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东
广州开发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广州 510000
摘要:建设业主项目管理工作在诸多参建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处于“核心”带动、启动地位,质量、效率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败。本文从规章制度、管理架构、前期和设计、人才培育、持续改进方法对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成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设业主;项目管理;规章制度;人才;质量;持续改进
1.建章立制、定岗定责
齐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井序有条,事事有据可依;岗位配合趋于紧密和默契,事半功倍;部门间扯皮、人员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极大减少。以某单位为例,自成立起大力构建各项规章制度,2-3年来,成绩斐然,保证了项目管理工作有条不絮开展,多次得到上级部门、兄弟单位赞可。以下例举一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查要点》、《建筑工程施工图存在典型问题汇总》、《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建设项目概算文件编制指引》、《关于规范建设费用结算以及资料要求的通知》、《建设项目施工保函管理细则》、《关于颁布建设项目材料品牌库的通知》等等。
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的建立首先应根据自身工作开展的需要,适应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既已建立,则从领导至下全员遵守和贯彻。另一方面,要实践的验证,所谓建之有理、用之有利、收放自如,如确实不利于实践则废止。每隔一段时间,各部门、人员应及时组织交流,反馈和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保证可执行性、实用性。
2.项目管理架构的与时俱进
传统的管理架构是众所周知的直线制、职能制和矩阵制,主要特点是具有不同层次的管理并有一套复杂、漫长信息传递渠道。其强调专业分工、等级制度及信息的纵向传递。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传统组织结构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信息传递局限、信息交流能力低、协调工作难度大等。
近些年随着项目建设管理的需要,在矩阵制组织的基础上,出现了称为“网络式”的组织形式。它是以建设业主为管理核心,同时存在纵横向、交叉向等多项联结关系的组织。组织中的各位工作团队相互依赖、作用,有高度自我调节能力,在地位上平等并始终动态合作,具有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享,提高组织的决策、适应、执行和反应能力等特点。
与传统的管理架构相比,实质上是变集权为分权,变层次化为扁平化,变“思想控制”为“尽可能发挥人的主动性”,促使管理向高效发展。
网络式组织架构图
3.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育
我国自本世纪来逐渐步入工程建设的高峰期,但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仍十分缺乏。人才缺乏制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是解决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
1)不断充实后备人才库,根据成长情况,把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提拔到更高层次的岗位。
2)从领导层面高度重视,营造成长环境、搭建培训平台,不断强化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具体的措施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数量;“压担子,促成长”,利用重点工程培养项目管理人员;以“师带徒”形式重点培养新进青年;畅通沟通渠道,加强员工沟通交流。
3)形成激励人才的机制。建立人才选拔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优秀人才有成就感,平庸人员有压力感,不称职人员有危机感”的良性循环。
4)加强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成才环境。健康向上的单位文化是成功与否的基石,也是能否留住人才的关键。营造“单位是我家”的软环境,从根本上稳定人心,留住人才。
4.重视和提高项目前期决策和设计的质量
4.1 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决策
大部分项目前期决策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工作。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可行性研究数据失实,缺乏科学公正的态度。附会领导意图、为使项目可行而进行的“可批性"研究,客观科学性、公正可靠性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是应主管部门的要求例行公事,有的以本部门的利益为目标,有的只是从一般事务或技术角度做出安排。我国经历十几年的建设蓬勃发展期,但重复建设、政绩工程、投资浪费等屡现不鲜。
因此,项目前期工作成果的质量仍然需要建设业主的审核把关。项目建设与否,必须经过认真研判。如某水质净化厂,水质管理部门出于本部门利益力主建设。建设单位认真分析判断后,认为可研中数据不实、部分论断不真实,如实向上级部门和发改部门反映,最后该项目暂停建设。某公交站场,建设业主在审核可研后,认为距离预期建设的目标较远,提出了增设自行车和社会停车场、城市驿站,与周边商业建筑和地铁站无缝衔接,建设立体式的现代公交站场的建议,完善后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得到本质的提高。
总之,项目前期的工作,终其实质,应该是建设业主与咨询单位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地向预期建设目标靠近的过程。
4.2 项目的设计工作
项目的建设投资、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合理性等几乎都取决于设计质量。由于有限的设计费用和普遍薄弱的设计管理,设计进度的要求等,设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专业背景及敬业程度,基本上只能靠其职业道德来约束,很难潜心于细节问题的研究及方案的比选。另一方面业主早期说不出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说,随着建设进程,真正需求却逐渐显化。不符合业主真正需求的设计就出现了变更,导致费用增加甚至经济损失。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改善设计管理的办法:
1)增长设计的工作周期。一方面,业主能和设计单位作充分沟通,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对项目功能做详细的描述;另一方面,设计单位有充足时间构思理想的作品,认真分析论证、做充分的方案比选。
2)加强设计成果审核。建设业主的技术骨干,并聘请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组成审核团队,审核各阶段的设计成果,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一系列的审查指标。那么,有约束条件的设计质量自然要高于“自由发挥”状态下的质量。
3)避免盲目指挥,积极为设计单位创造基础条件。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难免碰到难题,这就需要建设业主的支持,一方面该决策的应该做出决策,避免盲目指挥推诿责任;另一方面积极为设计单位创造基础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作品。
总之,成功的设计成果,应该是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携手共济、共同努力的结果。
5.树立不断持续改进的机制,总结管理经验和方法。
好的管理方法必须有持续改进的机制。在项目每一个工作阶段或整个项目的竣工建成后,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项目管理的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管理团队进行经验学习、案例讨论,一方面讨论过去所犯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逐渐形成管理精髓、核心经验。最后以单位文件的形式,发放全体项目管理人员学习。
结语.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单位各负其责,提供专业服务。但建设业主的项目管理范围涉及前期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乎囊括了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范畴比所有参建单位要广泛,考虑问题要更深入。建设业主的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资源整合过程,因此在项目管理中统领全局,结合自身特点,寻求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对于建设业主自身而言,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曹萍.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策划的理论与实践[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
[2]丁士昭.建设项目决策和实施的策划[R].重庆会议报告.
作者简介:
黄念东,1976.12—,大庆石油学院建筑工程本科毕业,目前主要从事财政基建、公益性项目建设前期和技术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黄念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项目论文; 业主论文; 单位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项目建设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