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 418000
【摘 要】目的:探究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治疗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进行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手术治疗。结果:接受手术的19例严重上睑下垂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患者在平视前方时上睑位置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mm-7mm,其中15例达到6mm及以上。双侧上睑高度基本对称,矫正后双眼上睑高度相差约在1mm-2mm之间。其中一例双侧上睑下垂患者一侧效果较好,一侧效果不明显,外观感觉不对称,后经再次手术修正得到改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睑外翻、内翻、倒睫及闭合不全等并发症。结论: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治疗上睑下垂手术效果良好,优点突出。
【关键词】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术;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是由于上睑提肌功能减弱或消失,导致上睑不同程度地下垂,以致患者睁眼时睑裂处于异常窄小的状态。轻者遮盖部分瞳孔,重者则全部瞳孔被遮盖。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影响正常视野,久则影响视力,造成弱视。我们采用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治疗上睑下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王炜的整形外科学的标准[1]对在我院就诊的上睑下垂患者进行评价,其中19例临床诊断为重度上睑下垂,双侧上睑下垂6例,单侧上睑下垂13例,先天性10例,后天性9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前分别以两眼平视前方时的瞳孔为中轴,将眼裂分为2等分,再分别在内眦、外眦与瞳孔中轴间距离的中点自上睑缘到眉弓间根据上睑的下垂程度设计长方形的额肌SMAS瓣,用亚甲蓝在其相应的皮肤面做手术标志线,做为手术时的参考。单侧上睑下垂患者,可依据健侧眼睛上睑的高度进行设计;双侧上睑下垂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眼睑下垂程度来设计上睑SMAS瓣制备区域[2]。
手术时采用常规局部浸润麻醉或者静脉复合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沿术前的重睑切口设计线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分离切口下缘皮肤达睑缘,祛除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前提上睑肌腱膜,显露睑板上半部分。再按术前的标志线在上睑皮下与眼轮匝肌之间行钝、锐性分离,至眉弓上方沿皮下组织与额肌之间分离,直达眉弓上方约相当于面部表情静态时的眉毛上缘,然后在眼轮匝肌深部,眶隔筋膜的前方按上述方法及范围自下而上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将分离出来的肌肉筋膜层分别从内外沿术前手术标志线剪短,形成SMAS 瓣。SMAS瓣制备形成后,再度检查形成的 SMAS瓣深层在眶上缘是否与骨膜表面分离,以使SMAS瓣可随着额肌的收缩而活动。然后将SMAS瓣向下牵引,在存留的眼轮匝肌下方穿过,止于睑板中上1/3交界处,使移位的SMAS瓣力的传动方向接近于上睑提肌活动方向,再用3—0丝线分内、中、外三点,将SMAS瓣与睑板中上部做3针褥式缝合固定,缝合时应根据眼睑下垂的程度适当调整SMAS瓣的长度和张力,使睁眼和闭眼的间隙处于正常状态。最后切除多余的皮肤,缝合皮肤。见图1
2结果
19例严重上睑下垂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上睑位置一般提高3mm-7mm,其中15例可达到6mm以上。术后双侧睑高度基本对称,其中单侧上睑下垂患者矫正后双眼眼睑高度相差在1mm-2mm之间达到11例,一般肉眼外观无明显差异。其余2例通过细微观察可以觉察两侧眼睑高度不一致。在双侧上睑下垂的患者中有一例一眼术后效果较好,一眼术后效果不佳,经再次手术矫正。其余双侧上睑下垂患者双睑高度差在1mm-2mm之间。未出现术后睑外翻、内翻、倒睫、闭合不全等情况。
3 讨论
上睑下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形成的病因有很多。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提肌发育不全所致。后天性上睑下垂大多是由于后天的一些原因造成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这两种上睑下垂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具有使上睑上提作用的肌肉功能发生了障碍,因此恢复、加强和替代提上睑肌的功能是治疗上睑下垂的重要一环。
手术治疗上睑下垂目前已有多种手术方法,包括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前移术、以及额肌提紧术[3]等。上睑提肌缩短术、上睑提肌前移术仅适用于上睑提肌功能未全部丧失的病例。单切口SMAS瓣经眶隔前额肌上睑悬吊的手术方法,可用于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和后天性肌原性上睑下垂的病例,特别是上睑提肌功能全部丧失而致重度上睑下垂的病例。相比其它手术方法,单切口SMAS瓣额肌上睑悬吊具有优点:首先采用单切口,减小了患者的痛苦眉下切口和其它远位切口筋膜取材,既简化了手术的操作步骤,又减小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后产生瘢痕影响面貌的的可能性。其次SMAS瓣额肌上睑悬吊可以有效地利用病变临近区域筋膜提升了上睑肌的活动性,又可减少其它远位筋膜材料替代给局部带来的臃肿,能更好的手术效果。第三单切口SMAS瓣经眶隔前额肌上睑悬吊较其它远位筋膜于眼轮匝肌前悬吊,可以减少悬吊筋膜对眼轮匝肌的粘滞性,增加睁眼时的动态美观。第四实践证明单切口SMAS瓣经眶隔前额肌上睑悬吊这种手术方式可以用于治疗上睑下垂经其它手术方法失败的病例,可以进一步地改善治疗效果[4]。因此我们认为单切口SMAS瓣经眶隔前额肌上睑悬吊是治疗肌源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之一。
尽管单切口采用SMAS瓣经眶隔前额肌上睑悬吊手术具有诸多优点,然而如果手术不注意,仍会留下后遗症。如术后睑外翻、内翻、倒睫等[5]。术后睑外翻常见于睑板先天发育不良的先天性睑裂狭小。其原因是睑板固定以后,其牵引幅度受到限制,睁眼时睑板固定在上睑的位置过低。为了防止造成这种情况,手术中尽量使睑板的上下活动幅度接近正常活动幅度,从而避免或者减少上睑外翻的发生机率。而睑内翻和倒睫通常发生于上睑下垂多次手术后的再次手术。因为多次手术以后,上睑睑板变得僵硬,再次手术时,睑板活动不充分,造成上睑内翻。预防方法就是在术中充分松懈上睑粘连结构,使得悬吊方向与上睑提肌方向接近,在睑板中上部的上方固定缝合,必要进可以将上睑缘睫毛区外翻缝合,矫正睑内翻和倒睫的情况。
综上所述,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的效果良好,优点突出,是一种值得广泛的推广的治疗上睑下垂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0-950.
[2] 王玮,王卫峻,徐靖宏等.额肌上睑SMAS提紧治疗先天性复发性上睑下垂[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6):291.
[3] PARK D H,CHOI W S,YOON S H,etal.Comparison of levator resection and frontalis muscle transfer in the trestmemt of severe blepharoptosis[J].Ann Plast Surg,2007,59(4):388-392.
[4] 王卫峻,张路,王炜等. 单切口额肌SMAS瓣悬吊上睑睑板治疗上睑下垂[J]. 2011,4(22):212-215.
[5] 苏振民. 额肌瓣悬吊术矫治上睑下垂术式设计的解剖学基础[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5):366-367.
论文作者:陈继松,张雪梅,陈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方法论文; 先天性论文; 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