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缺陷及其改进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入产出论文,中国论文,路径论文,缺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投入产出工作在中国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投入产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进入大发展时期。最早的投入产出表就是由原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参加编制的中国第一张实物投入产出表——1973年实物表。在马宾先生的倡导下,当时的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国家统计局要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1987年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在中国投入产出历史上书写下难忘的一笔。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早期,所以对编表的理论产生了分歧。究竟是编制反映物质产品的投入产出表,还是要编制与大多数国家一致的包括第三产业、包括非物质产品的投入产出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编制的投入产出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同时又能区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以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了理论上的争论。为此得到联合国统计司的赞赏:向东可以和以苏联为首的计划经济国家的投入产出相比较,向西可以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投入产出相比较,同时也为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核算资料转换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工具。
自1987年开展全国第一次投入产出调查以来,20多年过去了,我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有了很大进步,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逢2、逢7年份开展投入产出专项调查,编制投入产出基准表;逢0、逢5年份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构成调查,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近年来,国家统计局还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完成了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4个年份的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工作。
投入产出工作在地区、部门和企业层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地区层面,国家统计局原局长张塞率先在山西开始编制全国第一张地区投入产出表,接着黑龙江、天津、河北等省市相继编制了地区投入产出表,至今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区市统计局都开展了投入产出核算工作,部分计划单列市统计局和部分省会城市统计局也与国家统计局同步编制了当地的投入产出基准表。在部门层面,兵器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当时也编制了部门投入产出表。在企业层面,20世纪60年代鞍钢成为第一家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企业,之后在一大批投入产出工作者的推动下,100多个企业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已故李秉全研究员在推动企业投入产出表研制方面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投入产出核算在政策制定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1989年中国市场疲软、财政困难,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当时国家统计局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和预测,向国务院郑重提出追加投资、调整操作力度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决策部门的认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再如1992年价格改革,国家统计局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石油、木材等十几种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几个价格改革方案,为国务院推进价格全面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投入产出表在社会各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陈锡康研究员主持的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研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应用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生产率投入产出研究、教育投入产出研究、中国—日本间投入产出研究、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研究等都推动了投入产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投入产出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投入产出研究人员最多的国家。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投入产出课程,有些分布在统计系、经济系、工程系,有些分布在数学系等。
二、现阶段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流程及部分特点
遵照国办发[1987]18号文件,逢2、逢7年份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基准表。迄今为止,我国可获得的最新投入产出表为《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1]故本文以它为例,来说明现阶段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流程及部分特点。
(一)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流程
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编制流程如下:
1.计算各产品部门的生产者价格总产出;
2.按照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构成;
3.计算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
4.计算各最终使用项及其构成;
5.进行数据平衡与修订;
6.扣除流通费用,编制生产者价格投入产出表。
(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分特点
1.编表价格。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采用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编制,它等于购买者价格减去流通费用(包括批发零售附加费和运输费)。
2.进口和出口商品价格。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进口商品价格采用到岸价格加关税,出口商品采用离岸价格(一种购买者价格)扣除流通费用。商品进出口构成数据利用海关商品贸易统计资料编制,其中,扣减了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和出口,考虑了来料加工装配出口的加工费。服务进出口构成数据主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有关资料加工计算。
