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_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贸易壁垒论文,新动向论文,应对措施论文,国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2006)03—0023—05

一、美国、日本和欧盟实施TBT的重要手段

据世界贸易组织《TBT协定》的有关内容,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这三大要素构成,技术标准因其承担着“推动器”、“技术纽带”、“保护伞”和“仲裁者”四大角色,而成为了发达国家实施TBT的重要手段,进而成为了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达国家先后实施的标准化战略及以标准法规为核心内容的TBT,已经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和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目前,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通过技术标准实施TBT的积极倡导者和发源地,我国出口企业无不需要通过国际标准才能向其出口。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着就更加给我国的出口商增加了难度,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壁垒,进而成功地实现对其的跨越。

美国是一个标准大国,联邦政府制定的包括技术法规和政府采购细则等在内的标准有5万多个,主要是一些强制性标准,涉及制造业、交通、环保、食品和药品等行业;民间标准协会、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等制定的标准也有4万多个,主要是一些所谓的“自愿标准”;此外,还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行业标准。结构的分散化是美国标准体制的重要特点,实际上美国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主导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这就造成了其技术标准极其繁杂,经常会使我国的出口企业防不胜防,大大增加了出口难度。美国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2000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颁布了《国家标准战略》,这一战略层面的调整通过“标准先行”实现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而且还达到了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大国的技术标准壁垒限制的目的。

日本的技术标准涉及农业、食品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各行业,一般每隔5年修订一次。尽管新制定的标准中有90%以上采用了国际标准,但仍有不少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一种产品要进入日本市场,不仅要符合国际标准还必须符合日本标准,如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成分标准(JSCL)、添加剂标准(JSFA)、药理标准(JP)等,只要有任何一项不合格,日方就有理由将这一产品拒之门外。由于日本企业技术强,管理严格,行业、企业标准往往高于国际标准,使得进口产品进入时困难重重。

自欧盟1985年发布《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至今,逐渐形成了由上层约300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与下层10万多个(截至2004年)技术标准组成的两层结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体系。在欧盟颁布的技术标准中,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有:(1)环保标准:为保护人身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污染源、监制方法以及满足其他环境保护方面的需要所制定的标准。欧盟于1993年7月正式推出了环境标志,目前只允许10%—20%的破坏性最小的产品获得该标志,可以自由申请。获得该标志的最大益处是商业效益极佳;1996年启动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形成了一道“绿色贸易壁垒”。(2)安全标准:欧盟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功能和用途以及与消费者的关系,将其划分为食品、农产品、工业用品并制定了全面的安全标准,有强制性的也有生产者自愿遵守的。目前,欧盟关于产品安全有一整套标准体系,涉及各工业产品的技术细节、安全性、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统称为“CE标准”,凡符合欧洲标准的产品,应贴有CE标志。

二、技术标准壁垒在对外贸易中产生的福利效应极其竞争过程

技术标准作为战略性贸易壁垒,可以从一国的制造商和消费者等方面提高该国福利水平:首先,一国可以通过制定高质量的技术标准,使制造商向高质量产品看齐,从而提高了该国消费者的福利;其次,一国可以利用技术标准,实施进出口国技术标准的差异战略和增加外国竞争对手成本的战略。通过实施一项新的技术标准,一国可以使外国出口制造商增加调整成本和检验成本,较高的调整费和检查费很可能把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挤出本国市场,进而促进和扩大本国产品的销售规模,获取更大的本国福利;再次,如果一国的技术标准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那么,由于其他国家的制造商向该国出口的商品一时很难达到该技术标准的要求,就无法对该国出口。而本国的出口制造商可以依靠科技优势,靠扩大对外出口,形成规模市场,拥有规模经济,甚至垄断世界市场,而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巨额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增加该国福利的目的。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标准在对外贸易中产生的福利效应更加突出。又因为“网络外部性效应”和“锁定效应”的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企业把技术标准作为争夺或垄断市场的一种手段,由此导致了世界各国对国际市场上技术标准控制权和制定权的争夺也愈演愈烈。而技术标准化竞争是一个动态的全过程竞争。这一动态过程,涉及到标准化的客体—产品(服务);标准化的主体—企业、企业集团、企业协会、政府、标准化组织(国内、国际)、知识产权机构(国内、国际),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标准化的竞争过程

技术标准化的主体在竞争中通常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协会之间的竞争和国家标准的竞争;世界标准的竞争。世界技术标准化竞争的目的是实现产品的标准效益,即:使产品成为标准效应产品。如果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采用了自己公司的产品技术,公司的产品技术则会在市场上具有独占性,这将为公司扩大市场、技术进步打下基础,可直接提高企业的效益;反之,如果自己公司的技术未被国际标准所采用,公司就会失去市场,故去的投资或技术积累也许就会付之东流。

三、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技术标准化战略最新动向

发达国家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挑战性,体现了各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向标准化挑战的战略思想;明确了要以技术标准为武器占领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目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超级大国优势,在控制现有领导权的基础上,全力争夺国际标准的制高点;日本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拼命争夺国际标准的制高点;欧盟在已取得国际标准竞争丰硕果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国际标准化战略,牢牢地控制住国际标准的制高点。

美国标准化战略是美国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以价值理念的同一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为根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最终实现本国标准全球化的整体规划及其活动。在这一战略中,标准不仅是占领国内市场的标志,而且是强占国外市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念的载体。为了实施标准化战略,美国调动了政府、产业、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统筹部署,在国内和国际上全方位展开美国标准化活动。可以说,美国的国家标准化战略是美国在新世纪伊始发出的总动员,大有“倚标准而平天下”之势。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工作,亲自组织制定并为此投入了50亿日元的专项资金,于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6日,历时两年三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战略的制定任务。日本标准化战略将信息技术标准化、环境保护标准化、反映消费者、老年人、残疾人需求的标准化、制造技术、产业基础技术的标准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

