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知识较多,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 y度,影响了教学实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有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104-02
道德与法治课历来难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讲,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课机械而单调,学生基本处于满堂灌的被动学习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必将造成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无法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局面,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魅力呢?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前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具体做法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情境教学的起源和内涵
情境教学在我国最早的提出者是著名的李吉林老师,她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就在小学的语文教育当中进行情境教学研究。她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提出了“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自此拉开了情境教学研究的序幕。
在教育部门决定要在中小学校中进行教育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时,情境教学凭借它独特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涵韵,结合了现代、当代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在语文的教育课改领域中就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但是在新课程标准当中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教学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教育界的学者和一线教师们也注意到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很快,在全国出现很多研究情境教学的文章,各个学科的一线教师也对情境教学倾注极大的热情。
情境教学是李吉林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呆板、繁琐、片面、低效”,压抑儿童兴趣、特长、情感、态度、志向等素质发展的种种弊端,在吸收、借鉴我国古代文中的“意境”理论以及外语教学中对语言训练所采用的情境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完善、总结,所归纳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而情境是一种场景的模拟和再生,是一种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的氛围,具有可感的情境的特性。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对场景的模拟和再生氛围的教学。还有的就是情境创意,是指通过文章描写的意境,把文章进行解剖,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就是作者的作品现场,目击文章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而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提出了“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情景教学的策略
1、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很多。如在讲授《让家庭美德之花盛开》中的“持家之道 勤俭为贵”时,本人首先让学生回顾历史典范,联系学生中“高消费、搞攀比”现象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然后提出问题“当代中学生需不需要培养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思考。授课过程既巧设问题,营造讨论氛围,又层层深入合理调控,实现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媒体情境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道德与法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用音乐、视频或图片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例如,在讲初二法律常识时,教师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课时播放视频《今日说法》有关片断,让学生亲自感受,如身临其景,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学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视频情景为学生再现了案例,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故事情境法。即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我在讲解初二《诚信做人》时,先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再如在讲解初二《与友善为伴》中的宽容他人时我讲了《将相和》和《六尺巷》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养成宽容他人的美好品质。
4、体验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创设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我在《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内容的教学中,教学导入就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以小品、漫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体验中很轻松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全体同学的参与,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提高了。
5、诗歌名言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名诗佳句,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创设教学情境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集体、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美好情感,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爱我中华》时,我组织学生朗诵诗歌――《世纪祖国颂》,使学生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感受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再如,讲解我国的资源国情和环境国情时,我引用了《地球母亲》一诗,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道德与法治课实施情境教学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情景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从而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不断明确这种主体地位的学习责任感。
3、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
当然,在情境教学的运用中,情境设计很重要。要多创设能激起学生欲望,使学生想探究的“情趣化”的情境和使学生能探究的“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在教学中营造亲和的心理氛围,启发学生潜意识,诱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感性认识活动与理性认识活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情境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运用,给道德与法治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设置有效的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关键,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就能得到进一步激发,道德与法治课就能在学生心中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林芝.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2] 李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谭文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情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