3.废品废料部门的含义。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废品废料”部门所涵盖的范围与以往年份有所不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中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二是投入产出核算中传统的废品废料部分。各部分的核算方法不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部分,核算方法与其他工业部门相同;投入产出核算中传统的废品废料部分,总投入构成中的中间投入为零,增加值等于其销售值,增加值构成只包括营业盈余一项,其价值等于增加值。
4.电力部门总产出。由于现行的电力供应企业总产值统计中包括购电成本,因此,与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相比,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列中,对本部门的中间投入包括了购电成本。
5.居民自有住房服务。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将居民自有住房服务视为一种物业管理活动,计入房地产业。
6.城镇居民对建筑业的消费支出。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城镇居民对建筑业的消费支出主要指居民住房装潢支出,属于建筑装饰活动,计入建筑业。
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中间使用部门提供的服务。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中间使用部门提供的服务主要指行业性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提供的服务活动,如各类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工商会、企业间联合组织、企业经理联合组织、综合性联合会、联谊会等的活动。
8.农林牧渔业营业盈余。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将农林牧渔业营业盈余作为混合收入的一部分,计入相应的劳动者报酬项中。
9.增加值数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增加值合计与2007年生产法GDP核算数据略有差异,主要是由进口关税处理方法不同、保险服务分摊、废品废料部门的特殊处理等因素引起的。
10.最终使用数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合计扣除进口后与2007年支出法GDP核算数据略有不同,主要是因进口关税、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的处理方法等不同。
三、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缺陷
从上述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分特点中可以看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不断改进投入产出调查方法和编表方法,中国投入产出核算人员不断进行着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中国投入产出核算工作也处于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然而,由于中国政府统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加上中国投入产出核算工作自身的不足,中国的投入产出核算仍然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不应回避。
(一)中国政府统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刚刚统一了城乡划分标准。但是,中国政府统计还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体系。2010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2]。与国家统计局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3]类似,该目录是在联合国统计司推荐给各国采用的《主产品分类》(CPC)[4]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由于考虑了我国各政府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等现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与联合国统计司推荐给各国采用的《主产品分类》(CPC)和《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4]分别都有不尽相同之处。
目前,在中国政府的统计中,各专业统计在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上均未实现一致化。规范统一的产品分类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基础统计数据的采集,比如,城乡住户调查中实施的产品分类、国际比较项目中实行的产品分类和支出法GDP核算中采用的产品分类在粗细程度等方面就相去甚远,而投入产出核算中采取的部门分类与工业统计中采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小类也不能完全对应。
了解一点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的人都知道,支出法GDP核算是分产品进行的,而生产法GDP核算是针对不同的国民经济产业或行业进行的。由于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体系,加之各自选取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目前我国生产法GDP核算和支出法GDP核算的数据结果就难以相互验证,更难以把生产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核算出的GDP数据结果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010年3月,笔者之一邱琼有幸拜访了世界著名的统计学家、加拿大统计局资深投入产出核算专家尤素夫·M·思蒂奇(Siddiqi)先生。在逐一解答了中方关心的几个问题后,思蒂奇先生强调,在编制供给使用表时,加拿大统计局特别注重对生产、中间消耗、最终需求采用统一的产品分类,并依数据情况采用特定的方法。加拿大统计局按联合国统计司推荐的方法,先编制出长方形的供给使用表,然后用它推导出对称的投入产出表,以便用于建模分析。这样,加拿大统计局的投入产出表与供给使用表二者都能起到协调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出的GDP的框架作用。
思蒂奇先生还告诉邱琼,在加拿大统计局供给使用核算中,产出和增加值采用基本价格,中间消耗和最终消费支出以购买者价格计算,供给使用表通过购买者价格达到平衡。关于产业活动单位的划分,加拿大统计局遵循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该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几乎相同。加拿大供给使用核算等各项相关调查的调查对象都是产业活动单位。通过与在加拿大统计局工作的来自中国的职员交谈,邱琼了解到,加拿大统计局6 000余名工作人员中,约有5000人从事调查工作,其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部分人只要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块简单的工作即可,少数大师负责构建整个统计的方法制度,以此确保了加拿大统计工作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而在我国,各项统计制度往往由相关业务处制定,然后报统计设计管理司批复即可执行,尚缺乏对各项调查问卷本身质量及其可操作性的后续评估以及对各项调查之间协调性情况的评估,整个政府统计还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二)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缺陷
在中国政府统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背景下,我国的投入产出核算还没能采取同联合国统计司所推荐的或加拿大统计局所采用的一样的部门分类、价格体系、调查对象、调查方案设计、编表方法和分析方法,尽管借鉴了日本投入产出表的某些编制方法,但也不及日本投入产出核算工作的规范和细致。目前,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缺陷如下:
1.部门分类。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所不同,投入产出表一般采用产品部门分类,即以产品为对象,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产品用途相同、消耗结构相同、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若干种产品组成一个产品部门,根据产品部门的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个产品部门的货物或服务要同时满足三个基本相同的条件比较困难,因而在实际操作时,只能根据某种货物或服务符合某一个基本相同条件而划归为同一个产品部门,而对符合另一个基本相同条件的其他货物或服务则划归为另一个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采用的产品部门分类,真正实现了按货物或服务的属性归类,因而产品部门是产品的“纯”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GB/T4754-2002)[5],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划分为135个产品部门。
