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电视现象看湖湘先进文化的定位_湖湘文化论文

从湖南电视现象看湖湘先进文化的定位_湖湘文化论文

从湖南电视现象看湖湘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南论文,先进文化论文,现象论文,方向论文,电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湖南电视在全国独树一帜,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这是湖南电视人的自豪,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一下湖南电视现象的内涵、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人文效应,对探求湖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不无裨益的。

一、湖南电视是湖南文化的载体,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

电视是文化传播。湖南电视立足湖南,面向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首先是湖南的父老乡亲。按照接近性的原理,湖南的父老乡亲最关心的是其周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环境。受众需求是电视赖以立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湖南电视不管是履行职责还是出于自身的生存需求,都必然会传承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的载体。

湖南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传统,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态等,无不是湖南电视传承的内容、观照取材的对象、宣传报道的题材。例如:“岳麓书院”素有“潇湘洙泗”之称,这座“诸生列屋居,书声彻户外”(注:冯桂芬:《重儒官仪》。)的千年学府已“一声不响地安坐在山坳里”(注:余秋雨:《千年庭院》。)沉默了数百年。由于湖南电视传媒的参与和主办,于1999年又重开讲坛,学风大盛。1999年7月, 余秋雨教授作了《关于2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专题讲座;同年9月, 诗人兼学者余光中演讲了《世纪乡愁》;10月,杜维明教授演讲了《儒家人文精神与文明的对话》;不久,著名画家黄永玉教授又作了《文化漫步》的学术讲座;新千年的第一天,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数字英雄”的张朝阳先生又畅谈了《网络时代的中国经济》,拉开了“千年学府谈千年”的序幕。

在“千年学府”,接连不断现场直播学术讲座,尽管在主观上具有商业因素与功利目的,但在客观上不仅极大限度地扩大了学术讲座的传播范围,而且促使了“岳麓书院”消散已久的学术空气和文化氛围的回归。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是对湖湘文化的张扬。

文化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传播文化必然包括传播导致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 湖南的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的进程与成果理所当然地成了湖南电视传承湖湘文化的重点。正因如此,才有了科技报道、经济报道等,才有了展示与思考湖南人的观念变更、经济文化发展态势及其走向的电视政论片《湖南大趋势》等。

如果将文化定义为“精神创造性及其对象化”,那么电视不仅要传承精神的物化成果,更要传承取得物化成果的创造性精神。电视文化理念艺术片《根籁》和《湖湘文化与当代艺术》传播的就是创造了艺术成果的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与创作追求。前者通过对生于湖南和根于湖南,深受湖湘文化熏陶的音乐大师谭盾对音乐的体验和追求的记录,展示了湖湘多样的文化状态,揭示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关系。后者探讨了湖湘艺术家们传承发扬湖湘文化思变图强精神,在绘画艺术王国里勇于探求和自我超越的文化理念。

电视传播手段的先进性是其它任何载体无法比拟的,图文并茂,视听兼备,既以声音诉诸受众的听觉,又以图像诉诸受众的视觉。手段的先进性必然带来传播成效的剧增。湖南电视为“三湘”人民提供文化服务,又与其它传媒互动配合,创造了湖湘文化氛围,推动了湖湘文化发展,是传承湖湘文化的重要载体。

湖南电视的任务对内而言,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全省人民两个文明建设打气鼓劲;对外而言是宣传湖南,推介湖南。但这一切离不开文化的范畴,宣传的形式无不是文化的具象化。尤其是传播工具是死的,运用工具的人是活的,他们总是将电视传媒的角色尽可能地扩大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主持者的角色,一是确认社会生活习俗,规范社会道德行为;一是给节目添加艺术成分,把工具涂上艺术色彩,使电视节目具有了文化品质和艺术情趣。传播是文化传播,节目是文化产品,二者共同决定了电视文化的构成及其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地位。湖南电视也不例外,在传承湖湘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调整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丰富并构建了湖湘文化价值体系和内涵,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湖南电视文化既依托又超越传统湖湘文化,是当代湖湘文化的标志之一。

湖南电视文化不仅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是当代湖湘文化的标志之一,这既取决于电视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更取决于湖南电视文化的先进性。

第一,植根湖湘厚土,依托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古老而发达。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就以标新立异而与中原文化并驾争先,在交融、衍生过程中得以勃兴。湘楚的厚土永远都在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地气,它所孕育的一切敏感感情精灵总会躁动不安地感受到或预见到所处时代的变革。这些精灵们带着使命感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他们对所处时代文化的一种态度。”(注:杨蔚然:《湖湘文化与当代艺术》。)第一个精灵是屈原,他开创了文学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离骚》,奠定了楚文学的最早样式——《楚辞》。尤其近代以来湖湘大地人才辈出,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佳作频频问世,形成了湖湘学派。岳麓书院的创立,不仅使湖湘文人学士有了活动的中心,也构建了湖湘文化的基本骨架。由于历代湖湘文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思变图强、尚气好胜的精神品格和经世致用的学风。这种精神,这种学风泽及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子弟。

