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沙尘暴探索可持续防沙治沙道路——统筹规划 系统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沙尘暴论文,布局论文,道路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对全国沙化土地治理进行了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提出了“保护优先、积极治理、适度开发”及“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治理思路。根据我国沙化土地现状,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沙治沙措施,我国沙化土地治理按五大类型区进行。
第一,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以西、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以北。建设重点是要保护好现有荒漠植被,绿洲外围建立综合防护体系,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
第二,半干旱沙地类型区。包括贺兰山以东、长城沿线以北以及东北平原西部地区。主攻方向是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减少地表扬沙起尘。
第三,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多数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沙化土地集中分布于青海省柴达木和共和盆地、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主攻方向主要在做好现有植被保护的前提下,对人类经济活动集中地区的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减轻风沙危害。
第四,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湿润沙地类型区。包括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淮河以北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主攻方向是全面治理沙化土地,适度开发利用。
第五,南方湿润沙地类型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广大地区。主攻方向是对沙化土地进行开发性治理。
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布设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防沙治沙工程,即在我国沙化面积最大、对全国生态建设最具影响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布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在西藏人口集中、经济活动相对较活跃的一江两河地区布设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在黄淮海平原黄泛区布设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在南方湿润沙地布设治沙试点项目;在南方石质山区布设石漠化治理示范项目。
在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四期工程构成了我国防沙治沙的主体工程,建设范围涵盖了我国90%以上沙化土地。这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中之重。
布设沙化土地动态监测网络体系亦是防沙治沙格局的重要一环,是科学防治土地沙化的基础工作。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沙化监测三个体系的建设,定期公布各地的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沙尘暴灾害预警和灾害评估,分析土地沙化原因,确定治理对策,为防沙治沙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