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农业产业论文,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产业化中的物流
(一)农业产业化应该包括发展现代农业物流
农业产业化是继承包制、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热点问题之后,我国农业发展中新的热点问题。目前对“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的解释有不同的说法。综观各种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人民日报》1995年12月11日发表的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以市场为导向,即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建设和运作,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及产量;2)要形成区域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即在农业产业中要形成专业化生产模式;3)应按产业系列组织农业生产,实行一体化经营。在这一定义中,第三点应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概念,各种有关农业产业化的定义都特别强调这一点。例如牛若峰指出农业产业化应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将被人为分割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把农业产业中的外部经济变为内部经济[1];陈吉元也指出农业产业化要求“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以及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生产诸环节的内在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2];曾福生等根据对国外的资料的研究,也指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应包括农业产业中的产前环节的生产资料制造和供应,产中环节的代耕、代播、代收、防疫、土壤改良和技术指导等服务业以及产后环节的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运销业等[3]。因此,所谓农业产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即某种农产品生产开拓为一个系列,从生产、加工到储运、销售实行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真正成为包括种养、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从农业产业化概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与农业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内容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所谓物流,就是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显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均属于物流的内容,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也应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领域。作为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理所当然应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的产业化。只有在农业产业化中包括农业物流的产业化才能说农业产业化是完整的产业化。因此,推行农业产业化必须重视农业物流的经营与管理。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物流研究与实践主要局限在城市制造业这一块,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经营管理实践,在农业物流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二)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物流大有可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给和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领域存在巨大的物流市场空间。
2001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26179.6亿元,其中农(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为14462.8、938.8、7963.1和2815.0亿元。粮食产量达45263.7万t,水果6658.0万t,棉花532.4万t,油料2864.9万t,甘蔗7566.3万t,肉类产量6333.9万t,奶类1122.9万t,水产品4381.3万t。目前,中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总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正在逐步提高,除粮食外,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均超过了60%。据统计,全国居民的的生活必需品,有80%以上是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轻纺工业所需的原料,70%左右要靠农业来提供。
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我国2001年生产农用化肥3383.01万t,生产大中型拖拉机3.82万台,还有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建筑材料等用于农业生产、生活建设的物质。另外,根据国家统计总局的农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家庭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人均4883.80元,其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3544.09元,占生产性固定资产的72.57%;农户家庭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十年来也成倍地增长(表1)。
表1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
年份汽车
大中型拖 小型和手扶 机动脱 农用水
/辆拉机/台拖拉机/台 粒机/台 泵台
1991年 0.24
0.51
6.61
3.854.73
2001年 1.20
1.50
17.41 9.2819.92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统计年鉴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流具有巨大流通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引入物流管理,通过发展农业物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而提高整个农业的产业竞争力。
(三)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就是要在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按照现代物流运行的要求,将以前分散实施的与农业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物质流动过程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实现农业产业化中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对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减少农产品由“地头到餐桌”和农业生产资料由“车间到地头”的中间环节、缩短物流时间,创造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时间价值。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减少库存和中间环节,通过物流系统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使生产、进货与市场保持同步。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必将使农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农业生产资料以更快的速度到达农业生产者。
第二,现代物流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之上的,管理优良的物流企业具有充分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广泛的配送网络,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推动农业领域的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使地方性的农业生产面对全国性的大市场,不仅有利于扩大农业产业化的规模,也有利于使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从低价值生产地流入高价值需求地,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农产品物流的场所价值。
第三,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通道,使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我们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千家万户的农民各自独立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的矛盾,而现代物流管理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它独特的功能。现代物流管理可使供应商和客户能共享信息资源,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瞬息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因此,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信息,适时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者及时掌握农户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第四,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有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联系。传统的农业物流往往是分散进行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产品加工型的企业,如果与农户没有中间产品的联系,龙头企业一般很少与其他农户发生联系。而在农业产业化中,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可以进入到现代农业物流行业,甚至可以建立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这样可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将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效益,从而使更多的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双赢的利益联合体。
