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研究论文

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研究

胡雯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摘 要: 伴随着社交网络快速发展,大学生对自媒体APP软件日益依赖,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对735名大学生的在网络中自我表露程度、网络使用强度、孤独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中自我表露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状况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网络自我表露、使用强度与呈现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丰富了社交网络使用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自我表露;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孤独感

一 引言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逐步从矛盾、分化向经一、成熟过渡。在这一过程个体心理发展中会有一些偏差、失误,在社交方面体现为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随着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日益渗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表露自我,分享生活,开展社交。这无疑对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其网络自我表露有密切关系。网络自我表露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个体主动向他人表达真实自我及重要信息的过程。个人自我表露的程度影响其人际关系、孤独感等身心状况。孤独感是当个体实际社会交往与期望社会交往之间差距较大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孤独感强的个体往往存在负性认知与消极应对方式。社交网站使用强度是用以评价个体对社交网站的感情联系强度及社交网络生活融入个体日常生活中的程度。已有研究发现被动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如浏览朋友的动态更新)的个体报告更高的孤独感。

综上,社交网络的使用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有必要对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情况和个体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的探讨。因此本文欲通过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孤独感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探讨,进而加深对于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 方法

(一) 被试

对陕西某高校758名大学生被试的网络自我表露、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孤独感进行了团体施测。问卷有效率为97%,有效问卷735份。被试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其中男生434人(59.1%),女生301人(40.9%),大一年级279人(38%),大二年级220人(30%),大三年级140人(19%),大四年级96人(13%)。

(二) 研究工具

1.网络自我表露

2.社交网站使用强度

放大延伸至建设工程全产业链上、全生命期管理上,还需要有更专业的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管理等进行配套,通过对工程数字化设计成果的充分利用,可以为“面向全产业链集成” 的工程数字化企业在今后必然会到来的生产任务的发展开创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延长业务链条,增加新的赢利点。

采用 Hollenbaugh 和 Ferris(2014)编制的网络自我表露量表。该量表包括12个题目,采用五点计分,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所有项目总分高低代表个体在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的程度。该量表在本次测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2。该问卷在叶宝娟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分析,模型各项指标拟合良好 χ2/df=6.181,P<0.05,GFI=0.955,NFI=0.910,CFI=0.923,TLI=0.894,IFI=0.960,RMSEA=0.062)。

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主要是采用的是 Ellison等(2007)编制的量表,该量表共包含 8项题目,测量被试与社交网络联系的情感深度及社交网络对其生活程度的影响。量表采用的是Likert 5点计分方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总分越高,则个体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越强。该量表在本次测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

追溯而言,各企业每月的税金都是足额缴纳,但是在缴纳时间上往往都不太在意。其实,经过几轮调整,国家在每一种税金入库截止时间上基本都定在每月的15日,所以如何保证税金在企业账户内最大限度的保留、生息,实现“纳税最晚”也是税收筹划的一项内容。

对大学生网路自我表露、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孤独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网络上的

采用 Russell 等人编制且经1980和 1988年两次修订后的孤独量表(UCLA),该量表单项测量个体在社交中的期望程度与实际情况间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量表共有20项题目,其中11项为正向计分题目,9项为反向计分题目。采用Likert 4点计分,1~4分别表示“从无”到“总是”。该量表在本次测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41。

(三) 统计处理

自我表露状况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492,p<0.01),即个体使用网络越多,越容易在网络中表露自己;孤独感与网络自我表露、使用强度与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1**、0.104**,也就是说,大学生在网络中使用强度越高、自我表露的程度越高,容易增加生活中的孤独感。

三 研究结果

(一)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一般情况

由表1可见,被试群体大学生自我表露平均分是31.64,标准差是 7.68,每题均分2.64,略高于理论均分,说明当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表1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总体情况(N=735)

在自我表露量表中,采用的量表是五点计分,每个题目的理论中间值是 2.5,被试可以在这个量表上获得的得分从最低分 12(自我表露程度最低)到最高分 60(自我表露程度最高),被试得分如果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表露水平越高。被试网路自我表露量表上的得分见表1。

若为山村、远方工厂供电的配电线路,其负荷均分布在线路末端,则电压调节效果则与串联电容器位置无关,串补装置的最佳安装位置为线路最末端紧靠首个负荷的电源侧,此时串联电容器承受的故障应力最小,调压效果最佳。若配电线路全线均分布有负荷,为使得沿线电压均在合格范围,或者尽可能接近电压合格范围,则可以选择负荷最大时电压差为全线压降1/2左右的线路位置。当线路较长,使用一个串补装置不能达到预期的调压结果时,可以选择多处安装串补装置,并结合经济性评估,确定最优的串补方案。

(二)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使用强度与孤独感的关系

3.孤独感量表

表2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孤独感的关系(N=735)

采用SPSS24.0进行经计分析。

四 讨论

(一) 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情况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被试在网络自我表露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越强的个体,越倾向于对他人表露自己的信息。从个体的交往动机来看,个体在网络中自我表露的强度体现了个体交往动机的强弱,当个体与“网友”建立或保持友谊关系的意愿越强时,便会向对方透露更多的个人信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青年早期的个体有寻求归属、安全、爱的需要,当其需要无法满足的时候,个体就会感受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本研究中个体通过自我表露、信息交换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符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年龄发展特征。

监控报警安全机制能够对不同重要的电视信号进行多画面合成,在节目信号出现中断和音量过低等故障时,可以将故障信息在监控窗上标识,还可以通过语音警报的方式提醒,并且将各种故障记录下来。

(二) 社交网站自我表露、社交网络使用强度与孤独感的关系

本文所得到的结果发现,个体在社交网站使用越多,自我表露越多,自我表露得越多,孤独感越强烈。这与于明璐、聂丽萍、郭正莹对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方面从补偿心理的角度来看,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慰藉的个体,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人际状况较差,孤独感较强,越是倾向在网络中寻找依靠和安全感,越多的在网络中进行真实的交流和表达,通过向网络中的网友表白自己,来建立人际关系,乃至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是受网络社交的特点所限制,由于网络世界相较于现实生活更加自由和虚拟,人际信任不那么牢靠,个体虽然在网络中愿意尽可能的表露自己以此来降低孤独,寻求人际满足,但并不一定能够得到网络中对方的回馈与温暖,从而加重了孤独感的程度。

五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大学生网络中自我表露、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孤独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网络生活给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带来的变化。毋庸置疑,自媒体的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者一方面应善用自媒体平台其及时、自由、交互等优势,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共享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深度融入大学生网络社交生活,建立危机干预和朋辈互助机制,洞察、监护大学生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心理疏导。此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同样需要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社会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最终全面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这终究只是揣测,相信这个妈其实只是在为闺女“求关照”而已,那一溜串儿的家族关系,不过是在给娃“打光”,试图吸引更多注意力,只不过这打光手法过于露骨,似乎变成了一种“暴露”。当地教育局和纪委都介入了此事,孩子他妈已经在写情况说明了。会不会有“意外收获”,这得等权威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 谢笑春, 孙晓军, 周宗奎.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2):272-281.

[2] 谢笑春. 大学生微信使用强度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友谊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6, 9(5):76-83.

[3] 大学生解释偏向、孤独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2018, 38(09):232-239.

[4] 于明璐. 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5] 魏慧超.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网络自我表露与人格特质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6.

本文引用格式: 胡雯.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5):279-28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5.092

基金项目: 2018年西安航空学院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2018KY2232)、2018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精品项目《大一新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相关问题研究——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2018FXM29)。

作者简介: 胡雯,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航空学院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讲师。

标签:;  ;  ;  ;  

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