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1]2000年在《我国沿海运力运量平衡方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沿海运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沿海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但也引起了运力供需失衡,船舶运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在市场调节不力时就需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本文在国外经济学家的平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水运平衡的基本理论,详细阐述了影响沿海运输需求和影响船队运力供给能力的主要因素,利用O-D交通流量矩阵计算沿海运输封闭系统各港口间的货流量,然后根据抽象船型在理想情况和实际情况下完成的吨船产量,确定完成运输需求需要的运力。通过定量计算,建立了运力指数,作为宏观管理人员调控运力和企业发展船队的参考。论文最后以沿海原油运输为例,分析了沿海原油船队的供需平衡情况,并对政府的沿海航运宏观调控政策提出了建议。
于越[2]2017年在《我国沿海化学品运输供需平衡分析》文中指出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化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的迅速发展,多个化工产业园区在沿海地区建成。为实现我国由石油和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发展目标,“十三五”对石油化工产业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重点。化工产业的繁荣刺激了作为重要支撑的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的发展,大量新增运力投入市场,运力膨胀导致供需矛盾日益严峻。为避免恶性压价竞争、违规经营等现象形成市场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经营秩序,有必要对沿海化学品水运市场的运力供给与货运需求的平衡状态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分析,这样有助于科学控制化学品沿海运输市场的运力规模、改善市场环境,并对提高我国化学品水运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能够客观评价我国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供需状况,对多种供需平衡状态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化学品沿海水运的特点,确定以供需平衡指数描述市场供需平衡状态。利用2006年-2016年我国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的历史数据,建立我国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的供需平衡预警评价体系;利用多种方法预测未来化学品沿海运输市场的货运需求与运力供给的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化学品沿海运输市场的供需平衡状态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评价;进一步对预警评价体系以及对供需平衡指数进行应用,结合对未来市场货运需求的预测,预估未来市场达到供需平衡状态的运力规模。最后,以我国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为实例进行应用,通过对未来几年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并利用建立的供需平衡评价方法,预估2020年我国化学品沿海运输市场的运力控制范围。结合市场现状及分析结果,向政府等相关部门对运力的调控政策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保证运力调控及市场发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运输资源合理配置,使得我国化学品沿海水运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陈韬[3]2003年在《广西水路货运结构调整规划及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航运大国。2001年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5万亿吨公里,占各种运输方式的52%,而外贸进出口货物的84%是通过航运完成的。航运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社会对运输模式选择的观念不断改变,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运输的结构也正发生变化。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航运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航运业与当前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航运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运力结构不合理,船舶老龄化,内河运力过剩,船型杂乱,平均吨位小;(2)航运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经营机制不活,从业人员素质较差,管理水平低;(3)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政企不分,各自为政,市场竞争秩序难以有效维护。为了促进我国航运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对航运业进行结构调整。 运力结构调整是航运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要求从追求运力总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方向转变。运力的总量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下,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平衡。加快更新运力,向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求有关部门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在国家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本地区的运力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 广西行管理局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本区内水路运力结构调整规划这个课题。作者有幸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实际调研、查阅资料,结合广西的实际,提出了一种直接计算运力来确定运力需求量的方法。它的主要步骤是:预测出水运需求量,建立运力运量平衡模型,在用计算机进行优化求解。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本论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特点,运用运输理论、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论文的运力规划方案不仅为航运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利于航运企业了解市场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论文的理论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区域航运市场和某货类航运市场的运力规划都有参考作用。