那么,我国投入产出表采用的产品部门分类是“纯”产品部门吗?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例,实际情况是,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划分为同一个产品部门,批发和零售业划分为同一个产品部门,银行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划分为同一个产品部门,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物业管理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其他房地产活动)等行业都分别划归同一个产品部门。虽说是因受制于基础数据质量不得已而为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划分的产品部门不够“纯”,它们并非都是只提供某一种产品(货物或服务)的“纯”部门。同时在部门划分时对生产范围的界定、与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一致化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中国的投入产出核算还存在分类粗及数据缺口的问题,分机构部门数据不完整。比如,加拿大2005年投入产出表最细的工作表(W)所包含的分类[6]为:303个产业分类,172个最终使用分类,727个商品分类;日本2005年投入产出基本表的公布部门为:520个产品部门(行)×407个产业部门(列);而中国公布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最细的部门划分是:135产品部门×135产品部门。在“纯”部门假定下,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即使用表),未能测算贵重物品的获得减处置项,同时尚未测算服务于住户的非营利机构的消费支出,我国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也尚未区分为政府对集体的支出和政府对个人的支出。
2.编表价格。如前所述,我国投入产出表采用的编表价格是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7]与我国国民核算的价格相同,它等于购买者价格减去流通费用(包括批发零售附加费和运输费),与国际通行的基本价格不同,与SNA推荐的不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也不同。根据1993年版SNA[4]:
基本价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其他生产税-其他生产补贴+生产者支付的运输费+营业盈余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不含不可抵扣增值税的产品税-产品补贴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购买者支付的运输费+批发和零售贸易流通费
由此可见,我国GDP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所采用的生产者价格比1993年版SNA中阐述的生产者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这一部分,比1993年版SNA推荐的基本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其他产品税减补贴这两部分。从GDP核算角度看,由于我国的生产者价格包含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所有其他各项产品税减补贴,那么,我们按我国的生产者价格计算出的GDP比按国际通行的基本价格计算出的相应GDP就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其他产品税减补贴这两部分。而目前我国总体上对企业征税较重,尤其是对烟、酒等产品税很高的行业,按我国的生产者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将高出采用基本价格核算出的增加值40%以上,这部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与国际上大部分采用基本价格的国家核算出的相应行业的增加值数据相比,其可比性很差,进而夸大了我国经济总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高估了我国经济发展成果,影响到我国GDP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并让我们承担了本不应由我国承担的由超出的那部分税收计入GDP所引致的多出的相应部分的国际会费等负担。
从投入产出核算角度看,由于我国的生产者价格包含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其他产品税减补贴这两部分,它同样比1993年版SNA中阐述的生产者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这一部分,比1993年版SNA推荐的基本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其他产品税减补贴这两部分。根据我国现行的增值税条例,我国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各类型企业所征收的增值税税率是不尽相同的,而产品税仅对部分特殊行业征收。这样,以我国现行生产者价格编制出的投入产出表就比采用1993年SNA推荐的生产者价格和基本价格编制出的投入产出表都不同程度地远离企业乃至各行业和经济体的真实结构,对研究和分析各种经济问题,特别是投入产出分析所擅长的经济结构问题,进行各项政策模拟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这是因为,以我国采用的生产者价格编制出的投入产出表较大程度地扭曲了我国经济体的中间投入即消耗结构,降低了所编制投入产出表的价值,影响着用户对各产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另一方面,从基本价格出发到通过购买者价格达到平衡,比起我国从生产者价格加上应交增值税到购买者价格、再从购买者价格减去流通费用回到生产者价格而言,对于广大用户及投入产出工作者来说都更容易理解。
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开展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不变价核算数据缺失。虽然2010年3月出版了《中国1992-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及分析》[8]一书,但它主要是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成果而体现,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编制的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相比,由于我们当前可依靠的价格指数严重不足,该资料不免凭借一些经验判断编制而成,缺乏规范性和透明性。
3.调查对象。我国基础统计的调查对象是法人企业。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其基础统计的调查对象均为产业活动单位;即使在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都按产业活动单位进行调查。联合国统计司国民核算专家维特·吴(VU)先生、OECD投入产出核算专家、国际投入产出学会副主席郭杰民(GUO)先生、加拿大统计局著名的资深投入产出核算专家尤素夫·M·思蒂奇先生都一致认为,如果调查不是直接针对产业活动单位开展的,则用户难以利用该调查资料作出有关预测,比如产出和生产力的预测等。
在现实中,一个法人企业常常包含不止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如果不加以区分调查,或者仅仅简单地把它们假定为只提供一种产品的“纯”部门,势必难以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更难以利用这种调查资料进行预测和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前面提到,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银行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物业管理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其他房地产活动)等行业都分别划归为一个产品部门,那么基于这种粗略的部门划分所进行的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而得到的资料在多大程度上能用于作出有关预测和分析?
