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物价检查所;经济管理;目标
对于物价检查所而言,经济管理是一种单位内部管理,担任也可以作为微观管理工具。从宏观调控方面,能够通过规范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也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结构以及项目优先顺序的控制,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加需要的领域,更好的实现国家经济政策,实现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从微观管理来看,通过确定经济管理规范、执行情况以及监督审核等方面,能够使得经济管理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
一、物价检查所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健全
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切实需求。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公共预算作为物价检查所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法律规范作为决策依据。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法制建设也不断完善,推出了《预算法》、《监督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财政经济管理提供了支持[1]。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财政法制建设仍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我国公共预算法律较少,而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制度较多,这样不但造成了经济管理的随意性,并且影响了单位财政支出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物价检查所经济管理的科学性。
2.经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总体来说,评价管理水平质量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管理的效率性、可操作性以及管理目标与管理结果的一致性。近些年来,我国政治及经济制度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公共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方式与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但是我国对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时间较短,加上传统文化和决策机制的影响,使得我国公共管理水平难以得到大众的信服,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随意性大,约束力不强:根据《预算法》中的相关规定,预算在经由人大批准之后需要按照相应的流程执行。预算编制的启动时间多在9月份,预算安排在审核前基本确定,而最终确定时间不能超过第二年的人代会,期间仅有3~4个月的时间,难以实现中央政府与各地政府以及人大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与讨论。同时,由于各地出台的公共政策较为频繁,加上大部分项目都是支出大、时间少、影响大的公共项目,很难进行项目优先次序的安排,同时导致频繁调整和追加预算现象的发生[2];②“以收定支”的观念造成了预算决策的浪费:我国过去一直保持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管理原则,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而提出的政策。但是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之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而各单位在制定决策时,认为财政支撑非常充足而不断增加支出,这样不但影响了财政资金应用的效果,同时导致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制度改革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经济管理的透明度相对不高
虽然我国财政信息公开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财政信息公开内容仍存在许多的灰色地带,例如公开的多为经费总量,而没有说明经费的明细状况,并且中央财政也只是公布了各部门预算总量,没有公布具体的项目金额,从而无法对资金的应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许多行政机关给出的预算信息为事后信息,没有对政府资产、负债以及绩效等方面进行公开,在加上预算公开内容不够详细,预算执行以及政府履行难以进行对照评价,公众很难对国家预算进行了解,从而也就无法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这也说明了我国公共预算的透明度仍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物价检查所经济管理目标分析
1.加强经济管理的法治约束
《预算法》是物价检查所进行经济管理的主要依据,虽然目前对于《预算法》进行了大量的完善与修改,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仍有不少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际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人大机关加强监督:《预算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但是对于人大如何进行监督尚未进行明确规范,难以凸显社会主义中人民当家做主的特点。需要尽快修改《预算法》,确保人大及常务委员会合理行驶人民权利,加强对公共预算政策制定的监督,减少来自政府内部的风险,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隐患,从而形成人大与政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局面,提高预算经济管理的科学性;②协调《预算法》与其他法律:目前《预算法》中的部分规定与其他法律之间仍有一定的矛盾,例如《教育法》、《农业法》、《科技进步法》等相关法律中,针对财政对教育、农业以及科技的投入都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许多地方财政部门为了满足这些法律的要求,不得不通过人为处理来缓解财政不足而无法确支出无法正常增长的问题,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需要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修订修正各项法律法规,对公共财政预算保障范围和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各项项目,确保公共预算应用的效果。
2.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公共经济管理依赖于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改革预算决策机制实现。《预算法》规定了各级人大在审核预算草案和调整方案时需要明确审查内容,同时要科学安排支出预算,对政策支出进行整理,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以及效果不佳的项目需要立即停止,并取消预算。但是由于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数据复杂,使得人大以及常务委员会在决策方面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审议时间较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提出有效的意见。因此可以考虑结合本年的重点工作,对重点部门进行审核,同时要加强对预算知识的普及,帮助人大更好的了解经济管理相关内容。为了提高经济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做好重大事项的事前评估,从而科学分析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投资规模等方面内容。
3.提高预算的公开性
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各地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公布财政信息,从而实现“阳光政府”政策。自2008年我国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分开条例》之后,各地财政部门都开始纷纷公布财政信息,包括过去非常敏感的三公经费,但是公开的内容以及范围都较小。需要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行政策宣传,让公众更好的了解财政资金分配以及使用情况,从而建立良好的民主决策群众基础。广泛宣传《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同时积极进行财政信息披露,加强对经济管理的解读,建立经济管理的公示网站,提高社会的依法监督意识,提高社会的参与度,让单位的经济管理不但能够做到公开透明,同时还能够做到公开公正。
结束语
对于物价检查所而言,经济管理是一种单位内部管理,担任也可以作为微观管理工具。从宏观调控方面,能够通过规范单位财政经济管理,提高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也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结构以及项目优先顺序的控制,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更加需要的领域,更好的实现国家经济政策,实现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物价检查所需要通过加强经济管理的法治约束,同时要不断提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以及财政信息的公开性,有助于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是现阶段我国物价检查所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白暴力.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效应分析——货币政策失效与治理原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4):91-96.
[2] 余根钱.经济弱回暖势头遇阻物价涨幅保持在低位——2013年1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监测报告[J].调研世界,2013,14(5):3-7.
论文作者:高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经济管理论文; 预算论文; 财政论文; 物价论文; 我国论文; 政府论文; 信息论文; 《科技中国》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