任晓宾[4]2006年在《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竞争与合作研究》文中提出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是国际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低迷后,呈现出了复苏的迹象,并且形成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国际干散货BDI指数持续增长,干散货船舶的租金日益上涨,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进入了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船公司看好干散货运输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势虽然在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作用的逐步显现有所缓和,电力需求相对下降,但是长期来看,能源运输,特别是沿海大宗能源货物运输(如煤炭),仍将是阻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第三方面,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量越来越多,而海上运输必然是大多数国际贸易交换的首选运输方式。但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在海上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并且逐渐被认同,越来越多的货物通过海上集装箱运输方式完成贸易交换。随之而来的是干散货运输方式逐渐被淡化,原来通过干散货运输的货源被集装箱化,造成传统的干散货海上运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受此影响,选择了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竞争与合作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着重于探索和研究干散货运输市场和企业竞争与合作理论和方法,加深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基础研究,着力提高现有对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和竞争研究理论水平。从现实意义上讲,研究干散货运输市场和干散货运输企业的竞争环境,可以有利于我国干散货运输企业通过“对标”,树立标杆企业作为赶超对象,提高我国干散货运输企业参与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利于规范我国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竞争秩序;有利于缓解目前我国面临的煤电油运紧张形势,降低从事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企业之间的无序和恶性竞争,建立健康、有序的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环境。论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涉及领域包括经济学、航运市场、企业竞争力评价、博弈等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工作:(1)构建了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分析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传统由运量需求、运力供给、运价三要素组成的运输市场分析内涵,新增的分析理论框架还包括市场主体——干散货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竞争力评价和市场竞争与合作等内涵;(2)运用经济学供需理论和均衡理论,研究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特殊性;(3)综合运用主因子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全球十大干散货运输企业为例,进行了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分析;(4)应用博弈论中的多人合作博弈模型,研究沿海煤炭运输企业市场竞争与合作策略,并以沿海煤炭运输企业为例,对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策略进行了实例分析。全文共九章,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为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其选题的意义和目的,针对现在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对国内外干散货运输市场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研究的内容和应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把从上世纪30年代起,国内外学术界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整理,提出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内容为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对干散货运输市场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分别阐述了干散货运输市场分析的重要意义和干散货运输市场分析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传统意义上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代表的市场分析理论,并根据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结构,提出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主要特征及其特殊性。以新的市场分析理论框架为研究基础,对干散货运输市场均衡运价的形成进行了详细表述。第三部分内容是本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干散货运输市场竞争形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际海上运输竞争的外部环境和未来发展格局入手,介绍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的竞争现状,并以服务和运价这两个主要竞争方式为切入点,试探性地提出了干散货运输市场出现的竞争新格局,提出了合作竞争是今后干散货运输市场竞争格局的主旋律。同时研究了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分析了各种不同种类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确立了应用主因子分析法,从多层次指标中选择数量少、贡献度大、易于分析的指标,并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建立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主要方法,以全球十大干散货运输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得到了全球十大干散货运输企业的综合合成排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研究的是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与合作,把博弈论结合干散货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综合说明,提出了博弈论是适合于研究干散货运输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路。通过研究和分析竞争条件和合作条件下的干散货运输企业状况,建立了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企业合作博弈模型,同时分析了我国国内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现状和沿海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策略空间,提出了沿海干散货运输企业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的思路和方法。以多人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沿海干散货运输企业战略联盟模型,通过对单个联盟、两人联盟和三人联盟的实例,最终得出沿海干散货企业之间应当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结论。本文最后是全文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应当继续完善和研究的问题。论文采用经济学供需理论、均衡理论、主因子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多人合作博弈等理论和方法,针对国际和国内干散货运输市场实际,深入探讨了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供需状况及其均衡运价和均衡运力,分别建立了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干散货运输企业多人合作博弈模型。本文的创新点构成如下:(1)构建了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分析的理论框架,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由运量需求、运力供给、运价三要素组成的运输市场分析内涵,还包括了市场主体——干散货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竞争力评价和市场竞争与合作等内涵。