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传统文化中多元化与一元化特性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传统文化论文,化与论文,特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
文化的定义有多种多样,但广泛接受的定义为:文化是同一群体对信仰、习俗、价值 观念、行为进行交流、学习并代代相传的总的积累。在不同的生态或自然环境下,不同 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在一个国家推崇的文化到另一 个国家可能就是被丢弃的。自从加拿大交际媒体学家M.Mcluhan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中首次提出地球村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世界变得越来 越小,时空不再能隔离或保护哪一个国家或群体,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个千 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下必须交流,必须相互依赖。生活在地球村上的居民都希 望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球的经济贸易中获益,都希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们渴望 和平和发展,但不希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和平。这就向地球村的人们提出了挑战,为迎 接这一挑战,我们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学会如何友好相处,解决相互间矛盾 ,所以了解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建立国与国之间关系,解决不同文化之间 矛盾的基本要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她受儒家思想影响,带有农业文化特征 。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美国如果从第一批登陆北美大陆或独立时期算起,是一个年轻的 国家。实际上,美国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两个民族在历史的演变中沉淀了各 自独特的文化,多元化和一元化是两种文化的集中表现。
2.历史渊源的不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早跨越大西洋海岸之首批殖民者带到新大陆的是16世纪盛行 的英国的价值观,英国的法律体系和商业基本规则。后来很快就掀起了一股移民潮,大 批的移民从西欧、东欧、亚洲、非洲、南美洲涌向美国。到上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大萧 条时期,移民人数有所减少,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数目又迅速增加。据统计8.7%的美 国人出生在其他国家。来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把自己称为是 美国人,把美国说成是自己的家。所以美国常常被比喻为一个“大熔炉”,“一盘色拉 ”。美国的移民政策形成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早期移民者为了摆脱英国的控制,在一块 陌生的、未开发的处女地生存下来,靠拼搏、抗争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形成了自由、平 等、自我的价值观。几个世纪过去了,这种价值观仍然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带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美国人也保留着各自的文化特性,使美国人的生活呈多元化而独具特色。
中国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早在原始社会,因农 耕的需要,人们按照血缘关系,建立了部落,中国人为家庭和部落做出巨大牺牲。个人 忠顺于家庭、家庭忠顺于部落、部落忠顺于皇帝是中国一元文化的起源。从汉代起,中 国文化受孔子思想的支配,其精髓是“仁”和“礼”,“仁”是人心,“礼”是社会对 人们的行为规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构成了人 们普遍遵守的道德标准和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使社会达到“和合”。可以说孔子 文化是人际关系的文化,为求得和谐,社会中每个人要“克己复礼”,牺牲个人利益, 把自己融入大家庭和集体,一致、同一、和谐是中国一元文化的特点。
3.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两者对立。在圣 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并给予对自然的支配权,主宰万物,利用自然满足人类 的需求。因此产生了人与自然相对分立,人要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择手段利用自然 。为征服自然,人类要不断学习、探索自然奥秘,使其为人类服务。天人相分决定了美 国人的一切二分观念,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抽象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和是非分明、非 此即彼的推理方式,决定了美国人直率、简单、富有冒险精神的性格。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以类和之,天人和一也”(董仲舒) ,“天人感应”。“天”指自然,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 ,顺天则昌,逆天则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充分说明“天时、地利、人和”的重 要性。几千年来,人们在各个方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在思想意 识、思维方式及言语行为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平衡、求和谐和知觉上的直觉观。比 如,中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中医的功效,就是把追求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和谐、协调 ,个人身心与整个环境相适应作为进入自由境界的目标。
4.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7世纪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说:每一个体都是独特的、特别的、完全不同于其他的 ,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受此影响,所有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都来自于个体。在基 督教统治的西方社会主张为个体而牺牲:即使是单独的灵魂,即使他没有亲邻,只要他 自为地享受到上帝,那他就还是幸福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突出个体,主张个性解 放,个性自由。美国人的多元文化表现在对个人主义的崇拜,宽泛地讲,个人主义是他 们的信条。正如本杰明所说:“上帝帮助自助者。”(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体现与别人的差异,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独辟 蹊径,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意志,他们“人各有身,身各自由”,各开其口,各行其是 ,崇尚抗争。
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倡导集体主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的时候 ,个人利益可以牺牲。离开集体,个人就失去意义,成绩归功于集体和他人的帮助,集 体主义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之境界的标准。孔子思想中的“八途”——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道出了“平天下”是个人修养 的终极目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求“克己守道”,“谦虚谨慎”,“与集体或领导 保持一致”,不要“锋芒毕露”,在解决矛盾时,往往采用“万事以和为贵”的思维方 式。
5.平等与等级制
美国多元文化相互适应,相互吸取经验,但它们从未丧失自我,依附它类文化,而是 平等、完整地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因为平等和个人主义一样,是美国人崇尚的 价值观,从政府组织到社会关系,无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宗教等,人人平等。 美国的“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我们认为以下诸点乃是不言而喻的公理:人类生来 平等;造物主赋予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即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政府应 通过法律和教育保证实现这些权利。政治上人人有选举权,公司里雇主与雇员平等;家 庭中,各成员平等,对父母长辈可直呼其名,与之争斗;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平等,师 生关系就是朋友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元化表现在中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上,受孔子思想的影响,人们服从 权威和长上,“敬”和“孝”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君臣、父子、兄弟、男女有别,以下 敬上,以卑敬尊,这样才能达到天下“和合”。在古代,人们敬仰的最高权威是皇帝, 是天子,当民的要“顺”,这也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权势”或“主从”关 系在中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一生的努力常常是为了获得一个令人尊敬和值得炫耀 的身份和地位,评论一个人的价值,往往看其社会地位。
6.中为西用与西为中用
当今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通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经济高度全球化,使全球性 的时空紧缩,改革与开放、交流与合作使中西方文化受到了碰撞和交融。美国的价值观 和思维方式使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难 于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迫使美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到东方文化中去寻找真谛。 许多西方人崇拜孔子,学习中国儒家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借鉴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观和世界观。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而且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人们在衣、 食、住、行,工作、休闲、交往等各个方面无不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存在,在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文化取向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转变为以契约合同关系进行交往;从“官本位”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注重发挥个 人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主从等级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利,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一元化文 化取向朝多元化文化取向转变。
7.实践跨文化交际
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进步使地球村的居民意识到人们正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 、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接触文化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跨文化交际既充满机遇又充满 挑战,谁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把握主动,谁的成功机会就大。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成功实践 跨文化交际的保证,除外语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外,Ruben提出了七种能力:1)向对方 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2)对对方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的 能力;3)最大程度地了解对方的个性的能力;4)移情能力;5)应付不同情况的灵活机动 能力;6)基于合理准确评估对方要求的轮流交谈的交互能力;7)从容不迫地应对新的、 陌生的环境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有:回避不熟悉的人或事物;有意降低不 确定性;交际目的多样性;心理定势与偏见;滥用权力;文化冲击和民族自我中心主义 。作为地球村的现代人,应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取向,加强跨文化意识,学会 文化适应,避免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解释和评价不同文化的人的行为,做到对文化差异 的理解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