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与资本积累:Mazumdar假说适用性的检验与推广_贸易条件论文

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与资本积累:对Mazumdar假说适用性的检验及其扩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说论文,适用性论文,比较优势论文,结构论文,资本积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10)09-0015-014

JEL分类:F14,F23,O40

一 文献梳理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的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够促进贸易双方的福利水平已经成为经济学界为数不多的共识,自由贸易因此也成为理论界追求的目标之一,大量基于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自由贸易相对于封闭条件下的收入增进,进而表明依据要素禀赋所体现出来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对于提高经济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而经验研究却证实,各国贸易模式只有大约50%与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一致(Trefler,1993;Davis and Weinstein,1996,2001),这也就很可能意味着Leontief之谜的普遍存在性问题。并且,经典比较优势理论的严格假定和静态分析使我们很难从其分析过程中看到福利水平和收入分配之外的目标追求,而宏观经济的核心在于经济增长以及相关的就业、生产率、技术进步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必然要求从理论上具体阐述Leontief之谜存在情况下贸易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引致经济增长的,经典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并没有当然也没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给出回答,其关注的问题在于贸易发生机制。

遵循新古典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Stiglitz(1970)的研究给出的解释认为,在贸易各国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双方进行完全或部分的分工,贸易促进资本积累的关键在于资本品的价格,只要贸易能够提高资本品的相对价格,资本积累必然会发生,并且贸易可以提高双方的福利水平。因此,在Stiglitz的分析框架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提高资本品相对价格这一机制。Deardoff(1973)和Smith(1984)的研究都给出了相类似的结果;而Vanek(1973)的研究更进一步:只要贸易能够提高贸易双方出口品的相对价格,必然会提高一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人均资本的上升必然对应着更高的人均产出水平,同时,出口品相对价格的上升还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和收支状况。

显然,上述的研究都强调了资本品相对价格上升对于资本形成的作用,而这种分析逻辑可能的结果在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下只合适于发达国家,毕竟资本品的生产往往集中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从这种贸易机制下是很难获得好处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消费品作为主要的出口结构,其相对于资本品的贸易条件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这也就意味着Vanek的研究同样不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实证的结果也表明,在这种机制下,贸易所带来的收益即便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0.1%(Deardorff and Stern,1986)),也将是很小的(8.6%(Harris and Cox,1984))。

Baldwin(1992)通过将比较优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结合,力图从资本形成过程这一角度来解释这一问题。在Baldwin看来,贸易将产生两种效应:静态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效应和动态意义上的资本积累效应,如下式所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要自由贸易(τ下降)能够增加资本的回报率,资本积累就会产生,结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积累会导致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进而导致一国生产函数的扩张,在储蓄率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从而实现了一国的经济增长。所以,资本积累效应会放大比较优势效应。

Mazumdar(1996)则从不同的角度对Baldwin的模型进行扩展。在Baldwin(1992)的分析框架内只考虑了一种商品的情况,只要贸易能够导致生产效率提高必然增加一国的资本积累,从而使得一国的生产可能曲线向外移动,这也就意味着静态效率收益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但其并没有具体分析生产效率的提高究竟是如何获得的。

Mazumdar(1996)的模型则考虑了两种商品:资本品和消费品,并从动态收益的角度来衡量贸易收益,假设资本-劳动比在所有生产部门都相同,这样可以判断贸易条件下的Stolper-Samuelson效应,均衡条件应该满足:

从上式来看,资本回报率r能否增加取决于资本品价格,而资本品的价格则与本国的资本品是出口品还是进口品有直接的关系。在两国模型实现局部均衡时,一国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将会导致资本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如果其上升幅度比例于实际储蓄率变动,那么资本的折旧率也将上升,必然会抵消投资的增加并降低资本积累的效应;如果一国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将下降,资本的折旧率也将下降,在新的索洛均衡点上,人均产出水平远大于Baldwin均衡下的产出水平。这时的贸易效应一方面来自于生产函数的变动,另一方面来自于资本品成本的下降。Gohn and Oliver(2002)从理论层面论证了资本品进口对于降低折旧率进而促进资本积累的这样一个机制的存在性问题,DeLong and Summers(1991,1992)以及Jones(1994)、Javonovic and Rob(1997)的研究则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资本品的价格下降和资本品外部性对于促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Kruger(1983)、Rebelo(1991)、Levine and Renelt(1992)、Lee(1994)、Harrison(1996)等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资本品进口对于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资本积累的意义。

基于此,如果将Mazumdar的上述理论归纳为一个假说,可以表述为:

贸易能否促进增长取决于贸易结构,即只有当一个国家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贸易才能够降低折旧率进而促进资本积累并带来经济的增长,反之,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则未必能够带来经济的增长。

可见,Mazumdar的这一假说要比Baldwin更进一步,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基本相符,但贸易现实的直觉告诉我们,这样的贸易结构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从贸易中受益,开放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现状已经反映了这一问题。原因在于Mazumdar的分析过程中始终暗含这样一个假设:资本品进口将导致资本品价格下降而消费品价格并不发生绝对或相对变化。一旦考虑到这一问题,Mazumdar的贸易增长机制有可能并不会发生,对于大国贸易而言,如果其比较优势在于消费品生产,那么资本品的进口往往导致本国资本品相对于消费品价格上升,折旧率将很难由于资本品的进口而下降,况且即使折旧率下降也很可能会由于消费品价格下降幅度更大而并不会引致资本积累,这正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二 进一步解释与假说扩展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Mazumdar有关贸易结构引致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暗含这样一个前提:资本品的进口国为贸易小国,其比较优势体现在消费品生产,在此条件下,小国资本品的进口并不会导致世界资本品市场价格上升,而消费品的出口也并不会导致国际消费品价格下降,这时,遵循Mazumdar的贸易结构分析,资本品的进口将导致其国内资本品绝对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其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和资本折旧率的降低,结合Solow增长模型,资本品价格和折旧率的降低必然引致资本积累和新古典式的经济增长。

图1 贸易结构引致资本积累的机理

可以借助于图1对Mazumdar假说给予进一步解释,初始生产函数f(k),储蓄函数sf(k),人口增长率n和折旧率为d,索洛均衡点对应的人均资本存量为k,人均产出为y。按照Mazumdar观点,经济增长与本国的资本品是出口品还是进口品有直接的有关系,如果一国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将下降,资本的折旧率将由d下降到,在新的均衡点上,人均产出为,人均资本存量为;如果一国出口资本品而进口消费品,将会导致资本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如果其上升幅度比例于实际储蓄率变动,那么资本的折旧率将保持d将不变,在新的均衡点上,人均资本存量保持k不变,资本积累并没有增加。

对于发展中大国而言,如果贸易结构仍然为资本品净进口国和消费品净出口国,考虑到资本品生产多为发达国家垄断,而消费品出口则呈现高竞争特点,那么,大国进出口往往会导致国际市场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和消费品价格下降,或者是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即,贸易条件很可能由于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或绝对价格上升而相应有所恶化,因此,资本品的净进口和消费品的净出口的贸易模式所带来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并不会导致折旧率的下降和资本积累水平的上升。从图1来看,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下,即使本国出口资本品进口消费品也并不会使折旧率由d降到,而是保持d不变,资本积累并不会发生;如果本国完全不生产资本品,折旧率反而会上升高于,这时人均资本存量反而会下降,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水平也将随之下降。③

Matsuyama(1988)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即资本品的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如果提高了资本品的绝对或相对价格,并不会导致折旧率的下降,资本积累同样不会发生。Lee(1994)的研究同样强调了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对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其认为贸易通常能够降低发展中国家资本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促进其资本积累,但其实证结果对部分国家而言却并不支持其理论分析,原因在于其分析框架并没有考虑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对贸易条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基于此,可以将Mauzumdar假说扩展如下:

对于贸易小国而言,贸易并不会改变其贸易条件,进口资本品出口消费品的贸易结构在局部均衡时,可以降低本国平均折旧率并促进资本积累;对于贸易大国,这样的贸易结构能否降低一国折旧率并促进资本积累取决于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是否能够维持或降低资本品-消费品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不恶化。

图2 中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变动趋势(2005=100)

结合中国的贸易实际,从图2和附表中可以看出,自1985年以来,除了1996-2000这五年间出口价格指数大于进口价格指数外,其余年份我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全部小于进口价格指数,尤其是2000年以来,进口价格指数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表明我国的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波动的过程中,而我国的贸易结构恰好表现为资本品净进口和消费品净出口,这样的贸易结构是否促进了我国的资本积累,是否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产生显著影响则是需要仔细研究的两个问题。④

三 指标构建和数据说明

为了验证Mazumdar贸易结构引致资本积累的观点,可以构建一个资本品和消费品贸易的相对指标来反映这一贸易结构,而将一国贸易品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属于BEC商品分类准则,在此准则下,所有对外贸易的商品根据其最终用途被分为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三个基本的部分,数据核算上刚好符合Mazumdar贸易结构的实质,但我国普遍采用的是SITC准则或者HS准则进行商品分类,在这一准则下,并没有对商品的最终用途做出区分,所以在同一大类下面的商品就存在消费品、资本品以及中间投入品混合统计的情况。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上,我们将按照联合国确定的SITC,HS与BEC商品分类对应规则,将SITC,HS标准下的商品分类转换为相应的BEC规则下的商品分类。

参考Lewer(2002)的做法,如果以Structure表示贸易结构,可以表示如下:

从Structure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其本质上是对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反映。对于诸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消费品出口和资本品进口符合中国的贸易实际,在消费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况下,如果Structure>1,资本品/消费品的出口比率大于资本品/消费品的进口比率,本国将成为资本品的净出口国,按照Mazumdar的观点,这时本国的资本品价格将会相对上涨,投资成本也将相对增加,折旧率也将随之增加,这最终会抵消贸易所带来的效率收益,资本积累将不会发生;如果Structure<1,则表明资本品/消费品的出口比率小于资本品/消费品的进口比率,本国将成为资本品的净进口国,按照Mazumdar的观点,本国的资本品价格将会下降,资本品价格的下降所导致的投资成本的下降必然会放大贸易的效率收益,资本积累将会发生。

所以,Structure指标可以反映贸易结构所导致的资本品-消费品相对价格变动,本质上就可以对Mazumdar的假设进行检验;如果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是不相关的,那么,贸易结构的效应将是微不足道的,这也表明,单纯的比较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缺乏长期支撑能力,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贸易量而非结构上;如果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那么Mazumdar的假设的意义将是十分重大的:贸易结构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长远影响,比较优势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转化为经济增长。这时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贸易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结构上。

图3 贸易结构与资本存量变动趋势

注:Capital表示资本存量增长率对应主坐标,Structure对应次坐标;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整理。

从图3可以看出,在时间序列上,我国自1985年以来的贸易结构值Structure全部小于1,表明我国是消费品的净出口国和资本品的净进口国,这种贸易结构符合Mazumdar的观点,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贸易结构将导致我国资本品价格下降,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从图3同样可以看出,我国资本积累()虽然处于波动过程,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两个变量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另一方面,图2则表明我国的贸易条件处于波动过程中,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资本品在我国进口额中占绝对比重,那么,资本品的进口究竟是降低还是提高其市场价格,折旧率会因此下降还是上升,资本积累是否由于资本品进口而增加,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对Mazumdar理论的检验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虽然王永齐(2006)采用间接的方法对Mazumdar理论进行检验,但其并没有对贸易结构与资本积累、贸易条件以及折旧率的影响进行验证,其结果也并没有直接反映Mazumdar本意,结论也还有待商榷。

