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混凝土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混凝土在设计和施工中因为结构、施工、自身等诸多方面影响,极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美观,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建筑使用。应对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做好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与能力。本文在此从混凝土裂缝的几个形成原因出发,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如何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
前言: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工民建工程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就会给施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应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
一、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概述
混凝土施工作为工民建工程基础,在设计和施工中因为结构、施工、自身等诸多方面影响,极易产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美观,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建筑使用。施工工程中需要详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配置、灌注和养护的正确进行,减少混凝土中的微裂缝和气穴,避免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腐蚀,提高混凝土整体的承载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在提高建筑结构外形的基础上减少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裂缝,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二、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个原因
1、材料问题
首先,混凝土材料的含泥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往往含泥量大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较大。其次粗骨料、细骨料的粒径和选材也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如骨料粒径过细会造成水泥用量的增加,从而增加裂缝产生的机会,而骨料中存在泥性硅化物时则容易产生局部的爆裂性裂缝等等。
2、施工不当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或监督不力会由于操作不规范而产生混凝土裂缝。如,施工时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刚性防水屋面渗漏或者裂缝。施工初期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或者是过振,将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防水性以及抵抗渗透的能力,降低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也会造成屋面渗漏。从而使水泥出现离析的现象。还有可能由施工不当而使混凝土的内部产生许多小气泡,不仅降低了其粘结力,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会产生开裂的现象。
3、结构变形
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主要的成因是: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缩小,产生收变形,当受到约束时,就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在筋率较高的构件中,由于钢筋对周围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强,混凝土的收缩也会受到钢筋的限制而产生拉应力,引构件局部裂缝;新老混凝土界面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三、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几个有效措施
1、混凝土材料控制
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所以对于材料的选用应该严格控制,以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混凝土是水泥、砂、石子和各种添加物由水搅拌而来的,监理人员应对这些原材料严格检测,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抵制进入施工场地。
混凝土的配料影响着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在混凝土配料时,水的加入可使混凝土拌合物产生可塑性。一般来说,饮用水都可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混凝土拌合用水中含有过量的矿物质如酸、碱、盐和各种有机物等就可能和原材料反应,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在配置混凝土材料时,应合理的选择原材料并制定合适的比例,并根据原材料情况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试验,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发生材料的比例调整。
2、施工方案控制
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几个关键工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免变截面处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配筋等。提高混凝土的拉伸应力。还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适量掺加塑化剂等。一般情况下浇筑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天气情况较好和昼夜温差不大的时机。如果必须在夏季施工,则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来控制混凝土温度。只有施工方案合理,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发生。
3、混凝土配合比
首先在考虑混凝土配合比时,在满足施工荷载的前提下,尽量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此方法来减少水泥用量。其次,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做得过高。厚度在一米以上的底板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尽量做到 C35级以下。如遇在结构设计中的抗冲切强度不够时,可以考虑用局部承台,应尽量避免加厚底板。由此不但可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还可以适当降低工程成本。
4、混凝土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施工期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取分层浇灌的方式,逐层浇筑,每层的厚度一般在0.8 m到1 m左右,分层浇筑的好处是可以加速散热,减少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并且降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使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渗透性以及密实度也有利于散热,并且要尽量避免多振、少振、漏振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除了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也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施工时,要对使用过程中的混凝土的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全程掌控,以便更好的对工程进行全面、完整、系统性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的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现象要及时纠正并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在提高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完善质量控制。
5、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减少其内外温差,避免出现超负荷干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入模温度。我国规范提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28℃,但是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会使得温度出现偏差,这时就要随着气温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首选降低水温,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另外,也可以进行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必须有代表性,能反映基础底板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一般可根据基础底板结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布置测温点,测温点一般选择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心、边缘、中心与边缘之间位置。
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7、混凝土结构维护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在进行搅拌时,要坚持均匀性,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在浇筑环节中,要严格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漏振、过振问题的出现,并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尽量避免在烈日或者暴雨等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特别是对于初期混凝土结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相应的温度及湿度,从源头上避免结构性裂缝问题。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裂缝的情况,可以选择表面封闭法、灌浆封堵法等措施,在裂缝表面涂抹泥浆、沥青等防腐材料,并粘贴一些玻璃纤维布等,避免裂缝继续扩大。
四、结语
综上,工民建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为前提,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制材料的质量和用量进行控制,按照施工流程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捣实和养护工作,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有效完善,将建筑物及其构件安全、稳定以及有效的完成施工要求。
参考文献:
【1】向长状.浅谈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处理[J].中小企业科技.2007(08).
【2】许诚.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论文作者:赵梓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测温论文; 几个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