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可行性研究和改进论文_刘雨含

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可行性研究和改进论文_刘雨含

郑州大学 450000

摘要:电动车与自行车是城市非机动车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市民出行和新兴外卖、快递等服务业运输的常见方式。但是由于近年来电动车的非法改装和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自行车和电动车分道行驶的新型管理模式随之出现。本文主要就以广东某几个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试点城市为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了目前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的可行性以及对于其不足之处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分道行驶,电动自行车,可行性,改进

引 言

近年来由于电动车的非法改装和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并且我国现在道路资源的分配方式,都在向以机动车最大利益为目的倾斜分配,而有限的道路资源必然要以压缩非机动车道来实现资源分配,电动车没有专用道,缺少路权。尤其是在高峰期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各类车辆混行特点明显。电动车不是利用外形特征小巧灵活的优势在机动车道与机动车抢路,就是利用速度优势在非机动车道与自行车和行人争道,给出行环境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但是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同时兼有省时省力省钱等优点,不仅成为很多平民百姓个人出行的代步工具,还广泛用于快递业、送餐业等服务行业。所以若为解决电动车与自行车的混乱交通问题而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显然有违民意。至此,考虑划出专用车道让其二者更合理的发挥作用,于是广东省一些城市开始进行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的试点工作。

1现状调查

2016年广东省在多个地级市首先开始电动车与自行车的分道行驶试点工作。广东省的汕头、湛江、惠州成为首批城市开始试点实施电动车和自行车“专用道”。

首先在汕头市区采用两条路试点,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的形式在海滨路和中山东路两条交通示范道路上调整了路面标志标线,在地面上绘制电动车和自行车的特殊标识。海滨路3条车道的最外侧车道被用蓝色和橙色的地标区分,专门划分出电动车专用车道和自行车专用车道。这只是局部试验。车道之间没有硬性隔离装置,路面除了喷涂的标志标识外并无更多区分,划了车道的这两条路目前也是靠交警和交通协管人员维持秩序。交通管理局也只是口头倡导大家分道行驶,并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在湛江,首条进行改造的是椹川大道,机动车道由原来的3.7米“瘦身”到3.25米,;划出独立电动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拓宽到近7米,道路资源的分配也开始向非机动车倾斜。

惠州也借鉴了湛江的模式进行了道路改造-一给机动车道“瘦身”并划出电动车道和自行车道。

此后全国也有部分小型城市模仿广东省开始短期的实行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模式,但至今仍未实现大面积覆盖和推广。

2实施效果与分析

具调查显示:这些城市在分道行驶专用车道启用数月后,尽管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的电动车与自行车速度差异超车、抢道等道路安全问题。但是“多车共用”现象在专用车道仍未根除,很多非机动车车主依然我行我素,专用车道使用度较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如此,于此俱来的还有路口多车道多方向转弯带来的新的交通问题。具体分析其不完善的地方及其原因有如下:

(1)、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高。因为目前都是在小范围进行的试点工作,政府与交管部门并未扩大媒体宣传范围与力度,管理者重视程度远不够。部分非机动车主信息接收不及时导致他们不知道新增的专用车道,使用起来较为混乱。并且,项目的实施仅仅依靠人为管理和口头宣讲,没有列入相关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也未引起市民的重视。

(2)、道路标识设置位置不合理。道路标识设置间隔距离较长,较大的交叉口和车辆汇流和分流路口并不都有明显标识;标识大多是在驶入专项车道之后才出现,没有做到给予行驶者提前警示的作用,造成了部分行驶者反应不及时,进入错误的专项车道再临时变道以致交通混乱的情况。

(3)、专用车道缺乏连续性。专用车道时常因为一些道路口和分合流车道破坏了车道的延续性,导致驾驶员时常需要在电动车专用道和自行车专用道之间穿梭,大大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增加了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技术性较低,缺乏硬件和软件管理系统,管理机制并不成熟。目前基本是处于人为管理模式,不仅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交警的工作量,并且道路安全在仅有人为的管理机制下并不能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

(5)、增加了道路情况的复杂性。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道路形式较为复杂,在欧洲许多国家都没有单独的非机动车道。我国若再细划专用车道,则变成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机动车4股不同的交通流。当在路口时,这四股交通流交织,有的直行,有的左转,有的右转,使道路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这无疑又增加了道路安全隐患。

3改进建议

(1)、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媒体扩大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可以在广播电视台插播如此类的公益宣传广告,增加新旧媒体新闻放送数量。还可以在分道路口让普通市民作为文明劝导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度。

(2)、需要较高的市民素质作为支撑。建议在北上广等市民素质较高的大城市和居住人群为接受新事物较快青年住宅区附近开展试点工作。

(3)、增强设施的技术性和便捷性。在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车道间设置可移动的硬性隔离设施,比如:分割栏杆、分隔墩、宽度较窄的绿化带。让车辆持续在自己的道路上有序行驶,保障行车安全、减轻潜在事故程度。

(4)、分路段实行。不必所有路段都实行自行车与电动车分道的措施。在进行前期车流量调查或者调动大数据库之后,在高峰期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和多发事故路段划分自行车和电动车专用道即可。

(5)、提醒装置和提醒标识要设置合理。在驶入专项车道的路口处设置信号灯,信号灯上设置两种颜色的信号分别对应自行车标志和电动车标志,在标志的外侧设置箭头指向对应的专向道路;地面标志要在驶入路段之前就进行设置,且要醒目,标识间隔距离不宜过长,在50米左右合适;将地上的标识设置为醒目好区分的颜色和图案,减少行驶者误入错误车道的可能性;在路口增设限速标志作为警示。

(6)、在交叉路口实行道路合并与车辆的汇流,将非机动车的两条车道合并为原先的一条车道,当车辆行驶过交叉路口时再进行分流,原理同已有的机动车道路。尽可能不增加交叉路口形式的复杂性,不再增加安全隐患。

4结论

因为电动车和自行车在市民的出行方式中所占比例较大,但是电动车与自行车混行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所以我们急于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和道路形式进行改造。但由于电动车具有简单易学、轻便快捷、价格低廉、老少皆宜等优点,不建议实行电动车禁行令。目前全国已有个别城市实行电动车与自行车的分道行驶,但效果均不佳。至此,若能进行进一步科学化的改善关于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新型的车辆管理方式,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并进行落实,就既能解决电动车与自行车混行所带来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问题,还能提高行车效率并增加行车舒适性,与此同时,这种人性化的设施也符合广大群众利益,实行阻碍较小,推广较快。实际上,我们通过重新分配路权,大力发展“慢行系统”,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大势所趋,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缓解道路拥堵的根本之计,在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之后值得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多地试点电动自行车分道行驶[J].城市交通,2016,14(4),99

[2] 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扶贫亟须加强电动车管理[J].人民政协报,2017

作者简介:刘雨含,1998年7月,女,汉,安徽省马鞍山市

职称:本科生

单位:郑州大学

专业:交通工程

期刊接收人:刘雨含

期刊接收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

期刊接收电话:15937178218

邮编:450000

论文作者:刘雨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电动车与自行车分道行驶可行性研究和改进论文_刘雨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