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骨科 辽宁 鞍山11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关键词]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34-02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腰椎自然退化的生理过程,随着个人年龄的增长、长期过度的活动以及超负荷的承载,腰椎也会逐渐老化,形成腰椎退行性疾病【1】。其临床主要以下腰椎的退变为主,患者可以表现出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以及腰背肌无力等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保守康复治疗得到缓解,而在保守治疗无法解决的状况下则可选择手术治疗。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因此我院对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整合术(lumbar posterolateral fusion, LPF)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为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TLIF组)和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LPF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排除多节段腰椎退行病变、术前合并有骨折、感染、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手术部位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TLIF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LPF组患者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选用汉化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调查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融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中ODI调查表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处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及旅游10个方面的内容,每个问题均有6个选项,以0—5分作为评分标准,满分为0—5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VAS评分法以10cm横线作为标尺,标记0—10作为刻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且难以忍受,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标尺上进行标记。
1.2.2手术方法 所在患者均采用气管进行全身麻醉,取俯卧位,于胸部后正中处做一纵向切口,将需要手术节段的棘突、椎板以及小关节突充分暴露,先在融合节段的两侧置入四枚椎弓根螺钉,再进行减压操作。①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TLIF组);取椎板咬骨钳去除患侧椎间孔后侧上下关节突关节面以及周围的增生组织,暴露出椎间盘进行常规切除,随后对终板软骨进行搔刮,直至软骨渗血,再经椎间孔置入填充有自体骨和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运用C臂机透视内固定位置,确认位置准确后逐层缝合切口。②腰椎后外侧融合术(LPF组):暴露融合节段并切除部分或全部椎板,取椎板咬骨钳去除两侧小关节突的表面软骨,并将椎板凿成鱼鳞状,暴露松质骨面,将已民除的棘突、椎板等做成的细小颗粒碎骨置入两侧横突和关节突之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上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则采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详见图1.
2.1两组患者ODI以及VAS评定结果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ODI评分以及VAS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两患者术前ODI评分以及腰腿部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两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中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进行评定和比较,基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均属于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腰椎融合术,其中腰椎后个侧融合术(即PLF)是最简便的单纯腰椎融合术,临床多使用椎弓根内固定,作为维持脊柱初始稳定性的必要条件,这种方式有利于为植骨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国外研究结果显示【3-5】,经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患者与未加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患者相比,其患者在两年内的生活质量并无明显差异,但前者其腰背病痛的症状和程度均较后者明显减轻,由此表明,内固定融合术在维持脊柱稳定的基础上,能减少植入骨融合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融合率。但后外侧融合其生建部位仅限于脊柱后方,在生物力学理论中显得并不科学,也不符合相关的力学要求,并且有研究结果表明,后外侧融合后,椎板减压对其初始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由此,一种新型的三维固定椎体间融合术应运而生,即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临床多称之为TLIF。TLIF在PLF的基础上,改变了其重建部位的局限性,在手术过程中增加了对前柱的固定,满足了生物力学的要求,并可在术中对椎间孔进行间接减压的操作。同时,在手术过程中,TLIF可有效避免因打开椎管而造成对神经根的过度牵拉,避免了对脊髓圆锥和马尾的牵拉,其在脊柱后方的切除范围也较PLF明显缩小,可保留较多的脊柱周围附件和软组织,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6-8】,上述手术过程中的改良可使术后TLIF患者的并发症较PLF患者明显减少。但目前临床对不同融合术的探讨大多局限于并发症和生物力学方面,对其融合率、断钉以及患者术后疼痛、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较少。因此针对上述两种手术方法,我院对其患者资料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经本研究比较分析,TLIF和PLF患者术后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能较术前有明显降低,但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则明显低于LPF组患者,表明TLIF手术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这可能与术中切除范围小,周围组织保留较多有密切关系。而在融合率方面,TLIF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另外,根据对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的随访和比较现实,两种术式均可明显改善术前的不良症状,但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这可能与TLIF三维固定的方式有关。
由此,我们认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度、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选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吕艳伟,田伟,刘亚军,等北京地区18岁以上人群腰椎退行性疾病患病率及分布特征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0):1042-1047
[2]王洪立,姜建元。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6):590-593
[3]Kimura H,Shikata J,Odate S,et al.Risk Factors for Cage Retropulsion After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alysis of 1070 Cases[J].Spine,2012,37(13):1164-1169
[4]Lindley EM, McBeth ZL,Henry SE,et al. Retrograde Ejaculation After Anterior Lumbar Spine Surgery[J].Spine,2012,37(20):1785-1789.
[5]Beutler WJ,Peppelman WC,DiMarco LA.The da Vinci Robotic Surgical Assisted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Case Report[J].Spine,2013,38(4):356-363.
[6]Beutler WJ,Peppelman WC,DiMarco LA.The da Vinci Robotic Surgical Assisted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Case Report[J].Spine,2013,38(4):356-363
[7]蒋西嘉,徐南伟,周栋。后路和经椎问孔人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师进行杂志,2010,33(35):59-61
[8]丁文元,张剑刚,申勇,等。经椎间孔人路与经后方人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1,3(1):11-17
论文作者:王洪义, 屠冠军 通讯作者, 高明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性疾病论文; 椎体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