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汤北平 李娇

  摘要:目的:讨论心血管高危人群中行颈动脉超声检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原因数目与心血管事件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有效估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

关键词:心血管;颈动脉超声;高危人群;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其中,75例男,45例女;为50~87岁的年龄,平均(62.9±9.7)岁。全部患者都为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原因或有心脑血管事件史,其中危险原因指糖尿病、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年龄50岁以上等。

1.2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都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GE LOGIQ P6)实施颈动脉检查,患者取平卧位,把头部偏向检验者对侧,充分暴露颈部,使用超宽变频探头,设置为7.5~8.5 MHz频率,实施观察患者颈根部到下颌角的纵切和横切面,并仔细观察患者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窦部和颈动脉主干的血流变化与血管壁状态,对颈动脉近端的IMT(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大小实施测定。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了SPSS 18.0计量软件解决数据,计量数据使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组间的差异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心血管事件对比见表(x±s)

对照组患者危险原因与心血管事件显著多于观察组,[4]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比见表2

对照组CAG单支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显著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长期、不容易被发现、潜藏的发展过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是威害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随着心血管病升高的发病率,还有人们对隐匿性、猝死型冠心病危害了解的提升,在动脉硬化产生的发展经过中,最早受累的位置是动脉内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年龄呈正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标志。本文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作为分组辜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危险原因数量与心血管事件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取代标志、动态、定量测定颈动脉IMF对全面分析、认识病情有利,为治疗、预防、预测转归供应客观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不一样危险原因在自身不一样与疾病的不一样阶段对病情发展与产生作用不一样。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能够反应病情,对疾病整体检验与管理有利,另外超声检验安全、无创、简单易行,容易推广。

血管内超声可以准确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和狭窄程度,而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运用还处于初始阶段。血管内超声能够对血管实施360度横截面成像,可以清楚显示管腔的形态和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弥补了选取性颈动脉造影低估血管狭窄程度、偏心病变误认为向心病变与不能诊断管腔内血栓的局限。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验IMT厚度,可以有效反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病情的整体了解有帮助,同时具备简便的操作、安全性高,微创性等优势,具有关键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敏.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721-722.

[2] 朱艳珊.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3-27.

[3] 李岚,张亦哲,吴艳春. 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心主血脉”的认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 2329-2330.

[4] 廖成蓉.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J]. 河北医学,2012,18(9):1246-1247.

[5] .王爱军,林其珊.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评价[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9;26(2);93

论文作者:汤北平 李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汤北平 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