湖南电视人喝的是湖湘文化墨水,流的是湖湘文化血液,蕴含在身上的自然也是湖湘文化遗传基因。因此,他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思考和传播,无不打上湖湘文化的烙印;他们生活在生活的最前沿,直接感受生活的本质、生活的真音,既会用传统文化的价值标准去观照评判,又会用现实的文化价值观念去衡量裁决,从而对社会文化加以整治和引导。就在这两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吸取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传统湖湘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了过时或消极的因素,以新的文化理念从事电视文化的创作和传播。

第二,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

电视文化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文化。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湖南电视文化,“吸南岳之灵秀,纳潇湘之清纯,汇云梦之浩淼,滋鱼米之精华。”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各子文化无不与电视文化有缘,有的结缘之后还生成了新的电视文化品种,如“电视散文”、“戏曲电视”、“MTV”等。民族文化系统中的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电视文化吸取养料的对象。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命意与审美魅力。单就戏曲音乐而言,侗家的芦笙,苗寨的笛韵,土家的傩戏,长沙的花鼓戏等,一旦囊入电视文化中,就为电视文化凭添了几分神韵。如《侗乡音乐人》、《昨天,湘西的回响》就是最好的说明。由此可见,就全省而言,湖南电视文化不仅是全省信息文化的总汇,也是三湘大地的“聚艺堂”。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带来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面对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湖南电视人凭借湖湘文化赋予的敏感神经体察时态千变万化,自然而然地跳出湖湘文化的框架,接受中原、江淮、齐鲁、岭南等地方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精华,以弥补湖湘文化的不足,优化湖湘电视文化。因而,他们突破了湖南的地域界限,将镜头拉长到省外国外,纪录异域风光、异域情调,以开阔湖南父老乡亲的眼界,启迪湖湘人的思维;又以湖湘文人的审美眼光,捕捉他乡的文化形态,探求异域的文化命意,为他乡异域人重新审视本土文化提供参照,如《湘女出行》和系列报道《新疆天山行》等。

巧借“他山之石”,填补节目空白是湖南电视人的成功之举。《玫瑰之约》显然是参照香港的《非常男女》,巧借而不“克隆”,加上下手早,成为祖国大陆第一个成功的婚恋节目。

湖南电视文化“汇天下之精华”,不仅表现在节目上,还表现在电视的理念与运作上,最近举办的《2000年湖南电视论坛》邀请四名外籍专家讲学,目的就在更新观念,拓展视野,探索电视文化发展的捷径。

“汇天下之精华”是手段,“扬独家之优势”是目的。湖南电视文化通过开掘传统的湖湘文化、吸收民间文化、选择引进外来文化,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正因如此,才有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乡村发现》、《有话好说》、《晚间新闻》等一大批名牌节目;才捧回了“金鹰”、“飞天”、“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奖杯;才使湖南电视文化脱颖而出,在华夏大地引起广泛注意。

第三,“多元一体”,雅俗共赏

电视文化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多元文化。湖南电视文化内涵的多层次、形式的多样化、角度的多维性,构成了格局的“多元一体”,满足了多层次受众的文化需求。

就节目形式而言,新闻与文艺同列,专题与专栏并存。新闻是立台之本,与专题一道是湖南电视文化品位的象征。文艺包括电视剧撑起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专栏大都是新闻报道的深化与拓展。报道类、谈话类、综艺类呈三足鼎立之势。

就节目宗旨而言,娱乐和教育并重,普及与提高相伴。就节目的文化内涵说,有精品逸品之分,亦有雅俗之别。即使是同一节目也具有多层次的文化品位。通俗的娱乐节目满足的是一般受众的观赏快感,但文化层次较高的受众也会在审美选择的满足中对其产生某种理解和包容。由此可见,湖南电视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适应了审美主体多样化个性的期待,这是电视文化现代意识的体现。

湖南电视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特点,也存在着令人遗憾的问题。

其一,电视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没有达到水乳一体的境界,比起北京电视文化的京味、上海电视文化的海派味和广东的“岭南视听文化特色”,还有较大差距。

其二,在电视文化系统中,作为中心文化的新闻节目不管份量质量还是影响,既不如他人,也不如自己的边缘文化,如综艺娱乐节目等,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

其三,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走向大众,适应大众的同时,还具有引导提升大众文化品位的重任。湖南电视文化过于注意大众化的需求,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提高大众文化品位的职责,综艺娱乐节目重娱乐不重品位,偶尔还有粗俗与无聊的因素。受众需要解闷,但更需要解气和解惑。所以电视文化应把解气解惑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重视程度起码也应与解闷相提并论。

湖南电视文化不能否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过来,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否认湖南电视文化是当代湖湘文化的标志之一。其品位是三湘社会文化的品位,其追求与走向,也是三湘社会文化的追求与走向。

三、湖南电视文化特色的形成过程是探索湖南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成功实践。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文化品位的多元化,湖湘风味的浓重性是湖南电视文化的鲜明特色,而这一特色的形成又来自于敢为人先的观念突破和极富个性的创新。

