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论文_陈晓燕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论文_陈晓燕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半年,月经量、子宫体积及痛经程度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月经量,缓解痛经所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098-02

子宫腺肌病属于良性病理变化,它是因子宫内膜腺体等出现于子宫肌层所致,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妇科疾病,其中绝经前期女性是高发人群。该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变大、经量上升以及痛经明显等症状[1]。临床中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切除子宫、激素疗法等手段。然而上述治疗措施会使患者的生育功能、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受到影响,再加上上述手段也存在治疗不完全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本研究选择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7.24±2.3岁;36例生育,11例未孕,3例流产;痛经史:3~ 22年,平均病程:6.85±1.10年。入选标准:①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上升及贫血等症状;②彩超、MRI以及腹腔镜等检查方式确诊着;③未发现恶性肿瘤者;④有生育要求者;⑤药物等手段治疗效果较差者;⑥同意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10mg安定(生产单位:东北制药;批准文号:H21022887)进行治疗。手术于经期第三周左右实施。取仰卧位,于右侧腹股沟处实施局麻,选择右侧股动脉位置实施穿刺,采用DSA造影仪检查子宫体积、血管分布等方面。栓塞术前,肌注10mg吗啡(生产单位:东北制药;批准文号:H20013351)进行治疗。利用导管将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与对比剂的混合液进行推注,手术结束后二次造影观察效果。手术完成后,将导管拔出并实施止血处理。术后,注意观察右下肢情况并将其制动12h,同时行抗炎、镇吐等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月经量;②子宫体积;③经期;④痛经程度评分:采用 VAS 量表进行评分(0~10分),分数越高提示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月经量等指标分析

治疗前,月经量、月经周期、经期分别为(54.8±5.3)nl、(32.4±2.6)d、(8.0±0.8)d;治疗后,分别为(20.9±1.5)nl、(32.5±2.5)d、(6.0±0.7)d;治疗前后,经期及月经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VAS评分及子宫体积分析

治疗前,VAS评分及子宫体积分别为(5.5±1.3)分、(210.8±47.9)cm3;治疗后,分别为(2.8±0.8)分、(168.7±333.6)cm3;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子宫体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受到生活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主要指子宫内膜腺体等侵入子宫肌层而造成肌纤维化、组织增生等症状,最终产生弥漫性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逐渐变重、经量上升等症状,有关研究资料发现,该疾病发病年龄呈低龄化方向发展[2]。孕激素、促性腺激素等药物对于治疗该类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长时间服用上述药物会使患者处于低雌激素水平,从而有利于使病灶组织萎缩消失,然而部分药物会影响肝肾功能,且会引起痤疮及体重上升等毒副作用,再加上停药后容易出现复发情况,所以药物疗法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3]。常规术式疗法常常无法满足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因此寻找微创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几年,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中应用趋于广泛,它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等优点。该术式可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进而使病灶面积变小甚至消失,另外它还可降低体内前列腺素水平,有利于改善痛经程度[4]。该术式的作用机制为:实施动脉栓塞术后,可临时切断子宫血流,从而使病灶组织血供受到严重影响,但基本不会影响附近正常组织,这主要是其抗缺血、缺氧能力较强[5]。另外栓塞术后半年,海藻酸钠微球可被身体吸收代谢而排出体外,因此子宫动脉可重新开通,非常符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子宫动脉栓塞术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临床医师应熟悉疾病具体情况,这有利于选择栓塞力度以及相应栓塞剂。因该类疾病病灶往往呈弥散分布,因此应选择粒径偏小的栓塞颗粒,并相应提高剂量以及力度。若并发子宫肌瘤,内层血管网较密者应采用粒径偏大的栓塞剂,血管疏松者可采用粒径偏小的栓塞剂。子宫动脉栓塞术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为降低其发生率,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仔细观察盆腔动脉血管网分布情况;(2)术中,利用DSA造影注意检查子宫动脉开口、输尿管支等,栓塞过程中,应避开上述部位;(3)粒径过小或液体栓塞剂尽量不用,以避免阻塞卵巢血管网而导致其生理功能受到伤害。总之,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月经量,缓解痛经所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文健,周 顺,黄成义,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口服达那唑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4):304-307.

[2]苏继颖,杨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1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3):74-75.

[3]郝敏,王伟,王文静.有生育要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复发患者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7):538-541.

[4]陈春林,祝江红.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中长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6):436-437.

[5]梁鹏,刘峰.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448-1451.

论文作者:陈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论文_陈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