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内涵与发展特征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内容及发展特征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省论文,特征论文,青少年学生论文,意识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 (2000)03—0105—06

一、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兴起了对人的现代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其一是采用调查方法,比较不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社会成员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探讨现代人应具备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特征。如美国心理学家英克尔斯对智利、阿根廷、以色列、尼日利亚和孟加拉6国约6000人进行的跨文化研究, 以及卡尔等人对巴西和墨西哥两国1300多人的调查,这些研究在大量经验事实基础上概括出了现代人应具有的行为特征。其二是根据对人性的理论设想,进行现代人的心理特征的推断,这类研究以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最为突出,如弗罗姆认为,现代化的人应具备:注重现实的能力,对生活热爱、自信、遵守纪律、发展自我想象力等21项人格特征。两种类型的研究,分别从不同方面加深了人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与理解,唤起了对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我国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早期有台湾学者杨国枢等人关于中国人人格现代化的研究,经过10年追踪研究,他们发现,在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变的过程中,个人现代性受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且人的现代性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特征,它涉及人格的整个内容。近年来,部分学者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众的现代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民众具有某些与社会现代化极不相适应的观念。

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研究者对人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探讨现代化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个性与行为特征,这种研究对人的现代化历程无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然而,现代化本身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存在统一固定的模式,对现代化的不同理解可能影响人的现代社会行为与心理特点,甚至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与态度取向。因此,有必要对人的现代意识的水平、内容及发展变化的过程与特征作深入的研究。

广东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人尤其是广东青少年的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他们的现代意识特点及发展状况无疑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人的现代化过程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抽取广东省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生,采用问卷测查方式,对他们的现代化意识的内容及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广东省境内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学校间选择了669名初中、高中、 大学的青年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城区:初中103人、高中93人; 乡镇:初中139人,高中115人;广州市内大学110人、广东市外大学109人。

2.研究材料

采用开放问卷方式,让被试尽可能准确地写出自己对现代化的认识以及现代化将对社会与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结果从内容与特征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其中内容维度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和教育五个方面;特征维度包括:价值取向(包含现代化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客观性(现代化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公正性(自身直接相关与自身间接相关)。每个项目的得分为该项目总次数与被试之比。

1.初中、高中、大学生现代意识的内容比较

表1表明,对现代化的内容,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在科技、 环境及教育三个方面认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现代化包含政治、经济现代化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这种结果显示,作为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方面,即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青少年已有充分的认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增加,这种意识有显著提高。

表1不同阶段青少年学生现代意识内容比较(

±s)

政治 经济 科技环境

初中

1.02±0.40

1.11±0.54

1.70±1.23

2.83±1.00

高中

1.51±0.45

1.31±0.55

2.7±1.202.07±1.36

大学

1.92±0.91

2.79±1.07

2.69±1.33

1.64±1.03

F检验 4.137*

11.13** 1.689 2.087

教育

初中

0.9±0.38

高中

0.80±0.43

大学

1.05±0.39

F检验 0.761

*P<0.05,**P<0.01,***P<0.001下同)

2.初中、高中、大学生现代意识的特征比较

表2 不同阶段青少年学生现代意识特征比较(

±s)

价值取向

客观性

正面 负面 物质 精神

初中9.82±3.000.85±0.48

8.24±3.41 2.43±0.23

高中11.59±5.27

0.57±0.57

6.55±3.88 4.40±3.01

大学14.93±4.13

1.16±0.20

12.00±0.290

3.14±2.93

F检验

2.171

3.310*

4.823**4.147

T检验 4.61** 4.11**

公正性

直接间接

初中6.48±3.70

4.22±1.60

高中6.46±3.32

5.62±2.27

大学8.08±4.63

6.73±2.57

F检验 0.3473.314*

T检验2.06*

表2揭示,青少年学生对现代化的认识, 在关于现代化的负面作用,现代化的物质方面的影响及现代化涉及的与个体自身间接相关社会变化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现代化的正面作用、现代化的精神方面的影响及现代化涉及的与个体直接相关的社会变革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现代化的负面作用及现代化的物质方面的变化两个方面,大学生水平最高,高中生水平最低;其他几个方面,表现为大学生水平最高,初中生水平最低。显然,到了大学阶段,青少年学生对现代化的认识有了突出的质的变化。另一方面,相互之间差异,在价值取向与客观性两维度内达极显著差异;公正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社会环境(城乡之间)对青少年学生现代意识的影响

(1)不同社会环境对学生现代意识内容的影响

表3 不同环境学生现代意识内容比较(

±s)

政治 经济 科技

城区中学生 1.37±0.59

1.23±0.62

3.06±1.19

乡镇中学生 1.16±0.35

1.20±0.48

1.34±0.68

广州市内大学生

1.64±0.85

3.24±1.07

3.52±1.14

广州市外大学生

1.30±1.00

2.18±0.88

1.57±0.33

F检验

2.578

9.614** 7.180**

环境教育

城区中学生 3.45±0.70

1.10±0.34

乡镇中学生 1.46±0.67

0.61±0.28

广州市内大学生

4.38±0.63

1.62±0.27

广州市外大学生

0.66±0.29

1.01±0.57

F检验

9.349**

3.365*

表3表明,不同社会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在现代化的经济、科技、环境三个方面达极显著水平;在教育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广州市内大学生在各个方面水平最高;另外,不同环境的青少年学生都认识到现代化对政治的要求,将政治现代化视为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2)不同社会环境对学生现代意识特征的影响

