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中的几个“不等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不等式论文,民主管理论文,非公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职工队伍日益壮大,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会干部以及职工队伍中,对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误区。辩析并矫正这些认识和工作上的误区对于推进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一、产权非公化不等于不需要民主管理
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非公有制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产权归出资者也就是业主所有。许多人以此为依据,认为非公有制企业不需要民主管理。在他们看来,产权归业主所有,企业的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业主,民主管理与产权所有是相背离的。这种思想在地方党政领导、工会干部、企业主以及职工中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反映:有的地方党政领导认为推行职工民主管理会得罪非公企业主,影响投资环境,有的虽然嘴上不说,但行动上却不支持;有的工会干部认为,在非公企业推行职工民主管理的大环境尚未形成,工会工作不宜太超前;有的工会干部说得更直截了当,“国有、集体企业民主管理用了四、五十年才建立起来,在非公企业建立民主管理制度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一些非公企业主的认识更是影响民主管理建设的关键。有的非公企业主认为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建立工会是“花钱买婆婆”,推行民主管理是“为自己立块绊脚石”。有一家规模和效益都不错的非公企业主公开宣称,“非公企业是否推行民主管理,我们自己有权决定”。这样的想法和态度潜意识地存在于不少企业主身上。此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本身民主意识不强,民主素质不高,认为民主管理权“可有可无”。事实上,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作为企业劳动和技术的主人,是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享有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对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理顺职工情绪,化解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不等于什么都管
非公企业民主管理“该管什么”,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规范的问题。现在一些非公企业主之所以对民主管理反感,最主要的就是担心推行民主管理后什么都要由企业职工来表决和通过,从而影响企业的自主经营。在实际工作中,也确有一部分非公企业工会没有把握好民主管理的“度”,把“手”伸得太长,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由职代会来讨论通过,从而影响企业主对民主管理的认同。大家都知道,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体制、产权结构、决策程序、管理方式、企业规模、劳动关系和职工心态等方面都与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非公企业推行民主管理绝不能简单套用国有、集体企业的那一套。如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决策权、评议企业领导干部权就不能简单照搬,如果照搬实际上也根本行不通。还有如厂务公开也不能要求企业主公开业务招待费之类。如此等等,都要从非公企业的实际出发,履行好民主管理权利。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从实践上看,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企业的贯彻实施,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职工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落实,协调理顺职工与企业劳动关系,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共同促进企业发展。非公企业民主管理重点是落实好四方面职权:一是审议知情权,即听取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情况的通报,组织职工围绕企业发展规划、经营方针目标、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等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二是平等协商谈判权,即对涉及职工工时、薪酬、休息休假、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险、技能培训、职工聘用和解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参与协商谈判,实现共同决策。企业经营决策不应在此列;三是选举罢免权,即对参加平等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和参加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有选举权和罢免权;四是评议监督权,即根据企业安排,评议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和业绩,提出奖惩建议,并有权监督检查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集体合同情况。
三、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不等于职代会制度
许多人对民主管理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认为民主管理就是推行职代会制度。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支配下,出现许多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为,现在许多非公企业本身还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有的即使建立了也很不规范。应该说,职代会制度是民主管理基本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在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形式上重点抓牢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职工来说,最关心的是莫过于工资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维护职工最关心的经济权益。对职工工资进行集体协商,确保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增长,这既是作为代表职工的工会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抓出成效,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二是建立职代会制度。作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的职代会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发现,现在许多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还很不规范,在民主管理中作用还不到位。许多企业没有把职代会放到职工履行民主权利的高度来认识,只是被动应付,走走过场。有不少企业职代会代表由企业主圈定,各部门领导和车间、科室管理干部成为职代会代表的“大多数”,而一线职工比例很少,职代会成了“干代会”,一线工人失去了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机会,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许多企业主包括工会干部都认为,非公企业职代会的职能就是听取企业主报告,至少提意见只是图个形式。职代会闭幕后该如何履行职责更显缺乏。从而造成广大职工对职代会制度的认可度不是很高。建立职代会制度只是一种形式,一个平台,关键是履行好职代会职责,取信于职工。三是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非公企业的厂务公开必须体现非公企业的特点,规范厂务公开的形式、内容、程序,尽可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四是积极创新其它民主管理形式,如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厂情发布会等。对于这些民主管理形式,许多可以交叉利用,如工资集体协商可以在职代会上协商通过,也可以通过厂务公开形式进行告知;职代会也应该与厂务公开有机结合,使其最充分地发挥作用。总之,对于这些民主管理形式,要因企制宜,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民主管理实现形式。
四、推行民主管理不等于一哄而上
在非公企业推行民主管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有所作为,方法上要灵活多样,绝不能只图形式,一哄而上。一要依法建立。对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在《宪法》、《劳动法》、《工会法》中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各级工会干部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大对非公企业主和广大职工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识到推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宣传教育,逐步解决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不是要不要建的问题,而是何时推行、如何推行的问题。各地工会也要结合实际,科学论证,制订非公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划。二要循序渐进。在推行这项工作中,既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要学习借鉴国有、集体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但毕竟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绝不能生搬硬套。要把规模较大、劳动关系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非公企业作为率先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重点,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把民主管理工作推向所有非公企业。各地在推行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绝不能层层压指标,赶进度,凑数字,一哄而起,应付了事。三要注重实效。在非公企业推行民主管理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强化监督,注重考核,确保效果。要把民主管理工作作为非公企业“合格职工之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
五、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不等于与企业主对抗
非公企业民主管理要坚持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原则,履行好维护职工利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双重职责,而绝不是与企业主搞对抗。只有这样,民主管理工作才能得到企业主的支持,也才能真正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民主管理工作,要达到四方面的目的:一是推进“依靠”方针的落实。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使非公企业职工享受应有的政治权利,这是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重要途径。通过民主管理,使广大职工知厂情、参厂政、管厂事,充分表达自己对企业发展、个人合法权益、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意愿,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推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民主管理,吸纳广大职工的智慧,使决策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协调好企业劳动关系。企业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工人追求高工资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其它对抗,在非公企业中是不可避免的。通过民主管理,有利于业主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了解、配合、合作,增强相互理解,劳资双方都能够站在法制的轨道上解决矛盾纠纷,把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四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民主管理使广大职工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努力学习法律、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增强职工的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