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委奇
湖南省祁东县中医医院检验科 湖南衡阳 4216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都进行血液和骨髓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以及骨髓增生程度。结果:经血液和骨髓检验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多为增生程度明显减低或极度减低,对照组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计数明显减少,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价值高,能反映骨髓组织结构情况,有助于贫血的准确诊断。
关键词: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价值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其它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失以致红髓被脂肪髓代替、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起病和病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再障,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感染、贫血及出血。本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否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73岁,平均(41.56士2.56)岁,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观察组患者均符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3)一般无脾肿大,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4)排除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介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对照组40例为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平均(31.15士4.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1)患者穿刺前休息lOmin以消除紧张情绪,选择骼前或骼后为标本取材部位,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麻醉,在无菌操作下行骨髓穿刺术,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而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后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针刺骨质,阻力感消失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固定穿刺针,拔出针芯放入无菌盘,接上干燥的注射器,适当力量抽吸骨髓液,抽吸0.1~0.2 ml骨髓液,将骨髓液涂于玻片上,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随即抽吸骨髓液后旁开1 cm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组织做骨髓活检,常用的方法是环切针活检法,切针套针顶端有一缺口为针螺旋形侧刀,装在针芯上,穿入骨质后拔出针芯,待装上延长器,后插入针芯,以顺时针方向向下旋转,转入1~1.5 cm后,以顺时针方向向上旋转后拔出穿刺针。将针芯拔出,周探针从套针的末端进入,小心将标本推至洁净的玻片上,采用75ml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加40%甲醛20m1和5m1冰醋酸将骨髓组织块固定,固定30~60 m in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及染色处理。取患者肘静脉血2m1进行抗凝、轻微摇匀。应用血涂片进行瑞士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抽取骨髓当天抽取外周血行外周血常规检查。
1.2.2注意事项((1)术前需要做凝血时间检查,操作器械中,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保持干燥,以免发生溶血,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因摆动过大而折断;抽吸骨髓液时小宜过多,避免
在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影响细胞计数分类和有核细胞增生度的判断。抽取骨髓和涂片要迅速,以免凝固。需同时作周围血涂片,以作对照。骨髓活检的绝对禁忌证少见,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不宜做骨髓穿刺,有严重出血的血友病禁忌做骨髓穿刺。若为了明确诊断疾病需要做骨髓活检时,穿刺后必须局部压迫止血5~lOmin,对晚期妊娠的妇女慎做骨髓穿刺。(3)操作完毕后用纱布按压针孔1~2 m in并加压固定,嘱患者静卧休息。
1.3疗效判断标准[2]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标准:依据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检查结果中有核细胞越多,说明骨髓细胞增生程度越高。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5级:I级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0.5~2.0):1;II级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5~12):1;III级为骨髓增生活跃,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6~32):1;IV级为骨髓增生减低,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35~70):1;V级为骨髓增生极度减低,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100I300):1。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外周血常规分析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各项血细胞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再障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既有血红蛋白减少、又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贫血、感染、发热以及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出血点等。再障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再障,遗传性再障根治的方法为骨髓移植,获得性再障需要区分病因,70%~80%的患者患病原因与免疫机制有关。再障发生骨髓衰竭的程度以及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均影响着临床症状表现的轻重,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症候群。出血症状多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以及皮肤紫瘫等,早期内脏出血较少,育龄女性的出血症状还表现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再障患者就诊时多呈中、重度贫血,呈进行性加重,可表现为头晕、乏力、耳鸣、心悸、气短等,基本与其他疾病贫血症状相似。而以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再障较为少见,发生感染主要取决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速度和程度,感染致病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细菌,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包括口腔、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和会阴肛门周围等。近年来因感染导致再障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治疗上比较棘手[3]。
再障患者的体格检查中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出血的相应体征,通常无胸骨压痛、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现黄疸多是因肝炎相关再障导致,若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表现上述这些体征常提示为其他疾病而非再障[4]。不少再障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均不明显,一般在就诊过程中常规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通过血常规被发现。
再障的诊断中包括实验室检查、免疫功能检测、骨髓象、骨髓活检等,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价值,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再障患者的骨髓抽吸顺利,呈稀水样或油状,若骨髓干抽需注意骨髓纤维化、其他血液病以及骨髓转移瘤等。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对大多数山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出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诊断线索。所有再障患者均应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以评价骨髓造血功能。
综上所述,再生障患者经常规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经骨髓检验显示骨髓增生程度减低或极度减低。可见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价值高,能反映骨髓组织结构情况,有助于贫血的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治疗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6-160.
[2]刘芳,毋小玉.骨髓检验在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印.中国农村卫生,2014,(27):399-400.
[3]刘思恒,彭贤贵.156例涂片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话检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3266-3267.
[4]井丽萍,张风辛.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巳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9):625-627.
论文作者:邓委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骨髓论文; 患者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细胞论文; 再障论文; 血细胞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