(2)论文以经济学供需理论和均衡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干散货运输市场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进入干散货运输市场领域的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需要更加雄厚的资金存量,不同于其他行业可以方便地自由进入或退出。(3)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干散货运输企业多级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干散货运输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全球十大干散货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4)应用博弈论中的多人合作博弈模型,对沿海煤炭运输企业市场竞争与合作的策略进行研究,为干散货运输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翟久刚[5]2002年在《中国水运能力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江河密布、海岸线漫长的国家,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分布很不协调。我国水上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担负着国家的重要运输任务,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水运长时间的不平衡发展,致使我国水运能力与运输需求长期不相适应,水运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以及现代化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运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其地位、功能及其营运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面对如此竞争的环境,客观上就要求水运企业必须走向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从事水上运输生产与经营活动,亦即水运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增加运输生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能力储备和运输弹性作为竞争的物质基础。与之相对应,就要求作为经济资源的水运能力也必须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 一个现代化、全方位、综合型、国际性的水运企业,一般都具有水上运输、商业服务、对外贸易、商品储存、临海工业和信息、金融、保税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水运企业都在向综合型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国情和现有经济实力出发,全面发展和建设的时机尚不成熟,一哄而上只会造成严重的内耗和相互制约。因此,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角度研究水上运输的布局和分工,从而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资金的重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影响。 本文以我国水运能力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形势和趋势:其次,在论述水运业及水运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水运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水运能力的平衡分析与调控等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水运能力发展战略设想。 水运能力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是水运企业制度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 o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也是当前水路运输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掌握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航运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 题的根源,着重解诀我国航运业中存在的:船队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平均 吨位低、船龄结构不合理、中国旗船队发展缓慢、方便旗船队发展加快,个别 货种通过能力过剩、过密,一些地区和一些货种的泊位通过能力短缺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如何发展港口、内河航道的通 过能力;如何实施“十五”计划的政策和措施;建议国家和交通行业采取的措 施: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调整运力以及加强船舶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制定船舶技 术政策,加快运力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船舶特别登记制度;加快水运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以信息引导运力结构的调整;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运输生产组织等 等。
徐天芳, 付健[6]2001年在《内贸沿海集装箱运输分析》文中指出研究了我国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现状 ,分析了运量、运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沿海集装箱运力平衡数学模型和发展沿海集装箱运输对象和运输模式 ,为沿海集装箱运输公司投放运力提供参考
吴云飞[7]2008年在《我国煤电运协同战略及其水路运输决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物流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使这些活动的统一[1]。资源、材料的快速周转和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运输业在资源周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煤电运协同战略的同时对水运在其中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煤电运协同战略实际上也是物流学的具体细化。论文揭示了煤电运协同战略的基础理论及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煤炭供应及电煤需求的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以及制约煤炭供应和电厂发展的要素,从而引出了运输业的发展是解决煤矿和电厂供需矛盾重要途径之一。在对公路、铁路、水路运输进行比较之后,提出了水运在我国煤电运协同战略中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所拥有的优势。而目前运力的巨大缺口成为了煤电运协同战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论文以国内一家航运公司的现状与发展规划为例阐明了扩大运力将是进一步发挥煤电运协同战略功效的重要决策。
