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既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门课程,在现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越来越强烈的多元化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巧妙的在教育中避免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公民教育提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隐性道德教育
一、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既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人才的培养,又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所有技校都必须开设和重视的一门课程。但是,目前该课程存在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课程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传统的认知教育模式为主,以直接的、书本式的显性的思想教育课程为主要手段,很难使受教育者深切感受到这些知识对他们有什么实际操作意义。这种课程模式势必使思政课程教育发展走向了孤立、僵化,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意性
我们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如果老师在备课时候不认真下功夫,不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知识覆盖面积小、材料缺乏创新性或者是网上随手可得的信息,唯教材事论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学生学习的偏见性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普遍存在偏见性,认为没有必要学习该课程。另外功利性的想法认为,学习该课程并没有能为他们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他们认为,作为中职生,我只需要学好专业课程,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才是重要的。这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认真。
二、国外公民教育对我国职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启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一门被标准化、书本化的思政课程来传播。不可置疑的是在开设的早期我们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现越来越多元化啊的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本身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何况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当然,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思想教育都是国家得以长治久安的王道。那究竟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其演变发展离不开为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搬英美的公民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从国外的公民教育中得到某些启发,开展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是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在其专著《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他认为,学生在校不仅学会读、写、算等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这些并非是从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在暗默中、潜在中不直接地传给儿童歌。国内也有学者对隐性课程做出这样的解释“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隐性德育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它没有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要求,它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与精神‘动力场’构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德育资源”[5]就像家庭教育或者是团体带给学生的影响一样,它是不显露的,但是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2.隐性思政课程的意义
把空洞的理论付之于实际。有些学生能将书本上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理论考试也能拿个优异的成绩。但是为人品行等方面却出现了长短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应该当作是一门学术性的课程,它更应该是能使受教育者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护国家的民主建设、拥护国家的法制建设、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隐性的思政教育就是希望不局限于几门课程的教学,要摆脱书本上的条条款款,把课程扩展到学校的整个生活世界中,用多种形式去展示课程内容。
3.隐性思政课程的构建模式
(1)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含于各门学科当中。不要把德育教育作为思政教师的专属,而是鼓励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比如从文学作品中探索主人公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升华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从艺术作品中折射个人的民族美观等等。特别是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活动课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辩论赛,可以设定类似价值观、人生观等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又比如可以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等。
(2)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活动、制度、环境之中,使学生受到经常的、无形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去参观、游览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国家公园等多种文化设施,在这些特定的场所中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3)要通过强制形式要求学生把理论的教条付之实践。比如我们可以学习西方某些职校录取新生的做法,要求学生服务社会时间必须依照规定达到一定的时长。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福利院、敬老院、收容所等机构去帮助老弱病残;鼓励学生去做志愿者,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一来是践行了道德准绳,二来从中培养了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对国情、民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之,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既不丢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当然隐性思政课程的开展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玫.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农林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
论文作者:周斌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课程论文; 隐性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思政论文; 教育课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