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传统图书馆采访观念的影响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对传统图书馆采访观念的影响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采访人员传统观念的冲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念论文,采访论文,图书馆论文,传统论文,人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图书馆采访工作,随着我馆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越来越真切地渗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当中,经常不由自主地感觉到迷惘与困惑,也常常痛切地感觉到自身知识的贫乏。而给我感觉最强烈的,是网络环境对自己头脑中传统的采访工作观念的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边界的扩大和模糊。

传统的图书馆是一座建筑实体,收藏着物理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下,随着互联技术的实现,图书馆的藏书扩大到整个网络,图书馆不再局限于馆舍墙壁范围之内,而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和中转点。这就要求采访人员要对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更新、更明确、更全面的认识。

(2)“虚拟图书馆”与“虚拟馆藏”。

“虚拟图书馆”又称“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全球图书馆”等。它是以电子文献为基础,以分布式计算机为作业手段,由远程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结构有序的集成化信息服务网络。每个图书馆是信息网络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宝库,读者的信息需求完全由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作保障。“虚拟馆藏”主要是从网络上传送到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信息。实现联网的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连接检索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并提供用户使用,可以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将网络上现有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建立图书馆的虚拟性馆藏——体外馆。

“虚拟图书馆”是以电子文献为基础的,主要包括存于计算机中的电子图书和期刊、各类联机信息数据库、各类光盘、软件产品、电传视讯和电传文本,还包括电子邮政和传真机传递的资料等。这就大大扩展了采访人员采选文献信息的范围,从而使采访对象及采访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然,在采选电子文献的同时,要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重要和适用的印刷本图书、期刊等传统文献,作好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衔接工作。

(3)资源共享概念的深化。

图书馆不仅在收藏印刷文献时需要进行协调与共享,而且在将馆藏文献转换为电子出版物时,更需要进行协调,使各馆上网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重复雷同,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与系统。采访人员在协调采购时一定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的概念也决不仅仅限于馆际互借,而是各馆的数据库及网上信息的充分交流与共享。

(4)图书馆用户的社会化。

传统图书馆,除了公共系统图书馆外,大部分都强调为本单位用户服务。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可以使全社会的所有居民在任何地点、时间利用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软件从信息网络中接受到所需求的任何信息,其文献信息用户达到了社会化。随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图书馆的联系也日趋国际化。图书馆服务对象范围的无限扩大,使得采访人员不能不认真地加以考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方针和原则将来也会发生变化。

(5)馆藏评价标准的变化。

馆藏评价是考核采访人员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手段。传统的馆藏评价,是对图书馆现有藏书体系所具有的各个属性方面进行检测、评估,包括对藏书数量、藏书结构以及藏书本身的科学艺术价值等合成的总指标进行评价。通过书目对比分析法、统计测量分析法(藏书保障率、利用率、拒借率等)、藏书结构分析法等方法得出的最佳藏书体系的标志为:特点鲜明、重点突出、质量高精、数量适度。不可否认,这一传统的馆藏评价标准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馆藏来说却又远远不够。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更注重图书馆的网上信息资源,更注重对于信息的检索能力、组织能力、选择能力和加工能力。所以要求采访人员应具备上述四种能力。

应当指出的是,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虚拟图书馆出现后,传统图书馆还将进一步发展,并在信息服务中发挥其作用。

标签:;  ;  ;  

网络环境对传统图书馆采访观念的影响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