王勤瑶[8]2013年在《基于博弈论的干散货货主船队经营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干散货船东背景多元化趋势显著,其中引起最多关注的便是由大型干散货货主斥资建造的货主船队的崛起,出于规避运输风险,节省运输成本,增强市场掌控力等多方因素,货主船东们在中国沿海上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运力扩张运动。干散货货主组建船队有其一定的优势因素,货源充足稳定,资本实力雄厚等条件确实为货主船队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近年来,由于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燃油人力成本高企,外加货主船东欠缺的航运专业背景使然,货主船队的运营也面临着艰难的处境。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并结合中国沿海干散货市场时局,试图为国内货主船东找到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现实出路。本文的主要工作有:完善规范了货主船队的理论学说,归纳了货主船队的形成动因,详细列举了中国干散货货主船队的规模与现况,另外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今中国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复杂沉闷的局面,从供需双重角度证实了干散货市场运力过剩的局面,提出应逐步缩减消化市场现存运力,且货主船队的扩张规模和速度要受市场调控,管理部门也应对其实施有效干预。基于货主船队现存的生存风险与专业劣势,本文借鉴了当今航运市场上盛行的联盟合作模式,提议货主船队应加强与传统船东的合作,为使论证更为充分有力,本文用博弈理论证明了两方合作确实能够扩大联盟整体利益,提升联盟市场竞争力,实现合作方的双赢。同时本文亦探讨了货主船队与传统船东联盟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使整个合作建议具有充分的实践性。最后,文章对货主船队的下阶段发展策略提出建议,首先货主船队应适度参与市场竞争,要站在沿海运输市场全局的高度,谨慎对待自身发展规模,以自货自运为主,将发展目光专注到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上来,其次注重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开拓更加适宜专业货种的运输船队,并完善建立相关供应链上下游,另外还要注重建立稳固的运营模式,选择可靠诚信的合作伙伴,并且制定航运企业风险防范机制,以维系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雷智荣[9]2006年在《内河运力预测与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河运力发展在内河综合航运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内河运力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受到航道建设、港口布置、货物运量、航运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内河航运市场存在运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结合我国内河航运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内河航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内河运力需求进行预测,研究内河运力供给调控机制,使运力发展满足内河航运市场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论文将经济预测、系统工程、控制理论等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内河运力的预测与调控研究中,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对我国内河运力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我国内河运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内河船舶运输的优势,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内河运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论述运力需求预测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内河运力需求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些定量预测模型对某省内河运力需求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该省内河船舶未来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该省内河基础设施的现状及未来规划情况以及该省货运、客运发展情况,对定量预测结果进行定性修正,为有关部门制订内河船舶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部分对内河运力供给调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运力调控机制,研究探讨内河运力供给调控基金,并从基金的设立与募集、基金的使用和基金的监管三个方面对运力调控基金进行探讨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探讨了我国内河运力调控的思路,提出内河运力调控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指出现阶段我国内河运力调控的关键是优化运力结构,研究内河运力调控的相关措施,最后总结国外内河运力调控成功经验对我国现阶段运力调控的启示。 本文对内河运力需求预测与内河运力供给调控作初步探讨,总结指出我国内河运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我国内河运力发展的因素,论述内河运力预测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内河运力供给调控基金的建立,提出我国内河运力调控的思路。
王彬[10]2009年在《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油是现代工业社会运转的基础,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我国是世界第五大原油出产国,但由于产量与消费量的巨大差异,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原油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79亿吨,其中通过海洋运输进口原油1.645亿吨,占进口总量的92%。由此可见,维护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对于保障我国原油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针对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展开定性分析,对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重要性和安全现状进行概述,介绍了海上运输通道的内涵和种类,并对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进行分类,总结出影响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统计、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我国2009-2013年原油进口海运总量、中非-中国海运总量、中东-中国海运总量进行预测;通过BP神经网络对影响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可以将这个网络用于今后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风险评价中的结论;通过对承运份额、船舶单程航行时间等因素的分析,建立我国油轮船队运力规模定量确认模型,确定不同时期我国安全油轮运力规模。本文在根据前面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在最后提出了许多保障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的建议,包括合理调整我国的港口原油通过能力、加快我国原油储备建设、合理布局我国沿海原油码头、加快本国油轮船队建设、加强国家合作等。文章立足我国交通主管部门的能力权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从我国目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 我国沿海运力运量平衡方法探讨[D]. 刘建新.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我国沿海化学品运输供需平衡分析[D]. 于越. 大连海事大学. 2017
[3]. 广西水路货运结构调整规划及措施研究[D]. 陈韬.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 干散货海上运输市场竞争与合作研究[D]. 任晓宾. 上海海事大学. 2006
[5]. 中国水运能力发展战略研究[D]. 翟久刚.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6]. 内贸沿海集装箱运输分析[J]. 徐天芳, 付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7]. 我国煤电运协同战略及其水路运输决策分析[D]. 吴云飞. 吉林大学. 2008
[8]. 基于博弈论的干散货货主船队经营策略研究[D]. 王勤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13
[9]. 内河运力预测与调控研究[D]. 雷智荣.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0]. 我国原油进口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保障研究[D]. 王彬. 大连海事大学. 2009