDS)、安防监控系统、火灾监控系统等实现对民用建筑的全面监控。[1]对建筑设备如电气配电设备、空调设备、水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监控;对各主要通道、入口、电梯轿厢、重要场所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安防监控;对园区、建筑或建筑内重要分区实施红外对射、玻璃破碎报警、门磁开关等安全设施;对建筑内各场所进行火灾烟雾、温度、火焰、空气等的探测监控等等。
1.2联动性强
智能化系统在建筑中运用,大大的增强了建筑的联动性,给建筑运营和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①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内的联动性:各建筑子系统本身有一定的联动性,可根据本系统监控的一些监控得到的信息作出一些手动或自动的联动,比如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可根据各建筑设备的状态和参数,做出节能运行、故障检修安排等联动;安防系统根据监控设备的信号,可做出报警等联动等等[2]。
②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间的联动性:通过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非常便利,如火灾报警探测器初次报警后,可马上通过附近安装的视频安防探头确认现场状况,尽快确认是火灾还是误报;安防子系统发现险情后,火警报警子系统可操作相关部位防火门关闭等等。[3]各子系统的联动性,以火警报警子系统和安防子系统的级别最高,这两个系统的设备不允许其它系统动作,允许监控状态。
2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原则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在很多方面对民用建筑产生较多的功能提升,在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应按照相关的原则来实施。①适用性原则:对不用类型的民用建筑或民用建筑中的不同功能区域,要采用不同的智能化设备和不同程度的系统集成。②先进性原则:智能化技术提倡采用先进、实用而可靠的新技术,不宜采用最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应采用先进、实用、成熟的主流技术。③开放性原则: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以便使不同厂家、不同子系统畅通的互联。④可靠性原则:智能化系统方案论证和选择产品时,应选择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短的产品,并采取实行可靠性盈余设计等措施[4]。⑤经济性原则:进行智能化系统建设中,无论是项目建设的论证,还是组织工程招标,都要仔细研究各子系统、各项设备的性能价格比,选择系统配置先进、硬件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的品牌。智能化系统应用时,需要对阶段性的应用效果做出良好的统计、分析,观察相关数据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了严重的事故和不足,要及时的做出良好的改善,为下一个阶段的工程任务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智能化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在原则的遵守上保持高度的关注。
3民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运用对策
3.1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和节能运行的运用
绿色建筑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技术,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智能化首先要满足绿色建筑各等级的要求,适当情况下,可以稍高于国家要求。比如供电设备选型方面,选用低噪音、低振动、低损耗的变压器和供电设备,选用低谐波、高光色、高效的照明光源和灯具,选用节能风机、节能水泵、节能电梯等动力设备,采用太阳能、分布式电源、地热等新能源系统等。建筑智能化系统对建筑的机电设备控制上除了功能性的考虑外,节能运行方式更是不可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对照明采用时间控制或采用智能照明系统,对水泵、空调风机等设置适宜的变频设备并采取按时按需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对电梯采取连控或群控等措施,[5]设置能源监控系统,将新能源产生的电能返回电网或直接使用等措施。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做经济核算,有的高效设备一次投资较高,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节能运行方式下能有效的降低损耗、提供高效服务,节能运行很快就能回收高出的初始投资,应采用高效设备。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很难实现复杂而宽广的控制,而且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建筑智能化则很方便的在集成平台上用少数的人力完成以上控制。
3.2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公共建筑的运用
共民用建筑类型广泛、功能多样,分为办公建筑、旅馆建筑、文化建筑、博物馆建筑、观演建筑、会展建筑、教育建筑、金融建筑、交通建筑、医疗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对各种类型的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均有很详细的规定。[6]有以上多种功能组合起来的公共建筑,应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设置不同内容的智能化子系统,有保密或安防等级不同的场所,应设置各自适宜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并在系统集成时设置好主次操作关系。绿色建筑和节能运行的要求,在大型民用公共建筑中,主要是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来实现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型系统或集散型控制系统对智能建筑的水、暖、电等设备和新能源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建筑能效监管系统采用分项和分类计量,对建筑中的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信息状态进行计量和分析,对季节性机电设备采取分季节开启,对阶段性机电设备阶段性控制,对多台机电设备组采用群控或连控措施,对负载率低的制冷设备、水泵等采用变频控制。
3.3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建筑的运用
住宅建筑与民用公共建筑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住宅建筑是一个有多个不同房屋产权的建筑,所以住宅小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区智能化,另一部分为住宅户内智能化。①社区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的配置应满足社区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需要,满足绿建节能的基础上主要是服务要求,安全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按要求设置完善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完善的信息设施系统,方便每户住宅的信息接入和安全防范。宜配置物业管理系统,可对每户智能化住宅进行信息发布和提醒沟通等[7]。②住宅户内智能化:住宅户内智能化是建筑智能化技术走入每个家庭、每个人身边的标志,很多智能化厂家和房产公司、互联网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住宅户内智能化基于物联网,将住宅内智能设备如智能安防设备、智能火灾报警探头、燃气报警、智能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空调等家庭动力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信号集成起来在统一的对话界面上控制操作,对话界面可能是一个设备,也可能是一个手机程序。通过统一的对话界面还可实现预约开关空调,预约煮饭,预约开关水电总开关,预约开关电灯、音乐,设置场景模式等。
3.4加强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创新运用
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原地不动”毫不改变式的发展模式早晚会被淘汰,整个社会每天都会发生新变化,要求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改变自己,不断地创新进取。[8]因此,加强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创新运用是促进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加强创新性的运用,有效地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水平。
结语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智能化的实施程度决定了整个建筑的信息化程度,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现代建筑企业在进行民用建筑建设时,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地提高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实际运用水平,扩大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实际运用范围。加强智能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创新运用是提高民用建筑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和质量的必要措施,对促进民用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稳.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70~71.
[2]傅永泉.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6(07):1~2.
[3]朱彬.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6):159.
[4]张平.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4):233~234.
[5]秦俭修.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价值工程,2014,33(23):139~140.
[6]黄伟长.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建筑知识,2017,37(12):59-60.
[7]谢勇平.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实践探讨[J].江西建材,2017(5):193.
[8]李涛.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整合运用实践[J].建筑知识,2016,36(11):52.
论文作者:殷发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建筑论文; 民用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子系统论文; 建筑智能化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