第五,在农业产业化中实行现代物流管理可开辟新的农村就业领域,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途径。物流行业虽然是建立在现代技术和管理理念基础上的产业,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因此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物流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的特点,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到农业物流行业来,这既可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二、我国农业领域物流的现状
农业领域的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两个方面。在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方面,我国目前存在多种物流方式,在批发市场环节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进行流通,在零售市场环节则是国有、集体和私营共同参与。以下主要分析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渠道与方式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渠道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农民在短距离的生产地市场自行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这一直是中国农产品最重要的物流形式。它的优点是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少,农民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收益及时兑现。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在流通过程中产品缺乏加工、保鲜、包装等物流技术处理,商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并且其销售的物品除粮食等易于保存的农产品外,一般的鲜活产品必须在一、两天内完成农产品物流全过程,否则生产者利益会受到很大损失;二是物流半径极其有限,生产者难以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寻找可出更高价值的需求者;三是单位物流成本很高,由于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的流通量和销售量都很小,致使单位商品的运输成本、销售的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很高。
二是由零售商直接面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收购和销售,这种方式一般是零售商直接去农村上门收购农产品并运输到城镇农贸市场,或是由生产者自行将产品运输到零售市场转移给零售商,然后由零售商出售给消费者。现在城镇农贸市场商销售的粮食、肉类、禽蛋和水产品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者的交易成本,有时零售商也会对产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和包装甚至加工,但这种农产品的物流方式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商品流通范围极其有限,且生产者和零售商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民的利益易受侵害。
三是通过中间批发市场异地销售,即依托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由生产者自己或由中间收购者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批发市场由批发商收购,然后再通过零售商销售。这种方式与生产者直接销售比较起来,农产品的物流半径明显扩大、单位物流成本明显降低,也有利于农业的区域专业化生产。这种方式目前已经成了大宗农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如果农户与批发市场之间有固定的契约关系的话,现在一般也将其作为一种农业产业化的模式看待。但由于一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单纯从事产品收购和批发销售,并不按现代物流管理组织对产品进行包装、加工,且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没有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因此这种农产品物流远没有达到现代物流的要求。
四是通过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加工并异地销售。这种方式一般是龙头企业依据合同收购分散生产的农户的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再配送给零售商销售。从农产品物流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通过龙头企业使初级产品得以进行加工、保鲜、包装,使农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高;由于龙头企业有更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更多的技术信息,它也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因此对农户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大有帮助。这种农户加龙头企业的模式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见图1)
图1 农产品的物流渠道
(二)我国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和现状的分析,我国农业物流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物流组织方面,我国农业领域物流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很低,特别是农产品物流还基本停留在传统自然经济的产销模式上。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总量虽然很大,但由于农户的生产规模很小,人均产量和销售量不大,国家统计总局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表2),我国农户人均出售的主要农产品中粮食、蔬菜、水果分别只有268.04kg、132.94kg和48.21kg,畜牧、禽蛋和水产品总计不到60kg。农民户均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小,再加上由于农业产业化推进迟缓,农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因而农产品的销售相当一部分是农户通过城乡集贸市场以一对一的交易方式完成的,交易成本、市场风险都极大。
表2 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 kg
农产品数量农产品数量
粮食268.04猪肉 30.86
棉花 7.05牛肉 2.76
油料 18.31羊肉 2.31
麻类 0.44家禽 5.03
烟叶 2.42蛋类 5.96
蔬菜132.94牛羊奶3.65
水果 48.21水产品6.5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统计年鉴
第二,在整个物流链条上,农产品物流链过短,致使的绝大多数农产品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的粗加工即进入消费市场,农产品的增值程度低。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都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值大多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0%。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不到农业产值的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4]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包括生产环节的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加工,而后者是物流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它对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增值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对流通加工的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第三,在物流技术方面,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我国销售的农产品鲜销产品占绝大部分,而现有的保鲜手段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国农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输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有数据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1/4强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则更为典型,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第四,在物流运输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受损较大。
第五,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目前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不仅农民信息匮乏,即使一些龙头企业也缺乏充分的市场信息,因而造成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脱节,致使产品积压损耗现象严重。由于信息不灵,产品销售困难,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资金回拢缓慢,企业要么给农民“打白条”,要么迫于政府压力敞开收购,然后把农产品几乎都压在仓库,企业亏损挂帐严重。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尚未形成高度信息化的物流一体化系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三、在农业产业化中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的建议
当前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将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发展后劲作为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的产业竞争力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给农民减负、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劳动力转移、政府转移支付等无疑都是必须实施的措施。同时,在农业领域逐步导入现代物流管理,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业发展能力的不可忽视的举措。
如何在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呢?我们认为目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物流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工作来抓
