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祖权,段红英

腾冲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云南保山 679100

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单数字分配法,将4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将两组间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对照组检出准确率为95.50%,明显低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99.00%,,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对照组诊断满意度为96%,明显低于实验组诊断满意度99.5%,统计学显示(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能较高检出患者患病情况,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诊断数据,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CT检查;核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1],该病是指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不良症状的表现,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2]。因腰间盘突出症刺激并压迫患者神经根和马尾神经,从而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感[3],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干扰,因此,应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及时实施有效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不良症状,缓解其疼痛感。目前,临床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方案尚已完善,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案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进一步探讨以上两种诊断方法在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现对我院40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展开研究,皆在探讨其在本病中的价值优势,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样本均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且均在我院接受诊治,样本数为400例。采用简单数字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00)与实验组(n=200)。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122例,女78例,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62±1.6)岁;实验组200例患者中男121例,女79例,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61.5±1.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具体方法为:应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飞利浦1.5T以及M扫描机对患者实施检查;指导患者仰卧位,应用X线束垂直方向于相邻椎体间隙行穿透,将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设置为5mm,时长参数值设置为1s。核磁扫描矩阵参数设置为384cm×384cm,视野参数设置为32cm×32cm,层数设置为22-38,扫描时间设置为4-7min,对患者实施扫描诊断;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根据手术结果,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

观察两组间诊断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总评分为100分。评分在81-100分的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诊断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应用(x±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对比

经对比,对照组检出准确率为95.50%,明显低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99.00%,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组间统计学显示(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对比(n,%)

 

3讨论

临床上,腰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损伤以及妊娠等因素,致使患者椎间盘发生变性,使纤维环遭破裂[4],髓椎突出,刺激并压迫神经根和马尾神经,从而引发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为表现的疾病。因该病导致纤维环发生破裂,压迫患者椎神经[5],除产生一定疼痛程度外,还会使患者运动及感觉发生障碍,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因此,应给予患者及早实施诊断与治疗。CT检查因其价格低廉,且检查方便、快捷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随着该检查方法的普遍应用发现其误诊率较高,从而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与其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具有清晰、全面的观察到患者突出髓核与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和脊髓等情况,并对较小脊髓肿瘤具有较高检出率,因此,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从而提高临床检出率。本次研究,通过以实验组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该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综合以上分析,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能较高检出患者患病情况,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诊断数据,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玉乔.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57-58.

[2]施健.CT检查在诊断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0):57-59.

[3]苗姝慧.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CT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07):61-62.

[4]蔺彦军.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9):147-148.

[5]孟庆锐.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3):79-80.

论文作者:杨祖权,段红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成像与CT检查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祖权,段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