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我国银行须砍五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家认为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须砍五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银行的资产高达GDP的120%,一方面反映国民储蓄率很高,另一方面反映资本市场,包括股票资本市场、债券资本市场欠发达。美国高盛证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日前在第六届科博会“未来20年企业战略北京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讲到,脆弱的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稳定与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最大的威胁,并从五方面分析我国银行需采取大改革的战略。
过去十年,银行的信贷融资,是股票市场十年融资的11倍多,所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从投资、消费、各类的融资里面银行业占据绝对的主宰地位。所以一方面银行很大,但是银行体系由于多年来计划经济的弊端造成很多问题:不良资产率偏高,今天的不良资产率还是平均20%;资本重组率也很低,平均不到5%;贷款损失的覆盖率也非常低。
他认为,即使历史上的存留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和解决,如果银行的问题不根本地解决,每一天银行做新的贷款业务,都使投资效率很低,阻碍了中国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
对此,胡祖六强调,我国银行需采取大推进的战略。并阐述了五点理由。第一,过去五年银行的改革基本上是渐进式的改革,力度不足,步伐偏小,速度显慢,收效甚微。不会根本上解决银行的症结所在,治标不治本。银行改革的目标是不良资产率要降到15%,即使到2005年,银行还没有脱离危险处境。
第二,银行改革必须果决快速。世界上一些成功案例都是比较快速的改革,在设计方案时不要幻想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使银行的问题能够得到自然而然的解决。
第三,目前宏观经济为银行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上半年经济增长8.2%,整个经济势头非常好,尤其是国内人民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非常足,这是银行改革的大好时机。如果耽误了这个时机,非得等到经济出现逆转,比如出现低谷的时候,那个时候银行改革的难度将大得多,银行改革在目前的环境下要趁热打铁。
第四,加入世贸以后,银行业的竞争将加剧,这对客户管理,对人才都将是很大的挑战。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股权、债券自由化,尤其这几个月纷纷出台的一些措施,这些都会大大加剧银行作为传统经济的改革,传统的银行将会出现所谓的脱离现象,不可能进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所以资本债户证券自由化,也是给银行体系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这也说明银行改革的步伐应当加快。
第五,中国有资源、有能力一次性解决银行的问题。最近半年来,经济学界、政策界就围绕是否应当二次出资剥离不良资产争论不休。但注资,再注资,再剥离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如果改革或者剥离不彻底的时候,就会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剥离留下了伏笔,而且多次出资,多次剥离效果不好,就丧失了政府的信誉,而且加大了银行改革的财务成本、社会成本。
尽管银行改革最终的成本可能是占GDP的30%,要很高的国民储蓄率,要有很充足的外汇储备,但更主要是中国有非常强劲的宏观增长。如果中国不能解决银行的问题,没有别的国家能够解决,所以胡祖六认为中国的银行改革一定要果断应对,要采用大推进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