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分析_网络传播论文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分析_网络传播论文

关于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面论文,网络传播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同印刷媒体的出现开辟了新闻传播史的新纪元一样,被称作“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实现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方式。一个个由因特网创造的神话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尽管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正相关作用被人们清醒地看到并感受到,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样被人们屡屡提及。有学者甚至对此大加渲染,极言其危害,仿佛互联网是洪水猛兽,它会将人类现有的公平、正义、理性、秩序荡涤殆尽。

概括起来,对互联网或网络传播负面效应的认识有如下几种:

第一,互联网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新闻传播的不平等状况,甚至造成了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侵略。“所有大力鼓吹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网络世界的这些话语,都没有理解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世界上深深的不平等”。(注:阿芒·马特拉《传播全球化思想的由来》,《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4期。)

第二,网上信息的90%是英文,这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注:郭志等《世纪末的聚焦》第55页,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容忍某一语言吞并其他语言,无异于忍受某一民族的侵略和压迫。

第三,互联网的隐身功能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了绝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混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导致“网络恶梦”和“网络惊魂”,其结果是谁都不敢相信互联网了。

第四,网络经济的作用被夸大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和其他股市中与因特网相关的股票的暴跌就是证据。高科技股的飚升与历史上的投机热并无二致,所谓的“.com”经济和电子商务只不过是一个泡沫,早晚要破灭。

应当说,上述种种负效应都是客观存在的。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控制着网络信息传播的绝大部分资源,并因此而掌握、控制着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互联网上的绝大部分信息确实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网上论坛、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绝大部分网上活动也都是在用英文进行;网络传播的无序状态确实存在,对网上众多的信息人们既无法查明其来源,也无法验证其真伪;此外,互联网确实有泡沫,人们对它发展前景的忧虑也不是不无缘由的。……但是由此断言互联网是一种反理性、反正义的力量,它的负效应无法消除,是不科学的。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提示我们的那样,看问题不能止于浅表、止于现象,而应深入现象背后,探寻它的内在规律,分析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由此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以此观之就会发现,尽管网络传播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信息严重倾斜,一语独霸天下,极度混乱和泡沫现象,但它们毕竟是与网络这种新型媒体相伴而生的,是互联网发展初级阶段上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如印刷媒体的出现伴随着信息独占,大众化报纸的兴起伴随着无序状态一样,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如果无视这一点,一味夸大、渲染互联网的负面效应,甚至完全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解读它,将它“妖魔化”,从而对这场革命性变革产生抵触或抵制,那就大错特错了。

网络既然是媒体,那么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它必然会呈现出一般媒体所具有的共性。因此,从传播史的角度考察传媒演进、发展的过程,多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互联网共生现象的认识。

1.关于信息倾斜

传媒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哪个国家具备了这些条件,哪个国家就占有了新闻传播的优势。

以近代报业发展为例。近代报业虽然起源于德国、意大利、荷兰,但是它形成气候并初具规模却是在18-19世纪的英国。因为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它先于世界各国摆脱了封建限禁,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此后。它凭借自己在航海、贸易等方面的实力迅速崛起,很快压倒了那些“老牌”国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与此相应,它的报业也引领潮流,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18-19世纪,英国已经拥有了许多权威性的报纸,《泰晤士报》即为此中翘楚。19世纪40年代,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报业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电报的使用、海底电缆的铺设、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再次革新,打字机和照像制版技术的发明,使美国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英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后,美国在广播、电视、数字卫星等领域一路领先,占据着世界新闻传播业的制高点。