四 对Mazumdar假说的检验:方法和结果

为了反映Mazumdar假说的本质,参考Lewer(2002)可以构建以下回归方程:

表示t期资本积累,分别从存量和流量两方面加以考虑,从存量角度考虑资本积累则以t期资本存量占GDP比重加以衡量。而有关我国资本存量的数据由于在统计方法上的差异导致的核算结果大相径庭,雷辉(2009)、单豪杰(2008)、白重恩等(2007)、张军和章元(2003)、何枫等(2003)、黄勇峰等(2002)、贺菊煌(1992)等的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资本存量加以估计,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样本容量的合理性,资本存量在计量数据上采用雷辉(2009)和单豪杰(2008)的结果,分别以来表示;从流量的角度考虑资本积累则以t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加以衡量,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摘要》以表示。

为了具体分析贸易结构变动对资本积累的冲击,在回归方法上本文采用VAR检验,回归方程可调整为:

在VAR检验之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来判断变量的平稳性以及是否存在长期相关性。如果变量为非平稳变量但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就需要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这时才能够进行VAR检验。

1.单位根检验

下面采用常用的ADF检验方法分别对Structure、Capital、Depreciation和FIPI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根据ADF检验模式下的结果:首先,表1中的第2列数据显示,在变量水准项的检验结果方面,所有变量的水准项检验结果都接受零假设,由此可知这些变量都是非稳态的时间序列、具有时间趋势。其次,表1中第4列数据显示,在变量的一阶差分项的检验方面,所有变量的检验结果都达到一定程度的显著水准,所以,这些变量均为整合阶次为1的I(1)变量。因此,对这些非平稳的变量不能采用普通回归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2.协整检验

采用Johansen最大似然协整检验方法,检验贸易结构与资本品价格相对价格、折旧率、资本积累、贸易条件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检验方法上根据AIC准则确定常数项、趋势项和最优滞后区间的选择,回归结果见表2。

迹统计量的结果显示,在5%置信水平下,所有协整分析全部拒绝协整向量为零的假设。贸易结构与资本品价格、折旧率、资本积累、进出口价格指数以及贸易条件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而表明这些变量之间至少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由于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至少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不能具体指出何为因、何为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方向。因此,我们打算采用VAR模型加以检验贸易结构与资本积累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方向。

3.VAR检验

由于VAR模型对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不必加以区别而同等对待,其估计的结果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并且可以被看做是更精确的因果关系检验。关键是要判断下边情况是否成立: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模式是否通过降低资本品价格和折旧率这样的机制促进资本积累,即Structure→FIPI/RPI(Depreciation)→Capital这种机制是否存在,若这种结果得到验证则意味着Mazumdar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得以验证。

按照上述VAR模型估计方程(1)~(3)来判断这种情况是否成立,根据AIC准则来确定方程的最优滞后期,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判断和推论:

(1)结合中国的实际,Structure指标全部小于1,表明我国为资本品的净进口国和消费品的净出口国,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实际并符合Mazumdar假说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贸易结构将促进我国的资本积累。但表明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结构并没有对中国的资本存量的增加或固定资产投资率的上升产生显著影响,这也就意味着Mazumdar式的贸易结构并没有促进中国的资本积累,其适用性也有待商榷。其中可能的一个原因在于资本品的进口和消费品的出口并没有降低固定资产价格相对价格,也没有带来折旧率的下降,表明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即,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结构拉高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价格,并导致折旧率的上升而非下降,滞后期越长这一结果越明显,而折旧率下降正是Mazumdar假说能够成立的根本条件。这也说意味着通过资本品进口来降低资本品相对价格和折旧率的方式达到促进资本积累的渠道并不理想,这进一步印证了比较优势只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条件,而贸易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国际分工的地位。