1999年10月28日,欧盟(EU)通过了欧洲理事会的“欧洲标准化的作用”战略决议。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强大的欧洲标准化体系,对国际标准化产生更大的影响,承担更多的秘书处工作,并努力将欧洲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力争国际贸易的主动权。1998年10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IEC)相继发布了CEN 2010年战略和CENEIEC 2010年战略。战略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维也纳协定”制定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形成欧洲统一地位。

发展中国家(除韩国外)的国际标准化战略均属追赶式战略,实施以跟踪、采用国际标准为主,实质参与为辅的策略,目的是尽量减少本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经济损失。各国标准化战略的新动向如图2所示。

图2 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国际动向

四、应对国外技术标准壁垒的策略

通过合理使用技术标准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两种市场,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为适应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需要,我国应加快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等各项工作的步伐,以期在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

1.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对于我国来说,采用国际标准是一种打破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捷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采标方式和采标效果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目前,日、美、英、法等发达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比重都在85%以上,而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仅占43%,其中真正采用ISO和IEC标准的仅占10%左右,足见其差距之大。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认真研究,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将我国标准化体系与国际标准相兼容。2004年12月初,中国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在几经周折之后,终于被国际化组织认可,从而迈出了成为国家标准的第一步。

2.认清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内在关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日益密不可分。借助于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保护的新技术,是制定新的技术标准的基础和前提。标准竞争实际上是一种内含知识产权的竞争,在“代码即将取代法律”的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加入WTO之后,中国承诺了一个比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历程和我国产业整体所处的技术水平,未正确估评我们的实际创新水平和积累,而一味地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会丧失通过技术扩散、模仿、创新而发展的机会。特别在标准战这种“赢者通吃、跑马圈地”的领域,后发者更需要生存空间。采取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技术吸收和技术外溢,提升我国整体的技术水平。因此利用政府强势地位,为企业争取相对宽松的知识产权竞争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3.抓紧标准化网络的构建

为保障我国的标准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尽快建设面向全国服务、安全高效、具有海量信息处理和高峰值计算处理能力的技术标准信息网络体系及公共信息数据库。而且,我国具有专业知识的国际标准化人才严重匮乏,这就影响了我们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竞争力。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一流标准人才教育,健全标准化人才培训体制,深化标准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全国标准化人才资源开发小组,协调全国标准化人才资源开发工作。

4.适应出口贸易需要,调整我国现有标准结构

我国现有的标准结构和内容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非国际贸易性的,很难适应国际市场;且我国原标准体系又以强制性标准居多,推荐性标准较少,有一部分行业标准已经不能灵活面对高深莫测的国际市场和多品种小批量的需要。因此,调整标准结构,尽量缩短制定标准的周期,以适应外贸出口的时间性要求,是跨越技术标准壁垒的关键举措。

5.增加国家对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的经费投入

将技术标准经费纳入国家公共开支的范围,给予稳定的支持,并建立适当的增长机制,同时积极探讨引导企业增加对技术标准投入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国家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需要必要的财政投入。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国家财政应对标准化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并保持一定的递增幅度。拓展其他经费来源,建立标准销售、合格评定收益反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利益相关主体负责资金筹措。

6.企业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视专利的基础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专利和标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一方面,在高新技术领域内制定技术标准时的公知技术越来越少,大多数研究或者技术成果都被申请了专利保护。巨大的专利数量以及专利技术的产业化速度加快,使得标准化组织不得不同专利权人谈判,以将其专利技术作为标准技术使用;另一方面,专利持有人为了能够利用标准来实现市场竞争中的标准垄断,也会主动申请将专利技术作为标准技术。利益的一致性使得标准与专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专利逐渐成为了标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同时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要善于维护自己的专利权利和合法权益。

7.提高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发展绿色产品,不仅是超越绿色壁垒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产品要以生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绿色管理机制生产绿色产品,以绿色营销理念开辟国内外绿色市场。企业生产的绿色产品要逐步达到国际标准化,符合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并且贴有环境标签,争取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认证,突破技术标准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使中国成为绿色产品出口大国。

8.加快建立技术标准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

以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和出口国家、地区为重点,尽快建立技术标准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以及与之配套运行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分析系统、调查系统、研究与咨询专家系统等;以标准化研究院现有的技术标准数据库为基础,加大对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技术标准的收集,健全和完善标准数据库。在上述基础上,加强对国外技术标准壁垒的研究和数据库的二次开发,提升网上技术标准信息化的服务功能,以服务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进行延伸和拓展。

我国当前标准市场适应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标准化活动的主体至今还是政府,而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因此,今后我们要让企业作为主角,大力推广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特别是国际标准化战略,这是跨越TBT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不断提高标准水平,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上下功夫,积极面向市场,通过采用类似招标的方式,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奖励,从而使过去单一依靠政府力量转到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到制修订标准的工作上来,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广泛参与、公开透明的开放式标准制修订工作模式。

五、结束语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在各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科技、贸易和产业发展各个方面的战略都明确提出,技术标准的强力支撑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要素,技术标准是国家战略得以实现的基础保障。因此,要发挥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支撑作用,制定我国的技术标准战略刻不容缓。技术标准要对科技、贸易、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支撑,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以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体系,发展信息领域的技术标准,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安全、健康、环保、资源和能源领域的技术标准,成功地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壁垒。

标签:;  ;  ;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趋势及我国的对策_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