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力助推论文_柏璐

师生合力助推论文_柏璐

柏璐

江苏省南京市弘光中学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平等对话已成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亮点,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转变思维,与时俱进,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平台,把时间、空间、自由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课堂;教师;激活

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由于学习兴趣的存在,学生可以感受到应用知识的自由与快乐,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求知欲。然而学习兴趣并非天生,想要让学生有兴趣得走进道德与法治课堂,就要激活课堂,这样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魅力无限。

一、让选材体现生活之美

第一,贴近学生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歌词、传说典故、名言警句、带有新鲜新闻时事……作为载体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教学《家,温馨的港湾》这一节课中,课前我让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含义,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故事。教学时,首先召开班级故事会,讲述父母教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效果很好。

第二,再现生活情境。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能够说出自己的感悟,能够讲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教师应该给与尊重,原谅和善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生活所在。我在教学《珍爱生命》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要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所共同生存的环境,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站在走廊上观察校园中的花、草、人……去感受、去感悟生命的精彩。

第三,渗透时政和热点问题。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应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一大亮点,如,通过“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自觉履行公民道德规范,2008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让学生真切体验我们的制度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二、让形式激活课堂之魂

第一,表演激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迫切希望表现自己,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倍感兴趣。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表演小品,能让同学们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讲到能够承受挫折,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让同学们自编剧本,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台上能表演的同学的诙谐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每组的同学不断地为本组的同学喝彩加油,这样不仅在无形之中让同学们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二,游戏激活。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如:在教《我自信,我快乐》一课时,在讲台上放了一个小球和一只木棍,我运用有关杠杆原理,把小球用木棍橇起来,告诉学生,人的自信就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是什么呢?每个人要以自信的良好形象自立于社会,也需要这样一个“支点”,欣赏自己是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三,辩论激活。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因此,如果给他们辩论的机会,会大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如:中学生的上网行为值不值得,“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学生上台辩论,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第四,多媒体激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如在上《我和父母》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们增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选择了一首《听妈妈的话》播放,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孩子们惊讶之余共同哼唱着的声音,那堂课的气氛异常的活跃,因为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发现平时他们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也能和思想品德课融会贯通,折射出做人的道理。

三、让教师成为活力之源

第一,老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当一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的积极状态就会被激发,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刚工作时的一次,正当我上课讲的津津有味的时候,个别学生在下面不是乱说话就是搞一些小动作。顿时,自己的火气不打一处来,紧接着就是一顿训斥。课堂气氛一下子跌到了谷底,自己的情绪也同时一落千丈。事后想想,怎么能这样呢!该想想办法。于是,这样的教训过后,自己再遇到此类情况时,试着让自己缓和一下情绪,然后提醒坐不住的同学起来站两分钟。这样既不浪费上课时间,也不影响课堂气氛。

第二,教师要“多情”。首先,语言要有“情”。道德与法治课内容较多是抽象和理性的概括,但这一切与情感并不矛盾,上课的语言要有“情”,语调要抑、扬、顿、挫,快慢、高低结合,才能掌握课堂全局,调动学生的情绪,如讲“孝敬父母长辈”这一课,选取了汶川地震中一个真实的故事,饱含情感的话语引导学生进入了一种精神境界,有的学生眼里含着泪花,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其次,对学生要有“情”。课堂上,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方式变了,评价学生的标准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课堂更有生命力了。如在教《竞争和合作》一课时,我让学生每人写一份简短的班长竞选演讲稿,给学生10分钟时间,然后鼓励学生,为自己拉选票,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你是最棒的!......这时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好多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很积极,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努力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浓浓的人文关怀带进课堂,就可以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出灵动的课堂,激活我们的课堂,点亮每位学生求知的眼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年红:《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教学理论与实践》。

[2]古良琴:《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聂沉香:《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人民出版社。

[4]崔维云:《巧设探究路经 激活政治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学》。

论文作者:柏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师生合力助推论文_柏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