表4 不同环境学生现代意识特征的比较

±s

价值取向客观性

正面 负面 物质

城区中学生 14.49±2.78

0.71±0.64

10.34±2.44

乡镇中学生 7.58±1.750.49±0.32

4.44±1.33

广州市内大学生

16.78±2.34

0.66±0.05

12.54±1.45

广州市外大学生

12.47±5.20

1.29±0.26

11.18±4.58

F检验 12.86**2.012

15.095***

客观性 公正性

精神 直接 间接

城区中学生 4.85±2.63

9.53±1.945.682.31

乡镇中学生 2.42±1.32

4.05±1.283.93±1.04

广州市内大学生

4.31±0.89

11.33±1.59

5.51±1.16

广州市外大学生

1.58±1.00

3.75±3.348.35±3.30

F检验

3.655 21.191** 3.934*

结果显示,不同生活环境的青少年学生的现代意识特征在现代化的正面作用、现代化的物质方面的变化以及现代化对个体直接相关的事物影响三个方面达极显著差异,但是对现代化的负面作用,青少年学生认识水平普遍较低而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1.青少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内容分析

现代化无疑是一场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应涉及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看,现代化包括了:1.民族生存;2.集团之间融洽与和谐;3.经济上自给自足;4.消灭饥饿、贫困和营养不良;5.教育;6.文化上的“独立自主”等诸多方面,显然,前两个要素是政治性的,中间属于经济范畴,后面两个则是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在我们看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应包括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表现为物质生产水平现代化、政治制度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及人们思想行为现代化等多个层次的内容。在社会现代化的诸多层次之间,因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生活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最终而言,社会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状况将决定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与方向。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的现代化意识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环境、教育五大方面,而且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都有显著的变化,其中对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的认识出现极显著的年龄差异,而对于科技、环境、教育三个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政治与经济的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方面,已深得青少年认同,青少年学生的现代化认识内容是基本正确和合理的。此外,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受教育程度对他们的现代化意识内容有较大影响,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的现代化意识内容的经济、科技、环境、教育等几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现代化意识与现代化社会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一方面,现代化意识影响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又决定现代化的意识,在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二者之间,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2.青少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发展特征

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一直比较缓慢,这固然与近代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战火、政治运动及人口众多等客观因素有密切关系,但从主观方面加以分析,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普遍具有的害怕改革、崇尚古人、不善于接受新的生产方式与新观念、缺乏效能感与反抗精神以及对权威过分顺从等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意识是影响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原因。

现代化意识作为指导人们现代化实践活动的直接内部推动力,决定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与发展方向,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他们的现代化意识发展特征,将对我国现代化的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从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现代化的客观性及现代化公平性三个维度上考察了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其现代化意识的发展呈现出这样几个鲜明特征:

(1 )青少年学生普遍肯定社会现代化对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的正面效果,并随年龄增加、生活环境的变化及所受教育的影响,青少年也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某些负面影响,表现出青少年对社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认识略显片面,经历了一个由正面作用向正、反双重作用的认识发展过程。本研究调查表明,初中、高中、大学生对现代化的正面作用有较高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并不受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表现较浓重的理想色彩。对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不仅各年龄学生普遍认识水平不高,而且受个体生活环境与所受教育影响很大,即使到大学阶段,青少年对现代化的负面作用仍然认识不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注重正面教育有关。

(2 )青少年学生重视社会现代化在物质方面的变化而轻视现代化对个体精神层面的影响。研究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对社会现代化在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影响,认识存在较大差异,普遍注重现代化在物质方面的作用,而且这种注重程度随个体年龄增加而增大。对现代化在精神层面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也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受个体生活环境与受教育程度影响较大。

(3 )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现代化的认识偏重于与自身直接相关的社会变化而忽视与自身间接相关的社会变化。初中、高中学生对社会现代化的意识,往往局限于与自身直接相关的社会变革,进入大学,他们才逐渐考察那些与自身间接相关的社会变化,这反映青少年对社会现代化的认识显失公正,有一个自我中心倾向朝客观标准转化的过程。

3.青少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者英格尔斯认为人的现代性受教育、工作职业经验、与大众传媒的接触程度、个体家庭环境及社会有组织的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也发现个体受教育程度与类型及个体的生活经历,如都市生活经历与科层组织中的职业活动经验是影响个体现代化意识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现代化意识,首先应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这是促进他们现代化意识发展的基础。不过,教育对现代化的影响并不是无条件的,研究表明,只有那些现代化认识内容及采用现代化方式提供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如果教育内容、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教育氛围沉默是很难让学生产生现代性意识的倾向。因此,人的意识的现代化亦取决于教育的现代化。其次,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加强与大众传媒的接触,这是促进他们的现代意识发展的条件。青少年现代意识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接触的信息具有单向性造成的,因此让他们与报纸、电视、收音机、电影等大众传媒经常性接触,为他们提供各种正、反信息能有效地培植和加强他们的现代性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且在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同时,青少年也在进行广义的社会学习,这些现代的信息及其组织方式能够对接触的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另外,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参与现代科层组织机构活动的机会,这是培养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是影响其现代化意识的重视因素,因此,为他们提供现代化的科层机构活动将加速其现代意识的发展。

五、小结

1.青少年学生的现代化意识从内容上分析,可分为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环境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五大方面。

2.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现代化的认识主要注意现代化的正面作用,忽略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3.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现代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影响,有重视物质现代化而对精神现代化认识不足的特征。

4.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偏重于与自身直接相关的社会变化,对与自身间接相关的社会变革缺乏必要的认识。

收稿日期:2000—03—15

标签:;  ;  ;  

广东省青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内涵与发展特征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