4.调查方案设计。《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方案》设计了投入产出基层调查表共52张,涉及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单位)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活动的投入构成,企业期间费用,运输费、差旅费、办公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包装费、研究与开发费构成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等调查内容。该方案制定了工业和建筑业企业材料使用目录,增设了反映地区流入流出的调查内容,在《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细化了投入产出部门分类特别是服务业的部门分类,并在重点调查单位的选点布置中较大程度地增加了服务业调查单位。
但是,我国的投入产出调查对减轻被调查对象的负担考虑不够。那些被抽中需要既填报投入构成又填报期间费用的大型企业的负担是很重的,而小型企业的统计力量明显不足以填报内容多、指标细、技术难度大的投入产出调查表。同时,全国性的调查方案下发较晚,被调查企业不能提前做准备,前期投入产出调查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再者,投入产出调查和工业成本费用调查这两种调查数据不能相互衔接、配套和支撑。还有,原材料的分解及归类困难,分类方式过多又增加难度;城市公共交通业、管道运输业、仓储业、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众多服务业填同一种表,调查单位的许多数据资料由于没有对应项,只能填入其他项,势必影响对许多行业的结构分析。此外,对各省区市而言,流入流出的数据难以把握。
5.编表方法。自1987年以来,逢2、逢7的年份国家统计局开展全国投入产出专项调查,编制国家的投入产出基本表;逢0、逢5的年份,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等有关数据,编制国家的投入产出简表。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生产法GDP为准的,投入产出核算分别以生产法GDP及其分行业增加值、支出法GDP各构成项数值作为它的控制数,主要起到细化GDP核算、为GDP核算提供一些比例系数以及服务于宏观经济分析等的作用,其编制方法不同于加拿大、美国等采用的、联合国统计司所推荐的、先编制出长方形的供给使用表然后用它推导出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尚不能起到协调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的框架作用。与此同时,编表方法不尽规范,编表过程不够透明,数据处理程序5年一变,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常有变动,这些都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质量和功能造成了影响。
6.分析应用。我国现行的投入产出核算分析应用薄弱。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核算人员有限,主要从事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设计、布置及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开展投入产出分析应用工作。现有投入产出分析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部分投入产出研究人员进行。然而,国家统计局乃至中国目前都缺少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论问题的思考,对投入产出分析自身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思路和特点,投入产出方法的长处和限制等,都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计算层面上而缺少测算前的必要解释。
四、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改进路径
根据《2008年版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9],供给表和使用表是编制投入产出表必须的第一步,而它们自身不论是作为分析工具还是数据质量控制的工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供给表和使用表最初编制时,它们不太可能是平衡的;到后来它们逐步平衡,才消除了生产法测算的GDP与支出法测算的GDP的差异。只有供给表和使用表才能够提供充分严格的框架来消除在测算整个经济中的货物和服务流量时的差异,确保这两种计算GDP的方法得到同样的数据。也就是说,供给使用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的基本框架,是检验来自不同渠道统计数据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匹配性的重要工具。
从概念上说,有可能编制一套供给使用表,中间消耗只有一个总数,而使用表则体现每种产品有多少作为中间消耗使用了,但没有进一步的细节。这种形式的供给使用表不管是作为一个编制成果还是分析工具,都没有什么价值。供给使用表和此后的投入产出表都需要进一步介绍产品在经济中的使用以及和生产产品的单位的联系,这就是定义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真正动机,即理想的产业活动单位只生产来自投入产出表的产品分组中的一种产品。当然,这并非要求它们必须一一对应,目前许多国家的供给使用表中,产品组比生产单位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单位生产非常多的产品,例如,一家鞋类制造厂,它可能制造凉鞋、运动鞋、制式的靴子和流行的鞋子,这样就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每种类型的鞋都规定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认为,在积极推动国家统计局构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计有机框架的前提下,我国的投入产出核算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部门分类
我们首先亟须研究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在设计2012年投入产出调查方案时,力争提供出投入产出部门分类与《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联合国统计司推荐采用的《主产品分类》(CPC)和《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针对我国生产、中间消耗、最终需求的现状,逐步制定出一个统一的与《主产品分类》(CPC)和《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协调一致的投入产出核算的产业和产品部门分类,并把规范统一的产业和产品部门分类广泛应用于基础统计数据的收集工作中。
(二)核算价格
我们应抓紧研究中国目前的税制状况,看看我国能否采用国际通行的基本价格计算国内产出和GDP?如本文第三部分所述,如果继续沿用我国目前采用的生产者价格,那么对GDP核算而言,必将夸大我国经济总体的生产成果,并让我们承担本不应由我国承担的由超出的那部分税收计入GDP所引致的多出的相应部分的国际会费等负担。对投入产出核算而言,我们编制出的投入产出表必将扭曲我国的生产结构,不利于用它来对我国各产业及经济总体生产活动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现阶段,我们的投入产出核算首先应该与SNA推荐的生产者价格接轨,以避免因计入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所带来的生产结构及经济结构上的这部分偏差。这一点可以通过按不含应交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计算投入产出各产品部门总产出,减去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投入,使得投入产出各产品部门不含应交增值税的增加值得以实现。在梳理清楚我国的税收制度后,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接轨的意义,以推动我国税制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我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基本价格进行投入产出核算和GDP核算,以期准确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和生产成果,并在国际社会承担相应的义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调查对象
