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 55000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规划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但城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尧节约水资源,就需要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中,不仅可以减少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本,还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概念;具体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生态环保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逐渐被应用。运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够摆脱传统不顾自然规律的盲目设计的初级阶段,尊重自然和规律,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存水系统尧用水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尧雨洪现象的发生,大大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了生态破坏。而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当雨水过多时,可以有效的吸收雨水,并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好的适应了气候环境的变化,进而实现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此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应用,还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些自然灾害,同时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指导下,还能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治理水平,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提高人们生活空间的健康性。传统的建设理念,不仅没有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而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不仅能够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能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复,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 规划风景园林中的雨水收集系统
风景园林应当注重规划,并设计好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构建绿地生态水渠来提高风景园林的雨水积蓄能力。根据地形条件丰富水区类型,提高雨水收集能力,实现继续净化一体化发展,可以改造利用截洪沟,使其成为多种功能兼具的生态水渠,有助于及时收纳雨水。在行人较多的路面上,可以设计渗透区,科学规划,并安装净化设备,实现雨水的净化,有助于提高渗透其的整体美观程度,根据路面铺设相同颜色的砖块来符合美观。选择渗透性铺装,根据风景园林的功能以及人流量进行科学设计,人行道上进行运用铺装渗透,美观实用并能够按摩脚底。
2.2 建立雨水储存系统
建立风景园林中的雨水储存系统,根据海绵城市概念,在降水量较大的区域科学的设计雨水储存系统,提升雨水的存积量,有效实现雨水资源再次循环。通过结合风景园林的场地与功能,进行科学设计,遵循海绵城市科学理念,设计人工湖,人工湖的溢流口高于常水位,保障游玩者的便捷性,以及雨水蓄积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风景,园林中植被需要灌溉的要求,设计地下储水设备,满足便捷性灌溉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在风景园林中,人迹稀少的高地上设置雨水储存系统,利用水压进行灌溉,减少电力。
2.3 建立雨水净化系统
根据海绵城市理论,建立雨水净化系统,循环利用地下水。通过构建科学的雨水净化,有助于实现雨水的合理净化,通过雨水净化进行科学渗透,有助于分离不同的水质,进而将水引入不同的设备中,能够做到科学性的人工湿地净化。构建科学的人工湿地净化,将未渗透的土壤与水进行一级净化,去除杂质,对于经过土壤的雨水,经过一级净化和重复性的二次进化。
2.4生态景观格局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的作用下必须优化生态系统状况,做好景观生态分析,做好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整个生态体系的空间结构。通过这一格局设计,保障人和自然的良好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事实上,要想建设良好的生态雨水调蓄系统,就要参考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解决好雨水问题。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 4 个角度出发:(1)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置安全格局,做好范围区域的设置,进行良好的引导工作。(2)按照景观的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分辨高级安全格局、中级安全格局和低级安全格局等。(3)按照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科学设置空间结构,判别潜在径流方向与通道、汇水与蓄水区域、洪涝灾害风险区域等重要控制点。(4)通过重要控制点,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构建区域生态雨洪调蓄系统。
2.5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要以节约水资源尧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而且要根据园林场地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园林道路进行规划时,可以利用环路网的设计形式,使道路面积逐渐降低。与此同时,基于海绵城市理论下,要采用间隔绿化带的方法,而且要注意绿化带的面积要与排水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最好采用野下凹式绿化带设计冶方式,这样当遇到大雨天气,就可以使雨水流入下凹绿化带中,大大提升了雨水的渗透性。另外,在对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过程中,还要对路面材料的选择加以重视,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而且还要确保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渗水功能。一般来说,在进行园林路面规划时,会应用很多渗水性良好的生态铺装材料。例如,多孔混凝土尧草皮砖等[2]。在规划路面时,都会留有一定的空间,进行草皮的填充。尤其是碎石尧木屑等一些疏松粒料等,由于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道路的建设中。但是这些材料的附着性比较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在进行规划园林道路中,一般都会采用多孔混凝土,来提升道路的渗水性,有效防止了路面雨水积存等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规划风景园林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可以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园林绿地进和园林湿地的规划设计中,还可以在风景园林公园及园林道路的等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有利于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128-131.
[2] 宋琼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7(5):246.
论文作者:秦礼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理论论文; 生态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格局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