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福州市消防支队台江大队专业技术三级指挥长
摘要:我国的文物古建筑大多为木构建筑,存在较高的火灾隐患,一旦出现火情,不进行及时妥善处理,火势就会迅速蔓延。由于消防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在这些古建筑景点中很少配备有消防设施。本文简要分析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古建筑火灾;火灾防控
我国大多数文物古建筑为木质建筑,由于建筑年代早,木材的含水量已经降到极低的水平;一些文物古建筑还使用了难以复制的珍稀木材。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文物古建筑的木构性质导致其存在较高的火灾隐患,一旦出现火情,不进行及时妥善处理,火势就会迅速蔓延。火灾达到一定程度后,古建筑整体都会受到影响,文物价值将不复存在。此外,现存的大多数古建筑建立在较高的空旷地区,周边空气流动速度快,更加提高了火灾的蔓延速度。本文简要分析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对策。
一、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特点分析
我国大多数的文物古建筑在历史上都反复经过火灾、重建的过程,许多珍贵的古建筑由于火灾而永远地消失。长期以来,我国的消防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高度重视文物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但仍然不能根治古建筑火灾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文物古建筑的火灾发生率,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文物古建筑的起火情危险系数高
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与欧洲、中东等地的情况不同,绝大多数为木构建筑,即使有少数的石质建筑,规模也普遍较小,文物价值远不能达到大型木构建筑的水平。木构古建筑的火情危险系数远远高于现代常见的钢混结构建筑,发生火情的危险性极高。此外,古建筑中使用的木材在历史上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风干,含水量已经降到极低水平,木材内部也大多发生腐烂,火情一旦发生,就很容易造成火势大规模蔓延;即使只烧毁建筑的一部分,也会由于木材老化脆弱等原因导致建筑整体垮塌。[1]
(二)文物古建筑火灾容易波及临近建筑
我国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于建成年代早,未考虑到防火防灾问题,建筑物之间缺少防火隔离带,使得大量木构易燃古建筑相互连接。只要其中的某一建筑发生火灾,就很容易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业受到波及。
(三)古建筑中很少配备消防设施、难以扑灭险情
我国现存的文物古建筑分布比较分散,除城市当中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之外,在一些人迹罕至的乡村地区也存在分散的文物古建筑,许多文物古建筑由于其所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被开发为著名旅游景点。但由于消防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在这些古建筑景点中很少配备有消防设施,即使是有消防设施的景点,也大多将消防设施长期闲置,不做任何检查。在这些古建筑景点当中,旅客人流量大,人员活动复杂,一方面导致火灾危险较高,另一方面也使得消防车很难开入救火,对于偏远乡村地区的古建筑,消防车还很难及时赶到。此时一旦发生火灾,若消防设施不能有效使用或没有配备消防设施,就只能放任火势蔓延,最终导致珍贵的古建筑毁于一旦。
(四)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体制不合理
地方政府对于文物古建筑的管理模式不够明确统一,一些文物古建筑由于经济利益等问题,被分割给多个部门共同管辖,权责范围不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文物古建筑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每天接待大量外地游客,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地方政府部门在发挥古建筑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消防安全体制,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阻碍了消防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二、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的方法对策
(一)建立专门的文物古建筑消防队伍
地方政府应当在现有的文物管理机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机构和火灾预防管理机构,由当地消防部门统一管理,消防部门应当指定专业人员负责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每一处文物古建筑单位都要确立一位或多位防火负责人,聘任专职救火员,落实各处古建筑的具体防火工作,推行消防安全群防群治、联防联治。
此外,地方消防部门还要对文物古建筑管理单位定期进行消防技能培训,组织消防演习,模拟火灾发生后可能面临的情况,组织单位人员进行火灾控制与施救,通过培训增强古建筑管理单位的应急救灾能力。
(二)加强对文物古建筑内部火源的管控工作
由于今年来文物古建筑被开发为旅游资源,在古建筑内部经常存在大量燃气管道、电线等潜在火源,地方消防部门与文物古建筑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古建筑内部的火源进行排查管理,对于文物古建筑当中的燃气管道、燃气设备、电线等易起火区域做好充分的防火处理,禁止游客在古建筑内吸烟,对于宗教类古建筑中的焚香活动,也要进行适当控制,避免发生意外火情。对于一些生活、旅游必备的明火设施,要配备专门的消防人员和消防设施,以应对紧急突发情况。
(三)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使用电气设备
我国文物古建筑的基本保护原则是尽可能维持现状,避免过度开发,在文物古建筑中建立照明电路等设施,应当得到地方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的共同批准。此外,对于照明电路的材料、线路等,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照明电缆必须选用铜芯绝缘线套金属管,电缆不得直接与木质结构发生接触,不得使用碘钨灯、金卤灯、无极灯、电磁炉、电水壶、电热水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所有电气设备都应当和易燃物保持至少1m的安全距离。电力线路可在地下铺埋,不同的用电单元由独立开关进行控制,建立单独的分支回路,在主线路与各分支回路上分别安装熔断保护器以进行过载保护。
(四)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严格统一管理
在文物古建筑内不允许任何个人或单位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得搭建临时木质建筑。如已经搭建的,应当立即进行拆除。在进行维修施工时,文物古建筑管理单位要组织专家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考察,对其所用的建筑材料防火性进行检测,施工完成后由地方消防部门配合进行验收。对于文物古建筑内部进行的文艺宗教活动等,也要由相关单位统一进行管理,由消防部门监督指挥,杜绝火灾事故发生。
(五)加强建设管理文物古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
在文物古建筑内部应配备充足、有效的消防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对于某些不合理、不便于使用的消防设施,要进行及时整改。在配电室内应配备干粉灭火器,在文物集中的区域要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对于存在大面积火灾隐患的区域,要配备推车式灭火器。文物古建筑单位应当与消防部门合作,清理古建筑内部的消防通道,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开入消防车,及时控制住火情。[3]
三、结语
我国的文物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对其进行妥善的消防安全保护。针对目前存在的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应当建立专业的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队伍,加强管控火源,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使用电气设备,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严格统一管理,加强建设古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
参考文献
[1]褚玉亮.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2):193-194.
[2]周尔东.文物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与消防安全措施探讨[J].江西化工,2017(03):149-151.
[3]邢君.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性与火灾防治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06):33-35.
论文作者:郑仪凤1,林铭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古建筑论文; 文物论文; 火灾论文; 火情论文; 消防设施论文; 部门论文; 配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