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如此。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电子数据传递系统,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特点,需要高投入、高产出。对此,一般的欠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是无力问鼎的,只有那些经济发展领先、技术手段完备、资金雄厚的国家才有可能担此重任。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拥有支撑网络发展的全部技术手段,它理应是最早开发并使用互联网的国家。诚然,掌握、控制了网络技术,也就相应地掌握、控制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相应地扩大了自己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而一方优势的扩大又是以另一方(或另几方)优势的缩小为前提的,这之中的确含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味道。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信息传播上的这种“倾斜”并不是或并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阴谋,而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报纸发展亦然。如果说“信息倾斜”或“信息侵略”的话,报纸发展初期的“倾斜”或“侵略”恐怕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在偌大的地球上,除了几个发达国家之外,今天被称作发展中国家的广大被压迫民族的声音是根本听不到的。只是到了后来,这些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民族经济发展起来,创办了自己的报刊,他们在世界上才拥有了话语权。

因此,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互联网,认识到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不能因为它是由我们意识形态的对立方——美国首先开发并使用的,就将它与资本主义的阴谋划等号。

2.关于语言独霸

诚如人们所言,网上信息的90%是英文,其他语种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重。但是,据此断言这是一种“侵略”,是“新式的殖民主义”,就值得商榷了。

笔者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绝大部分信息是英文信息,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首先,互联网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它是美国军方为防止苏联攻击其命令控制系统而研制开发的,后来才被运用到科研、教育、商业等民用项目上。既然它的产生是出于一种内在需要,而这种需要又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它自然只能使用本国语言。这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体现在互联网经营上。互联网不但是一种媒体,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形态(它提供商品服务)。与其他经济形态相同,它的运作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目前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主导地位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对网络供应商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才是其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高回报和高利润。而发展中国家的网络经济刚刚起步(有些国家尚未起步),电脑普及率不高,上网人数也很少,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对此投资商、开发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不过,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上网人数的增加,这种状况必然会发生改变。以中国为例,据统计,1999年中国网民是890万,预计今后的两年内,中国将有上千万人成为上网者。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西方国家的网络开发商、投资商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其结果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以中国消费者为对象的中文信息(再加上我们自己开发的中文网站)出现在互联网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美国人会出于某种目的在互联网上封杀中文或其他文字的信息,封杀中文或其他文字,就等于封杀了他自己的市场。

3.关于无序状态

正如人们所说,对互联网最具杀伤力的就是谣言和错误信息的泛滥。有人甚至预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这一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其结果是谁也不相信互联网了。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从历史上看,任何一种新媒体的诞生,都伴随着混乱和无序状态,都经历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的过程。这是一个规律。报纸的发展就是如此。

19世纪30年代,当报纸作为一种赢利性的大众媒体出现的时候,其混乱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便士报上充满了低级、庸俗、耸人听闻的东西,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谣言惑众。纽约《太阳报》关于科学家发现月球人的假报道就是其中之一。这篇报道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有翼能飞、状如蝙蝠的“月球人”形象,使成千上万的人信以为真,引起一场轰动。一些受雇于企业的报刊宣传代理人(公共关系人员的雏形)也步新闻记者的后尘,竭尽弄假、夸张之能事,为其老板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菲尔斯·巴纳姆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编造的神话是:某马戏团中的一位黑人女奴,100年前曾经养育过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结果,他为该马戏团带来每周上千美元的票房收入。在公关发展史上,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作“公众受愚弄时期”。

随着谎言的败露和公众的觉醒,业内人士开始检点自己的行为,一些有正义感的记者就此打出“说真话”的旗帜(如《纽约时报》记者艾维·李)。这之后(20世纪初期),报纸逐渐转向批判的立场,开始揭露一些企业、公司的阴暗面,从而掀起了美国新闻史上有名的“揭丑运动”。新闻界的形象由此而到得改善。报业进入正常发展状态之后,人们更是通过新闻公约和行业自律规范媒体的行为,无序状态逐渐得到控制。