第一,观念上的脱胎换骨

湖南电视现象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湖南电视人的观念的变革,众所周知,80年代湖南电视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人心涣散,人才流失。90年代,湖南电视重振雄风,出现了宣传与事业双赢的格局。个中原因,湖南广播电视局局长魏文彬同志说得非常透彻:“一个单位最主要的是机制,机制的核心是人才”,“改革的艰难就难在观念上,难在政策上,难在机制上,难在人才上。”(注:魏文彬:《对湖南电视产业发展的思考》。)人才的作用大小取决于机制与政策的死活,机制活不活,政策好不好又决定于人的观念的新与旧。湖南电视人在观念上的关键突破,就是电视是产业观念的形成和把电视当作产业来经营。1993年响亮地推出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口号与目标。观念的变革必然带来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电广实业”1998年12月上市定价发行股票5000万,筹集资金4个多亿, 在全国广电行业率先进入资本市场,产业化运作使湖南广电业拥有了一个30亿的家当。观念的突破必然带来新机制的建立,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制作室——光前影视制作室,成立湖南经济电视台,并视为全省广电业的试验田,给足政策,给足权力。新的机制开发了人的潜力,也带来“经视”的崛起。节目一片叫好,创收头年3000万元,次年6000万元,第三年9000万元。对此,湖南卫视深感危机,立即着手机制改革和节目改版。有序竞争使湖南电视文化走出了低谷,开始向辉煌迈步。

第二,策略上的娱乐先导

湖南电视文化的繁荣首先是从娱乐节目开始的,在全国产生的影响也是娱乐之风刮起的。1996年,“经视”推出《幸运三七二十一》, 1997年湖南卫视推出《快乐大本营》,继后“经视”推出《真情对对碰》,卫视推出《玫瑰之约》,《快乐新战线》,几档节目互相竞争,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综艺娱乐旋风。综艺娱乐节目的品牌效应刺激了《乡村发现》、《潇湘晨光》、《有话好说》等一批栏目的问世和质量的攀升,从而提高了整个湖南电视文化品位。

湖南电视文化从综艺娱乐节目导人,既基于对电视文化通俗化的认识的深化,也基于对当时电视文化市场的分析和自己的实际。北师大艺术系尹鸿教授说:“如果说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在新闻类节目方面建立了权威的话,那么其薄弱的环节就是电视的趣味化、市民化。湖南卫视正好抓住这个环节,异军突击,成为省级台的创先者。找准突破口,填补文化空白,是省级电视台参与电视竞争的重要策略。”(注:尹鸿:《找准突破口,填补文化空间》,见《湖南电视》1998年第1期。 )认识到电视节目的市场属性,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电视节目,并以综艺娱乐为突破口,其策略是明智的,也是成功的。

第三,方法上的边缘切入

欲成大事,先谋法术。生活中,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结果事与愿违的教训不少。电视文化的外现化的主要形式是节目,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是创新,创新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电视文化的全方位创新。湖南电视人秉着湖湘文化开启的经世致用、力行践履的学风,凭着楚文化赋予的灵气,闯出了一条从边缘文化迈向中心文化的通道。边缘文化与中心文化是相对而言的,在整个频道节目体系中,新闻类节目是中心,在新闻类节目系统中,《新闻联播》是中心,在单个的节目系统,节目的内容是中心。湖南电视文化不管是整体突破还是单个节目的创新,无不是从边缘文化切入的。上文已经说过,整体的栏目创品牌是从综艺娱乐节目起步的,单个的首推《晚间新闻》,力度最大,成效最卓。《晚间新闻》首先改播新闻为说新闻,改正襟危坐播音为自然站立主持,风格上以诙谐自然取代严肃庄重,写作上借助文学手法,以灵活多样的变式取代传统的八股模式。《乡村发现》与《晚间新闻》异曲同工。“记叙百姓生活,关注农业发展,趣谈常用技术,闲话乡村趣闻”。“闲话”、“趣谈”是对传统模式的本质转换。一是将记者与主持人定位为“乡民”,以“乡民”的身分去发现,着装朴实,语言亲切。一是将题材定位为乡音与乡情,纪录生活的原生态,保持生活的原本性,所以不仅农民喜欢看,城市居民也叫好。因为他们从中发现了可遇不可求的真实美。

《有话好说》是一档谈话节目。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节目本身主题的充实与合适的话题。节目以新闻事件为切入口,以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嘉宾、观众、主持人为谈话主体,从四个层面上进行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从而显现了话题的本质,如《罗虹事件》、《千万富翁征婚》,话题本身都带有争议性。关键之二是主持人直面矛盾,直言不讳地表现自己的见解,满足了受众的知识需求、思辩需求。

湖南电视文化的创新从边缘切入,向中心逼进,又由点到面,达到了整体质量的提高、整体品位的提升。

湖南电视文化作为当代湖湘文化的标志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其崛起的过程是湖南电视人也是整个湖南文化人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探索湖湘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成功实践。所以,分析湖南电视现象及其本质,探求其产生的内外原因,研究其发展轨迹,对我们探求湖湘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很有启迪的。

标签:;  ;  ;  ;  ;  

从湖南电视现象看湖湘先进文化的定位_湖湘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