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且阅读理解在初中阶段考试中的比重很大,是考生非常头痛的问题之一。本文对造成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障碍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排除这些障碍,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理解;障碍;训练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要求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随着阅读教学的大力深入,学生的词汇量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一种认知,认为词汇量越大,阅读就越没有障碍,甚至认为阅读即是按词逐个辨认,只要没有生词或陌生的语法现象,就算理解了文章。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阅读模式:习惯于之注重词汇、语法、句式等。结果,不但影响了速度,而且忽略了对整体的理解,缺乏宏观的阅读思维能力,不能把握文章的命脉。久而久之,学生非但没能提高阅读能力,反而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一、英语阅读障碍
1.语言基础障碍
词汇、语法、句式这些英语语言基础的掌握程度是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总遇到的第一大障碍。理解一篇文章的困难首先来自生词,生词越多,理解的难度越大。有些生词的词义 从上下文中可以判断出来。但是文中生词过多,猜测文章的含义也就越发显得困难。如find和look for,前者强调结果,后者着重过程;再如she has light hair.当学生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头发还有轻重之分吗?这里的light指淡色的、浅色的。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扎实的学好词汇。同时,掌握好词与词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语法也会成为理解的障碍,因此认清句子的结构,熟悉词汇、短语、搭配、语法都是“加工策略”的基础。要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2.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还受文化背景知识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我们所阅读的任何材料中都会有文化的痕迹。比如英国,我们所说的“一楼”就比“the first floor”低一层了,也就是说,英国的“the first floor”指的是我们的“二楼”。习惯上,他们用“the ground floor”来指一楼;如英语文化中13和汉语文化中的4有相似之处,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此,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习得,利用社会文化知识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时突破中学生阅读障碍的有效途径之一。
3.阅读方法的障碍
阅读方法不当和阅读技巧欠缺会极大的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中学生的阅读方法障碍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1.阅读方法单一,速度太慢,逐字逐句阅读不会跳过次要的词句,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2.没有学会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概念,理解文章要从整体上把握而不能仅从一个词、一个句子上去理解,这样就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3.没有掌握推理方法,不能从语篇的衔接关系去推理达到对整个文章的理解;4.阅读目的的不明确,没有从要解决的问题着手,把握不了重点。以上不良习惯和方法造成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未触及深层含义。
二、训练阅读的策略
针对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障碍,现提出以下训练阅读的策略。
1.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学会猜测词义和语义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摸索和总结,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知识,这样就容易记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熟记课本中的词汇,还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一定情景一定上下文的情况下扩大词汇量。为有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词义和语义。初次见到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假设,例如:(1)根据单词的行、音、义的构造、用法的纵横练习去掌握词汇。通过几组词的排列,让学生发现共同点,理解词根的概念,借助构词法记忆单词。(2)寻找单词的前缀或后缀。词缀的掌握也是增加词汇量的好方法。(3)拆分单词,寻找其合成部分。(4)阅读上下句,寻找线索,猜测词义。
2.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排除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文化上,即在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药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学习认识西方人的崇拜、信仰与中国人的异同以及西方人有哪些隆重的继而。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消化吸收和储存,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阅读潜质和知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地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性的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所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
(1)灵活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本导入时阅读教学的“序曲”,切当、巧妙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的 在心理和认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及时进入阅读状态。(2)利用看多媒体课件导入。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主要信息,推测其大意,从而自然地导入阅读。(3)利用标题导入。标题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和灵魂,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也是文章信息的发散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如果忽略了文章的标题,就等于失去了与作者对话的第一机会。所以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分析标题入手,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判断。这样,在阅读教学时,学生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预测与文章实际表达的思想内容加以比较,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4.指导阅读技巧,排除不良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及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分析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方法和技巧,克服阅读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以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加以指导和训练:
(1)根据不同文章和题材,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是查阅法,快速阅读,头脑中带着问题,用目光快速的查找所需的特定信息,采取跳跃、选择阅读方法,对与所要寻找的信息无关的文字,则一概忽略。
二是略读,较快速阅读文章,识别文章种类,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阅读时可舍弃细节,直接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其查询目的性比较强,重点也突出。这一技巧能培养学生正确地寻找有关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三是精读,仔细阅读分析课文,抓住情节,掌握要点,理解和掌握所读材料的全部意义。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要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论据等全部内容,并利用文中明确表达的思想和信息,找出关键细节,确定作者观点表达的范围。此技巧能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主题句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注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斜体字、图片、图标、段首、段尾。因为关键词和主题句往往隐藏在这些地方。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可以帮助更快地了解文章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3)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篇章整体结构。可以通过阅读问题,快速捕捉语篇的主要信息,初步建立篇章的宏观结构,再有效地交替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相关阅读信息处理,提炼篇章的主题,今儿领会作者的用意及思想感悟。此方法有助于阅读者对全文的概貌有所了解,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相关信息,减少阅读信息处理量,提高阅读速度。
(4)培养逻辑推理的阅读技能。推理能力是阅读理解的核心。逻辑推理是指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及上下文中的某些信息词和信息句,推导出隐含在文章中的意思。对推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训练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语篇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依据具体的语境,推导出语篇的深层含义,得出结论。例如:
Tom: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party this Sunday?
Mary: I would love to .But I have to look after my little brother.
Question: Will Mary go to the party?Mary没有做出正面回答,但是她后一句中暗含看她不能去参加Tom的聚会。
三、结论
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靠大量的阅读训练,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对于中学生英语阅读速度慢、障碍多、效率低下的现象,应从克服英语词汇、文化知识、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障碍着手,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训练他们的推理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戈玲玲.教学语用书[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素红.英语教学中解决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策略研究[M].外语教学研究,2009.
[3]王玉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区沥海镇中 312353)
论文作者:谢世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障碍论文; 文章论文; 方法论文; 信息论文; 生词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