互联网也是一种媒体,和报纸一样,它也必然经历由乱到治的过程。当然,互联网不是对报纸的重复,在现代社会中,它完全可以将由乱到治的过程大大缩短。所幸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了这方面的行动。例如欧美一些主要的网络公司正在参照过去对电影和电视台的内容进行评级的做法,积极筹划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因特网内容评级框架图,以求筛去网上过多的色情、暴力、仇恨言论、粗俗语言以及其他有害的内容。(注:杨雪梅《网络内容评级举步维艰》,《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6期。)在新加坡,有人组成了网络小组,专门在网上“公开辟谣”,后又发展到通过电子邮件以个人方式作直接交流,建立了一定的可信度。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引导和规范上。为了保证网络新闻的可靠性,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要求网络的新闻消息必须经政府认可专业人员发布。此外,一些国家还准备就网络实行专门立法,或制定有关国际公约。

除了严格的规范外,市场调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消费者调节,就是各网站声誉、信誉、美誉度的较量。在此较量中,必然会有一批声誉不好、可信度低的网站失去点击率,被淘汰出局;而剩下的网站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名誉。其结果,真实有益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虚假有害的内容将会越来越少。美国最近的一项关于互联网的调查表明,人们更愿意点击那些可信度高的网站,从中获取信息。“可信度最高的来自于广播网、有线电视台或全国性报纸设立的网站。像美国在线、网景和雅虎这样一些知名的因特网品牌比其他一些名气稍逊的网站的可信度高”。(注:见《参考消息》2000年6月28日。)总之,目前网络传播的无序状态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可以消除。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不能因噎废食。

4.关于泡沫现象

应当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前一时期的上涨确实有泡沫的成份,它的暴跌也是事实。但是由此断定纳斯达克已经崩盘了,网络经济没有前景了,这是不公允的。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美国人提出的概念),而新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人们对它感到新鲜,这种新鲜感会诱发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对它认识不足,这又容易出现期望值过高、投资过热的情形。期望值高于实际值时,便会出现泡沫,期望值与实际值的矛盾日渐突出时,就会产生泡沫破裂的现象。旧经济时代尚且有泡沫出现,如1929年美国经济的大萧条和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何况是刚诞生不久的网络经济呢?

再说,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出现,都要经历一个由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这是一个规律。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处于萌芽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具有其成熟阶段上的特征呢?因此,网络经济发展初期出现泡沫现象是正常的,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况且泡沫的破灭不一定是坏事。从近年看,它自然地调整了股市,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打消了人们对电子商务不切实际的期望,给股市上盲目跟进的热潮降了温。从长远看,股市乃至产业的调整将有助于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更加成熟。

尽管互联网(在其初级发展阶段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它远没有像学者们预期的那样实现传播权利的平等,但它毕竟代表了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如同光与电,融入其中,会有灼痛感,退而避之,又将永远与黑暗为伴。正如今年3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发展署(UNDP)常驻代表全球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虽然全球化有受害者,但并不是发展的敌人。极不平等世界的“主要受害者”并不是那些过于面临全球化的国家,而是被全球化所遗漏的那些国家。互联网是信息全球化的基础,对它的参与程度不同,其结果也完全不同。

这一点已经得到证实。被称为亚洲“网络小虎”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此外还有韩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通过放宽对通讯行业的限制,通过废除垄断,引进外资来满足便携电话、因特网发展的需求,从而带动了经济复苏,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新、马,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启动其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网络小虎”中不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两国,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在对通讯领域放宽管制和网络人才培养方面落后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因而导致信息通讯技术落后,网络普及率低,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因此,面对互联网和网络传播的严峻现实,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抓住网络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同时借鉴他国经验,制定出我们自己的“追赶战略”,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对此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议,例如中国的传媒应及早占据网络空间(由于语言文化的藩篱,有一部分空间是西方国家尚未占据的),发展汉语文化,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中文新闻与信息网络,并向世界扩展;对网络传播进行必要的规范,使那些混乱有害的信息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人提出管理本位的转移问题,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变单纯的管理为管理与服务并重,改变以前以控制为本位的管理模式;并提出政府有关部门不但要从财力物力上扶持互联网,还应在政策和体制上给网络传播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总之,经过萌芽期和初级阶段的探索和艰难跋涉,互联网在我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必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标签:;  ;  ;  ;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分析_网络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