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情能力的培养论文_叶仪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情能力的培养论文_叶仪嫣

厦门实验中学 361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教学在从小培育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重把握好语文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小学时代就打下牢固的阅读基础。同时近年来儿童的共情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知识,更要从小帮助小学生建立这种共情的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培养小学生共情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其共情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共情能力;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开始学习知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其中小学语文教育在小学生三观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情是包含社会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概念,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个体对于其他人的情绪做出的适当理解和反应。共情能力也是一个人情绪智力的也就是情商的重要表现,应该从每个人刚开始广泛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培养其共情的能力。共情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抑制攻击性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小学生中培养共情能力的重要性

•1.1培养共情能力可以引导孩子走向积极向上的人生之路

•共情的本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是个体对他人内心世界感受的换位体验过程,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的孩子就在很多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感受并理解别人的情绪。好的共情能力可以引导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交往中积极主动,病因为根基,在其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从社会角度上来说,拥有共情能力的孩子在将来的社会中会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因素,因为其在各种环境下可以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及他人之所及,规范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也可以为社会带来示范效应。

•1.2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帮其建立较好的心理状态

•由于我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很多小学生家里都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孩子在家长的眼中都是最娇宠的宝贝,在家庭教育当中得到了来自父母长辈过多的关注和照顾,久而久之很多孩子无形之中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这在孩子的长远发展中是很不利的,会导致孩子难以培养和建立起感恩之心和同理心。通过在学校课堂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孩子的共情能力可以改变孩子们的这种心态,从小就让其学会关心、呵护生变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在其长大后走入社会也更能热心社会事业、帮助他人,积极向上地生活。

•1.3培养共情能力可以抑制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帮助其调控自身情绪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与陌生人交往的时间不长,而且其天性顽劣,活泼好动,在和同学交流、游戏时容易表现出攻击性的一面,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不能找到有效的办法加以制止改正,则对其将来的人生成长道路是颇为不利的。在一些教育学者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孩子的共情能力和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认为,孩子的共情能力与其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共情能力越强的孩子其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就越强,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共情能力

•2.1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共情能力

•老师可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课文阅读方式来帮助学生培育共情能力,诸如诵读、默读、品读等等。诵读法主要运用于那些抒情性的文章或者诗歌,主要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学习,主要的目的是领悟作者写作时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们融入到作家所处的境界中,学会换位思考的,以此来达到共情教育的能力。品读法就是可以教会学生尝试运用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来阅读文本,而不需要拘泥于探究作者的想法,属于开发性的阅读方式。当然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较高年级的学生,较高年级的学生们有一定的阅读经历和情感基础,可以尝试这种阅读方式。此外,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默读某些课文2-3遍,仔细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并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领同学们进行思考,当这些阅读方式能够被同学们掌握时,学生们就初步具备了一些基本共情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够学会理智分析,站在各种角度将事情看得全面、客观,然后做出理智、文明的判断和选择。

•2.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的“学”,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天花乱坠的讲解,而学生们的参与感较低,并没有能够真正领域文本信息。培养共情能力,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所学故事的人物或者情节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的时候,让学生讨论“你体会到英子的哪些变化”。其次,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们广泛的参与到课文学习中,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来在角色扮演朗读的过程中,学会生们就如同身临其境般,可以更为准确地感受到每个角色的思想感情,达到共情教育的目的。

•2.3结合生活实际迁移共情能力

文章来源于生活,无论是高年级孩子还是低年级孩子,对于生活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体验。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做类比体验,迁移共情能力。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一课时,让孩子将文中妈妈的形象同自己的妈妈做对比,以唤起孩子对母亲的那份感激与爱。

2.4 适当扩展学生阅读面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还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上,还用改注重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本的方式,让学生自行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提升其阅读面和知识面,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包容心,摒弃其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共情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文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才智,2019(24):15.

•[2]武江红.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68-69.

•[3]高冬梅.以读促写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19):23-24.

论文作者:叶仪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情能力的培养论文_叶仪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