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发展证券市场时不我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不我待论文,证券市场论文,加速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适度,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突出表现是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国有企业改革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紧缩压力。应当说,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不活,市场化程度低,是上述问题不能得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现阶段加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发展证券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迅速,而金融市场却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当前突出表现在:一是一方面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大量闲置;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项目亟待使用这些生产要素。二是一方面银行大量资金闲置积压;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三是一方面货币市场资金供过于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资金短缺。四是一方面居民储蓄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资本严重不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这些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些矛盾的解决都有赖于发展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没有一个发达的证券市场,就不可能有发达的要素市场,也就不可能构建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
(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依靠证券市场
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重点是解决困扰国有企业的两大难题:一是经营机制不灵活,二是资本金严重不足,债务负担沉重。怎样才能取得“一箭双雕”的效应呢?那就是发展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不仅带来的是资本本身,同时还将引起一场产权变革。一方面,可以通过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筹资渠道,利用市场增量资金,充实企业资本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实现资本水平扩张,调整国有资产存量,转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促使企业按市场效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经营效率,从而解决困扰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求加速发展证券市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已经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我国要按照“参与国全方位开放本国金融市场,尽可能允许各方相互自由进入对方金融服务领域”等有关规则,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不论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后竞争的需要,还是为了支持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竞争,我们都应当加快发展国内证券市场,规范市场运行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实力强大的证券经营机制和中介机构,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四)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需要加快发展证券市场
在扩大投资需求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财政投资的方式,由于受财政预算的约束,财政投资不可能长期扩大,过分依赖财政投资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内涵式发展。当前,必须要寻找新的途径来拉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通过发展、活跃证券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恢复经济的活力。因为:第一、股市活跃了,进入股市的居民就会增多,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就会增加,从而刺激居民当期消费的增长;第二、股市规模扩大了,上市公司的数量才可能增加,才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再生产,使一部分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需求;第三、股市搞活了,才能够增加产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外合作投资基金等投资品种,有效聚集资金,扩大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改变政府投资唱独角戏的局面,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二、当前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社会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只重视商业银行,不重视投资银行,结果导致社会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银行资产比重过高,证券资产比重过低。在居民个人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比例过高,证券资产过少。从全社会看,资产证券化、融资证券化比重过低。这种不合理的金融资产结构,使得货币转化为证券的比例较低,证券交易的规模小、品种单一,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人为分割,造成证券市场资金短缺
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九十年代中期,银行业和证券业实施分业经营,严格限制银行资金进入股市。这在当时股市大幅波动、投机盛行的背景下,对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持股市平稳发展是必要的。但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这一管理办法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本来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主要解决企业的长期资金(包括资本金和铺底流动资金)需要;货币市场主要解决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银行大包大揽企业全部资金需要的状况已有所改变,一部分应当由资本市场承担的任务已经转移出去。与此同时,理所当然地应将一部分资金来源,通过合法渠道转移到证券市场。特别是近年来,银行为了防范风险,普遍出现惜贷现象,资金大量富余,更应当向证券市场转移一部分资金。如果我们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更多地从股市上筹集资金的话,那么,社会资金在分配机制和渠道上也必须相应地支持证券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平衡,否则势必导致社会资金运用失衡。
(三)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力量薄弱,难以支撑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目前证券市场主要依靠居民、私营个体企业和券商进行证券投资。自证券业与银行、信托实行分业经营以后,有能力从事证券综合业务的券商,由于融资渠道狭窄,且资金运作限制严格,资金实力非常有限,难以长期支撑市场。而广大居民虽然投资合力、潜力巨大,但都是以散户形式出现的。这些散户资金极不稳定,对政策面、消息面反应极其敏感,具有相当明显的投机倾向,对股市长期投资缺乏兴趣,很难团结成一股长期的投资力量;而从长远看,我国券商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和数量,也难以起到证券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四)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高
上市公司的质量偏低,有宏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财务过度包装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计划上市配额制度和国有企业制度惯性延续的问题。这些原因导致上市公司亏损面扩大,不分配公司的数量有所上升,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削弱了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对股市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加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并落实加速发展证券市场的政策措施
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只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功能。应当说,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在各种要素市场中的核心作用,带动各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从而推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才是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如果按照这种宗旨来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那么,当前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指导方针,我们应当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我们认为,以下措施是必要的:第一、逐步调整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压缩银行资产比重,增加证券和保险资产的比重;在银行资产中,压缩信贷资产比重,增加证券类资产比重;允许商业银行适当介入证券经营,改变其资产单一化的状况;实行部分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包括优质资产的证券化),逐步实现银证融合;采取措施,分流居民银行储蓄,增加居民证券资产。第二、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增加直接融资工具,例如,增发短期国债,允许发行地方建设债券等,提高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比重。第三、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基金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第四、允许商业银行向证券公司融资。第五、设立证券融资公司,为证券市场提供融资服务。不仅为券商提供融资,也可以考虑为投资者融资。
(二)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必须严格按照上市规则,把好上市关;改变市场准入机制,实行保荐人制度,把优选公司上市的工作尽可能转移给承销商;加大中介机构的作用和责任,发挥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发掘和筛选功能;对已上市但资质差的公司,应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该摘牌的要摘牌,减少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
(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现在,国内券商已进入“快速发育期”,证券投资基金也增加了不少,但是,还是需要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尽快出台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外合作基金的法规。通过这些措施,使机构投资者成为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四)设立股市平准基金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特区政府通过设立股市平准基金,起到了稳定股市的作用,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和仿效。我国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在这种大趋势下,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有利于抵御国际游资和投机资金的冲击可能带来的风险,平抑市场。
总之,当前加速发展证券市场,有助于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因而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