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_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教育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协调,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的心理疾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而且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讨

(一)建好一个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建立了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中心,按在校学生人数1500:1的比例配备了3名专职人员、6名校内兼职人员和12名同伴咨询者,并划拨专项经费对各类专兼职人员进行专业训练,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同时邀请临床心理医生定期到校坐诊,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德育工作者——临床心理医生——同伴咨询者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以满足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应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

建好一个中心,还要有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备。根据心理辅导工作的要求,在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室内家具配备和环境布置上按照专业要求设计,先后建立了心理咨询接待室、心理测评室、心理资料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等,并配备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的一些基本设备,如用于心理测评和建立心理档案的计算机、打印机及其软件系统,用于心理普查的光标阅读机,用于心理调适的生物反馈仪、录像机、录音机,用于心理训练的摄像机等。

(二)开好一组课程

依托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设计一组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系列选修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心理调适艺术》、《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爱情与性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等。

(三)办好一个协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助于形成“助人自助”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向同伴开放的特点,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还挑选了一些思想素质好、心理健康、专业素养好、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工作干部作为“同伴咨询者”。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作为“同伴咨询者”,对主动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互助热线、心理信箱、心理剧的扮演等心理服务工作;第二,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信息源,支持并指导需要心理援助的大学生接受咨询,并将阶段性情况向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辅导老师汇报,使他们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工作方案、确立工作目标提供依据;第三,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的各项活动,成为联系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供了条件,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办好一张报纸

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普及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常识造成的,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定期出版一张小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报》,给学生一块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阵地。同时通过报纸发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活动信息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工作的阶段状况,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长期、连续、有序、规范地开展。

(五)组织好每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每年的5月25日前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以“我爱我”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广泛性、发展性、自我教育性的结合。活动主要由学生主持,通过宣传“自爱、自尊、自制、自强”,提倡热爱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以“心之韵”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注重学术性和防预性。主要由专家主持,宣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侧重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时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通过每学期一次的集中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重视和运用心理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信赖。

(六)建立定期的训练制度

成长训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推行了开展固定的成长小组活动,并形成一种制度,训练内容和训练的时间将在网上和心理训练信息公布栏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选择训练小组。活动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领导才能拓展训练、时间管理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就业前的心理训练等,每个小组8-12人。训练时间一般安排12小时左右,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完成,训练效果非常显著。训练制度的设立,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直接提升了参加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七)做好一次普查

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次教育和普及,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有力支持,并以心理普查为基础,形成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努力做好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支持工作。

二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和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生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学校领导、学生思政工作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已经达成了共识。尽管在工作中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但以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大家所接受,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从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到对学生心理的关怀;从道德品质教育到健康人格的塑造的“管理——教育——帮助”系统,从而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行不悖、有机配合。学生管理部门有责任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提供工作环境、物质条件和心理支持;心理辅导中心有义务接收由各院系转介到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咨询的学生,并将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情况及时、快捷地报告给分管学生工作的干部,以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其次,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上,坚持以下六个工作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工作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情况定期汇报制度(每月一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有心理问题学生作出处理时充分尊重心理辅导中心提供的建议意见;坚持对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制度,使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行为对待学生心理问题。

由于坚持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依托,心理辅导中心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由于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制度,大大地减少了因学生心理问题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及时有效地遏制了学生问题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在高校的公用性和基础性地位得到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纳入了正常的学科建设范畴,以学科建设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时,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机构纳入学校的教学实体,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兼任主任,学生处长和教务处长兼任副主任,从而解决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障碍,并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室安排、教学工作量计算、科研管理、设备配备、实验室建设、日常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从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看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看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  ;  ;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