我们还应深入分析我国的统计制度、统计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利用我国每5年开展一次投入产出调查的机会,以弥补我国常规统计的调查对象为法人企业的缺陷,并积极推动我国开展产业活动单位调查及产品价值量调查。在近期从试编供给使用表的实际工作出发,可以用一些“准产业活动单位”的假定来折中处理。这些单位必须能够提供按价值量统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数据,而产品的分类不一定非常细,可先选择200余种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产品(货物或服务)。具体而言,对于农业,行业分类暂不细化,但要选取若干种主要的农产品,这些产品的选取可以参照目前农业统计中列出的几种重要的农作物统计的情况,并且还要有这些产品的一些价格和存货信息。
对于工业,如果短期内工业统计方法难以改变,必须要增加工业产品价值量统计的信息。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目前可以提供按工业小类统计的工业产值,我们可以暂时认可工业小类就是目前能达到的“准产业活动单位”,但要求工业产值中同时提供产品的价值,包括主要产品、半成品和其他部分(对外加工费等)的价值。对小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还可以假定它们分别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但同样要求它们在提供产值数据的同时也提供具体产品的价值量。
对于建筑业和服务业来说,鉴于这些部门经济活动复杂,已不能继续沿用以前的一个企业即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假定了。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公司,可以借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做法,按照最终产品的结构,填报不同产品的产值和相应的产品使用情况。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单位),还继续沿用以前的假定方法来处理。
此外,在产业和产品规范分类前提下,中间消耗产品的调查,投资品(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数据的调查,以及消费数据的调查等,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总之,我们在设计投入产出调查表的时候,应该就我们要达到的调查目的统筹考虑,增强针对性,亦即我们要充分利用投入产出专项调查的机会,摸清楚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尽可能弥补我国常规统计调查对象还不是产业活动单位的缺陷。
(四)调查方案设计和编表方法
当务之急,我们要做好投入产出调查的试点工作,在《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力争改进《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方案》,使我们的投入产出调查方案能充分考虑到现行企业会计统计现状,使企业会计或统计人员易理解、易填报,以增强调查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简化代码分类,以方便基层填报,从源头上保证调查数据和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好投入产出调查与工业成本费用调查、企业“一套表”等专业统计的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以实现投入产出调查和专业统计调查的有机结合,使之既能为开展供给使用核算提供比较充足的基础资料,保证供给使用核算数据质量,又能综合运用其他调查资料和行政记录,降低被调查对象的负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一些技术假定,由供给使用表推算出对称型的投入产出表,使投入产出账户的核算框架功能和经济分析功能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五)学习研究
我们还要深入学习《2008年版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关于供给使用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积极研究中国基础统计的实际,同时密切跟踪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供给使用核算的实践及发展情况,并借助国际技术援助合作项目中国际专家的力量,分阶段逐步开展我国的供给使用核算工作,最终促成我国编制的供给使用表及投入产出表能够起到协调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的框架作用,为准确分析预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格局提供更加全面、详细而可靠的数据基础。与此同时,增强我们的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能力。
有人说,国民经济核算很难,是社会经济统计的“象牙塔”;更有人说,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难的。笔者认为,这些话既对也不全对。对在它反映了我国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性以及投入产出核算工作本身就很难的事实,不全对在于它忽略了我们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投入产出核算工作者主观上存在的不足。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勇于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完善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重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分析我国投入产出核算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缺陷及影响,进而探索出有效的改进途径,以期推动我国投入产出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促使它更好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及发展变化状况,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提供可比性更强、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持。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建议,笔者已做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标签:国家统计局论文; 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论文; 投入产出表论文;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加拿大经济论文; 分类数据论文; 企业编制论文; 国家统一论文; 统计调查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建筑论文; 统一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