(2)从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结构来看,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集中于消费品生产领域,而消费品在世界市场上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加之国内产业雷同度高,自相竞争以及国际上面临劳力和资源同样丰裕的其他国家的有力竞争,产品具有高度替代性,其世界市场价格处于相对下降趋势,而资本品生产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处于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结构,其相对价格则处于上升趋势,这也就意味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的贸易模式之所以没有促进我国资本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很可能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导致我国贸易收益不太理想。Dornbusch(1987)、Papell(1994)、Goldberg和Knetter(1997)、Guillo(1999)的研究证实了消费品高替代性和资本品垄断性条件下,贸易条件与进出口价格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其对资本积累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约束,这种约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品价格的下降,进而不利于其国内投资率的上升。

(3)就中国目前的贸易状态,Mazumdar假说的不成立意味着贸易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贸易量的扩张而非结构优化,尤其是依赖于外资企业的大进大出对需求的拉动来刺激国内生产。以2007年为例,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8%,而外资企业往往两头在外,通过价格转移机制来提高进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品和原材料等中间品的价格将利润加以转移,由于外资企业资本品的进口占全国比重相对较大(机电产品为例,外资企业的进口占全国比重达到76%),这将导致资本品进口价格和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从外资进入行业来看,根据王岳平(2002)的研究,520个三资企业参与的小类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出中具有专门化特征的行业206个,其中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的部门51个,占24.76%,属于一般劳动密集型部门的93个,占45.15%,二者合计占69.91%;进入资本品生产领域比重相对较低,以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调和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为例,这几种最重要的资本品的生产领域中,2007年外资进入的比例只占当年外资流入量的18%,而且还以加工贸易为主。

从三资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根据黄平等(2003)的研究,三资企业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集中在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玩具、家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消费品上。三资企业出口的大宗商品与我国传统的出口大宗商品正好吻合,这也间接表明外资主要流向劳动力密集型的消费品行业,如纺织、服装、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等。虽然从1995年以后,三资企业在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逐年提高,流入机电行业的外资也越来越多并成为我国资本品出口的主力,但是大多数为加工装配型企业,主要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加工贸易,这就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部分机电产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Structure指标的上升表明我国资本品的出口增长速度加快,但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加工贸易影响,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子类产品)出口额中加工产品比例高达88.6%。

可见,我国FDI部门流向结构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主要还是流向劳动力密集型消费品部门和加工贸易型机电部门。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在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这造成了我国出口部门的偏向增长,在国际需求结构不变或者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慢于出口的增长时,必然形成消费品的超额供给(牛宏莉,2004)。这必然造成出口市场竞争的加剧并降低消费品出口价格,这一方面导致了我国进口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价格甚至绝对价格上升,另一方面造成我国创汇不创收的局面。

五 引入贸易条件后的Mazumdar假说再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Mazumdar式的贸易结构并没有促进中国资本积累的原因,我们考虑扩展后的Mazumdar假说,即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品出口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为此,构建以下回归方程检验Mazumdar式的贸易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并判断这样的影响下的资本积累效应在中国表现不显著的原因:

表明资本品的进口和消费品的出口同时提高了进出口价格指数,但这种贸易模式导致的进口价格指数的上升幅度远大于出口价格指数,并且,对进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几乎始终为正,而对出口价格指数的影响则处于波动状态,滞后期越长负向影响越明显,表明进口价格指数受资本品进口影响具有明显的向上趋势性,而对出口价格指数短期影响要大于长期。另一方面,数据显示,除了1995-2000年间的出口价格指数高于进口价格指数外,其他所有年份的结果刚好相反。而根据Zheng和Zhao(2002)的研究,1993-2000年中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制成品贸易条件以制成品分类产品的贸易条件都呈恶化之势(如表5所示),而自2000年以来,我国进口价格指数始终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表明中国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替代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其结果只能是转换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经济研究参考,2002),而贸易条件的恶化效应势必提高了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价格,进而提高了相对折旧率并弱化了Mazumdar假说在中国有效性。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尝试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探讨贸易结构对于中国资本积累的影响,通过对Mazumdar假说的理论扩展和数据检验进一步印证了比较优势只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这样的贸易大国而言,如何将比较优势转换为更高的比较利益则需依赖诸多条件,基于此,给出本文的几点结论和建议。

