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恩教育?这在了解其基本内涵之前,先要了解何谓“感恩”及“感恩意识”。“感恩”《说文解字》解释“恩,惠也,从心,因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牛津字典》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有的学者观点是“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比如张桂权教授认为:感恩是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范国睿教授认为:感恩是生命发展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对他人付出的理解、认可和珍惜;感恩是一种宽容、满足、健康的心态;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相互理解的人生观;感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感恩是一种敏感的、积极的生活感受。虽然各种字典以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不同概念的感恩,然而,各种概念围绕的关于感恩的内涵基本上都集中在:感恩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是在识恩、记恩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并且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人恩惠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一种感恩意识,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心存感激并试图给予报答的思想和理念。而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以情动情、以德养德、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一种人文教育活动,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当下,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__________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尤其是如今的应试教育环境,造成了学校更多地注重青少年的“成材”,而不是“成人”。不难看出学生的感恩之心非常缺失,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况且,对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青少年的这些感恩意识的淡漠和缺失的现象频现,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能如此无义,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也能如此冷漠,又怎能奢望他们成材之后能牢记祖国和人民的恩德,肩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何其危险,何其悲哀。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才是最佳德育对策呢?初中阶段的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关头,为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危机期,此时其心理活动不仅表现出与童年大不相同的特点,而且与成人也有很大不同。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处于从儿童的幼稚期向青年的成熟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是幼稚与成熟并存、面临诸多变化和转折的时期,这个时期还是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发生质的变化与转折的阶段。如果能够比较顺利地适应了这些变化,身心也就可以能顺利地成长,并为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某些方面的变化中遇到困难又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就有可能出现发展的危机,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在这个重大的心理转折时期,如果能够很好地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配合恰当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和选择把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确立起来,他们就能够很好地形成一些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初步确立正确的道德信念,为他们将来作一个成年人的道德价值观奠定牢固的基础。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阶段,对初中生正确道德信念的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即认知、情感和实践。
第一要重认知。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意识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他们认识到,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帮助和付出,这些无私的“恩惠”都是给予。不少人认为,这些无私的“恩惠”不值一提,德育教育也提倡“默默奉献”,然而让心理发展处于“危险期”的初中生从接触和认识到他们的善行,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让他们感受“恩”的存在与“恩”带来的温暖,并在内心产生对“恩”的认可。
第二要重情感。在通过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由此引发心理共鸣,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的冲动和情感。
第三要重实践。由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这就是感恩教育的实践绩效。但是感恩意识要转化为感恩的行为,还需要个体具备善良的、好的德行,能够将认知、情感转化为行为,并将这种行为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__________的感恩教育活动来促成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为。例如在班会上开展感恩教育事迹交流会。让学生参与讨论,老师从中观察学生对感恩的认知,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通过观看感恩教育影片,并写观后感。如组织学生观看感恩教育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并组织学生交流观后感,还可以当场与父母联系,倾诉对父母的感情。在这样的情感互动中,更能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内化为行动。还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如在三八妇女节,开展“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传统的书信形式表达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在九九重阳节,开展丰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真切地感受感恩行动的价值和意义。
感恩教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只要是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成长需求等基点之上,就会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投身于德育工作之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每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着关爱,充满着无限的幸福。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可言。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心存感恩方能感知生活施予的恩泽;常有幸福的感动就能让生活时时处处洒满暖煦春阳。哪怕阴霾密布,哪怕挫折连连,哪怕身处绝境,只要你拥有感恩的心,就会有不灭的希
论文作者:冯旭波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意识论文; 是一种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认知论文; 转化为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