在农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是降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的现状特点却决定了发展农业物流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户均生产规模小、生产率和商品率水平低、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在此基础上,要导入现代物流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在农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必须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适时导入现代物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在统一的产业链中,这种产业组织形式,虽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田间地头的小规模生产经营的现状,但在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等环节可实现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而这些环节正是物流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可以看出,农业物流与现阶段农业产业化所涉及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也正因为此,我们说,农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实际上也是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发展现代物流对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立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系统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首先,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领导者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物流的重要意义,并建立现代物流的规划纳入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中;其次,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农业物流产业给予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样的优惠政策和待遇;第三,政府应从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出发,大力改善流通流通领域的软硬环境。
(二)在农业领域发展物流不应拘于单一模式,可鼓励多种形式的农业物流模式的发展
从物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来看,物流可分为生产、销售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两大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由生产、销售企业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阶段。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很不均衡,在大部分地区农业基本上还处于低水平的小规模经营状态,并不具备全面推行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在农业领域发展物流,必须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水平和基本特征,采取循序渐进、分类发展的原则。
考虑到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农业物流可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农业产业化中的各类经营主体自营农业物流;第二类是将农业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目前可先行发展自营性物流,在有条件的地方适时引入第三方物流。我国农业产业化目前有多种经营组织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三种。因此由农业产业化中的各类经营主体自营农业物流也可有三种模式,一是由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兼营农业物流;二是由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经营单位,如销售商、专业批发市场等经营农业物流;三是由各类农户自己组织的合作经济组织自营农业物流。在这三种模式中,究竟采取哪种模式要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和特点来确定。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农业物流模式,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这就是必须通过农业产业化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到统一的产业链中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发展农业物流。
(三)正确处理农业物流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将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物流的主要目标
物流业被很多人视为“第三利润源泉”,说明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一领域将有众多的企业或组织期盼分一杯羹。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物流最大的隐忧是,某些中间商人利用打着发展农业物流的旗号来增加流通环节、通过倒买倒卖来提高流通成本,从而获取不正当利润,这样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又不能使农业生产者获利。现代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主要是因为它能通过建立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或商品配送体系来降低物品的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要使农业物流健康发展必须要求降低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农业生产资料从厂家到农户的流通成本,特别是要使农户从农业物流的发展中获取利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有组织地参与到农业物流的经营过程中来;其次,要改变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领域存在的垄断机制,让农户、龙头企业和商家在确定物流方式和物流企业方面有充分的选择空间;第三,则是对进入农业物流领域的经济实体应执行一定的行业标准,限制那些在流通领域不能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和真正提高商品使用附加价值的经营者进入农业物流领域。
(四)加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覆盖全国的农业市场网络体系
通过近二十年的建设,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已基本上具有覆盖面广、层次多、适应性强的特点,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价格也已经完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对满足我国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一市场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市场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因此,缺乏全面、准确、快捷的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网络是制约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发展农业物流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这一瓶颈因素。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普遍实现了联网或建立了企业网站。但是,这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农产品流通来说,却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信息不集中;二是农民和商户用不上;三是信息质量低。由于缺少全国集中、统一、有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信息系统,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我们建议,应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高度,密切结合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实际情况,抓紧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信息体系;整合已有的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国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地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同时将此项工作与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近期,可以从建立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起步,构建信息流枢纽,并与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合作并网,同时采取适当方式大力解决规模经营的农户农民和商户上网问题。
(五)加大与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研发力度,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适应技术支持
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技术是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技术,也是广义的农业技术。在我国以往的农业技术研发中一般比较重视良种、植保等田间地头生产环节的技术,后来也开始重视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技术研究,但对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技术却一直比较忽视。这种状况随着一批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农产品物流技术发展的总体状况还很落后,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巨大。因此,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鲜、运输、储存等技术研发力度的效益实在不亚于生产环节的技术研发。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需要政府和企业各方的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农业技术研发规划中应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技术的投入或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更应该将此方面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应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虽然要充分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在总体上应该以适应型技术为主。
标签:农业论文; 农产品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流通加工论文; 物流产业论文; 农产品物流论文; 农村物流论文; 三农论文; 现代物流论文; 农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