1.我国贸易结构值符合Mazumdar假说却没有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分析的结果只适用于贸易小国,对于贸易大国而言,其贸易量的变化往往会直接导致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对于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中国而言,在制成品方面其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生产方面,贸易必然强化本国在消费品生产方面的优势,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这造成了消费品出口部门的偏向增长,在国际需求结构不变或者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慢于出口的增长时,必然形成消费品的超额供给和出口冲动,在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下,消费品的高替代性必然导致其价格始终处于不利的下降趋势,势必弱化我国贸易收益。资本品进口和消费出口的贸易结构显然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但这种贸易结构并没有对我国资本积累产生显著影响的结果就是最好的注解。

2.由于外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而外资企业采取通过进口促进出口的策略往往导致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加之国内企业加工配套能力不足,外资企业倾向于选择“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即加工环节在中国,而原材料、机器设备等中间品、资本品和销售市场在国外,或者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向中国投资。这必然弱化了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的拉动作用,进而导致其对资本品和中间品的大量进口需求。同时,外资企业的高出口倾向也反映出中国加工的性质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高度依赖进口来促进出口的外资企业行为势必不利于我国通过引资来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初衷。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额占三资企业出口总额的78.66%,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1.21%,表明外资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流向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尤其是初级形式的加工贸易,对一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工业化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随着该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其下面作用将逐渐减弱,负面作用则会逐步突现。从中国当前的经济规模来看,早已过了强烈依赖加工贸易的阶段,而加工贸易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仍然过高,而且,当前中国的加工贸易仍主要停留在产业链短,创汇能力差、拉动效应弱的初级阶段,这正是中国外贸出口效益低下、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改变引资模式和引资结构对于提升我国贸易结构并增强贸易收益有着重要意义。

3.要改变我国这种贸易条件不利的局面,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我国资本品的国内生产能力,这才是降低资本品价格并促进国内资本积累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则要提高我国消费品的技术含量、结构层次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定价能力和市场势力,这样才能够降低资本品-消费品的相对价格,从而降低相对折旧率并促进国内投资率上升并加快资本积累。

当然,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新古典增长模式,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结合比较优势来探讨贸易结构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关键在于资本品贸易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而有关资本品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内生增长理论更多的关注点在于资本品的差异化对生产率的影响,如果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资本品对进口国的影响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积累效应,另一方面则是技术进步效应,如果后者居于主导地位,则资本品进口的影响将是积极的,而本文则考虑到是第一种效应。此外,我们还暗含了固定汇率假设,即贸易结构变动没有对汇率产生影响,如果考虑到此,汇率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的度量,以及检验结果都可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议与评论。当然,文责自负。

注释:

①y为实际产出,τ为贸易壁垒指数,k为资本存量,r为未来消费的实际回报率,c表示消费,U表示效用,p,σ,μ为常数。

②r表示资本回报率,表示资本品价格,α表示劳动在总产出中的份额,k表示资本存量

③在此,参照Matsuyama(1988)的研究没有考虑汇率的影响,即假设一国为固定汇率,只考虑到贸易结构对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④当然,单纯根据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还不能判断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这需要结构贸易条件的实际变动加以判断,另一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了BvD全球金融、各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库中的相关价格指数和贸易条件指标,以2005年作为基期分析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动,更多地采用1990年和1978年作为基期,但数据并不连续,因此,本文采用以2005年为基期衡量进出口价格指数。

⑤有关资本品、消费品在BEC商品分类中具体的商品项目,可参见Lewer(2002)

标签:;  ;  ;  ;  ;  ;  ;  ;  ;  ;  

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与资本积累:Mazumdar假说适用性的检验与推广_贸易条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