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军
浙江省绍兴市曹娥江大闸管理局 浙江 312000
摘要:软土地基施工难度更大,对施工技术有着更高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水工建筑施工环境比较特殊,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为保证地基结构稳定性与强度可以达到工程建设要求,必须要采取合理技术与工艺对软基进行有效处理,将结构稳定性与沉降性控制在专业标准内。本文结合实例对水工建筑软基施工处理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
引言
水工建筑物,是保护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其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效果,直接决定了地区进行经济建设安全稳定效果。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却会受到软土地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就降低了工程项目结构作用实践的效果价值。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际工程项目出发,即在明确工程项目所处水文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找出复杂软土地基环境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是促进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课题内容,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作用于实践。
1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含水量非常大,压缩性强并且韧度也比较大的地基,这种地基透水性较为突出,软土地基建筑物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现象,排水效果差,对于整个建筑的发展影响较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减少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2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技术
2.1换土法
对水工建筑物建设特点分析,可以确定其多建设在大陆架或海岸线位置,多为软土地基,常规地基施工技术并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要根据软基特点来选择技术工艺。对于软基厚度在500m左右的环境,可以选择换土法出来,即将土层内淤泥层挖出,换填沙壤土,来保证地基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此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周围有丰富换填土源地区,具有工期短以及成本低特点。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换填土与原有土质的有效结合,例如通过刨毛、设置齿槽与梯坎方式使得新旧土壤有效融合。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在换填前需要将地基内水全部排除,降低软基含水量,然后利用推土机将内部淤泥清理出来,达到持力层即可,并让地基横断面保持外高中低状态。然后利用推土机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最后将换填土填入,并充分压实即可。
2.2桩基法
如果水工建筑物建造所在地的地基淤泥土层已经在3m以上,就可以考虑使用桩基法,这种方法通常就是使用打桩的方式来对建筑物开展软基加固处理。在利用桩基法施工之前,必须要保证施工方已经对建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建筑地区的地质勘察工作十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按照工程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去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和不同的施工材料。如果淤泥土层的厚度处在3—5m之间的时候,我们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水泥石灰桩对其进行全面的加固,这种方法就是充分的利用水泥和石灰自身的吸水性、加热之后迅速膨胀的功能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应用当中还能十分有效的提高土壤自身的密度,施工这种方案一方面能够增强地基本身的承载力,同时高层建筑地基的防渗能力也会得到十分显著的提升。在应用水泥十分桩的时候,桩径的长度通常要控制在300—500mm,桩距也应该维持在1—1.5m这一范围之内,通常,桩径和桩间距是反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结构自身的合理性。此外,桩的长度也必须要达到持力层,在布置桩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的应用梅花形的布置形式,这样使得地基的稳定性明显提升。如果淤泥土层的厚度在5—7m这一范围内的时候,我们在工程施工当中就应该将预制桩直接打入硬土层当中,其主要起到的是承载台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淤土层的厚度踹7—10m这一区间内,我们应该选择将灌注桩直接打到硬土层当中,将其作为承载台。如果淤泥土层的厚度已经超过了10m,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选服装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淤土层的密实度大大的提升,这样就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使得整个结构的承载性能得到非常好的改进和完善。
2.3软基处理检测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应通过必要的检测技术,来保证其作用于软土结构的效果。即采用测量仪器设备,并将测得的数据结果输入至计算机软件中,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效果的可视性。如此,水工建筑物软基处理方法监控人员就能在电脑上了解软土地基结构的应力分布状态与形变数。基于施工处理材料与设备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发展,相关人员应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更多地利用起来,即在未来,可加大三维可视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力度,以为水工建筑物的施工建设提供功能环境。此外,还要应用土工试验技术,来判断软土环境的土粒性质与化学性质变化。
3坝体及基础防渗的解决方案
3.1对于地基承载力差的建筑物,在修建过程中,要注意对软基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坝体的软基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既不可以增加坝体的重量,又必须提高坝体的防滑以及抗渗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并使用临水面土工膜截渗的方法。临水面的坡度比一般的坡度要小1/3,只有这样坡度才能够对有效地利用水重,以此来提高坝体的防滑能力,并使堤身断面的面积增加,并扩大基础宽度,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坝体的抗渗能力。
3.2在处理基础防渗问题时,主要是解决防渗墙的设置以及侧面防渗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是将防渗墙主要建在建筑物的上下游端点处,增加渗径的长度。在解决侧面防渗问题时,就可以在侧面建造3道或者是4道截水环,但是单侧的总宽度不能小于底部防渗墙的总深度;也可以在伸缩缝上裹上1、2层的柏油防水柔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伸缩缝出现问题,而破坏地基的稳定性。
3.3为了减少水工建筑在未来出现沉降的问题就可以结合当前的勘察结果,选择使用上文提到的换土法。在此工程当中换土法设置在500m的位置上,此地的淤泥总含量一共有1.9m厚度,在施工之前要设置一个排水沟,然后将内部的污水排出,由此降低内部含水量,重点位置上还需要进行开挖工作,以免进入到深层次当中。可以使用推土机的方式将淤泥全部清理出去,保障持力层正常。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可以按照地基的基本情况设置出沟槽,后期换土,和原土壤之间做融合处理,提前做好换土准备工作,碾压密实才能够达到基本的检测要求[5]。
结语
总之,在松软地基上进行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也难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地基处理方面的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做到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这样施工质量就会有保障,为建筑物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刚.水工软基处理中水泥搅拌桩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18.
[2]柳莹.软基上水工建筑物沉降变形的预测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45(06):34~36.
[3]崔振宇.对水工建筑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176.
[4]向丽.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2):191.
[5]于善霖.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6(09):341~342.
[6]王世彪.某项目水工工程软基处理监测与测试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5,19(11):45~48.
[7]张亚杰,常明云.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工程处理关键技术应用[J].陕西水利,2016(03):85~86.
论文作者:李正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水工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物论文; 土层论文; 淤泥论文; 土地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